2023—2024学年度河南省重点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33 浏览数:196

一、选择题

1.

如图是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万箱)其中1839—1840年下降的原因是(  )

A.闭关锁国的限制B.禁烟运动的开展C.鸦片战争的冲击D.通商口岸的开放

2.

马克思说: 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 由材料可知英国进行 决斗 的目的是(  )

A.为了打开中国市场B.英国想和中国公开交易C.为了割占香港鸟D.为了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3.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东南沿海一些地区棉纺织业出现 无纱可纺 布市消减大半 的局面,机器生产出的价格便宜的洋纱洋布开始涌入中国,不少农家妇女不得不停止手工纺纱织布,原来自己织布解决各家穿着的人,也到市场上买洋布了。这表明鸦片战争使(  )

A.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我国逐渐丧失领土主权C.传统的手工业彻底消失D.清政府和人民负担加重

4.

某校学生在表演近代中国历史剧时,有这样的旁白: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该历史剧揭露的罪行是(  )

A.八国联军侵华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D.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5.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这表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A.中国开启了外交的近代化B.清政府成为 洋人的朝廷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先进人士开始睁眼看世界

6.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一文件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它的价值是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 这一文件 指(  )

A.《民报》B.《资政新篇》C.《天朝田亩制度》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

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纲》中写道 正在这样的一个决定两个壁垒最终命运的关头,太平军方面乃有内讧的大事变发生。太平军自己来摧残自己的势力,使敌人有机会重新抬起头来向自己壁垒反攻,终归把自己扑灭了去。 材料中的 大事变 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D.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8.

奕䜣等人认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进一些西洋先进技术,就可以镇压人民的反抗,封建统治便可以长治久安。由此可见,洋务派筹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镇压农民运动B.学习西方技术C.提高国际地位D.维护清朝统治

9.

1882年,英国商人比尔慈利在年度财务报表中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表明洋务运动(  )

A.抵御了外国资本的入侵B.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C.引进了西方的政治制度D.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10.

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西北的新疆大部分地区被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率军占据,俄国还出兵侵占了伊犁。为了加强西北塞防,清政府任命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采取 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的策略,成功收复新疆。他是(  )

A.李鸿章B.左宗棠C.张之洞D.曾国藩

11.

2018年,北洋海军致远舰部分原厂设计图纸在英国纽卡斯尔市的一家档案馆首次被发现,该图纸有助于解释120多年前邓世昌率致远舰冲击敌舰、受损及严重倾斜等一系列细节问题,更好地还原战争真相。致远舰参与抗争的那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

梁启超说: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陈旭麓说: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二人都认为甲午中日战争(  )

A.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B.促进民族意识开始觉醒C.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狂潮D.使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13.

李军同学喜欢用顺口溜方式记忆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例如,他将某个不平等条约内容编成 割台湾、赔两亿、增四口、设工厂 的顺口溜。该不平等条约是指(  )

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14.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这表明他认为推行变法要从根本上改革(  )

A.政治制度B.科举制度C.教育制度D.军事制度

15.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据此可知,戊戌变法的 成功之处 主要在于(  )

A.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B.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C.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D.促进了思想启蒙

16.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可见,义和团运动(  )

A.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线B.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C.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起义D.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

17.

下图是某学生绘制的反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与列强关系的漫画。漫画旨在说明(  )

A.西方列强军事实力异常强大B.清政府沦为了 洋人的朝廷 C.中西礼仪文化存在巨大差异D.清政府开启了学习西方历程

18.

1905年,孙中山明确提出要 集中力量 召集同志,合成大团 。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他 合成 大团 是(  )

A.强学会B.兴中会C.同盟会D.光复会

19.

某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指出: 自古以来,皇帝被看作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 这说明辛亥革命(  )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B.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C.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D.扫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20.

小钱币反映出大历史。如下图是民国时,由东三省官银号发行的奉票。图中有 中华民国十壹年制 等字样。据此判断,该奉票发行时间换算为公元纪年应是(  )

A.1922年B.1923年C.1924年D.1925年

21.

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辛亥革命在 破旧 方面的 首创之举 是(  )

A.创立了中华民国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C.发动了武装起义D.颁布了宪法

22.

袁氏于22日申令①取消帝制……翌日他又告令曰:‘②所有洪宪年号应即废止,仍以本年为中华民国五年 导致这一结果的历史事件是(  )

A.二次革命B.护法运动C.护国战争D.北伐战争

23.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赞美家乡风光的《山中即景》: 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 他用口语化的语言呈现诗歌内容,得益于新文化运动(  )

A.提倡民主思想B.抨击旧道德C.主张男女平等D.倡导白话文

24.

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这打破了当时 男尊女卑 以及 女子无才便是德 等陋俗,这一社会进步现象的出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

A.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B.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盘否定C.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思想基础D.推动白话文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

25.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自强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民主和科学 的思想,这反映出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  )

A.学制度→学技术→学思想B.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C.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D.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26.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这段材料说明五四运动中(  )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B.共产党的领导成为胜利的关键C.无产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D.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27.

从前人们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没有活力。五四运动的勃兴,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他们的活动多种多样,除了组织集会游行之外,还做社会调查。 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  )

A.促进了维新思想传播B.催生了中国无产阶级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D.凝聚了伟大民族力量

28.

下图为某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部分板书内容,其中序号③处应填入内容为(  )

一、五四运动的开始

二、五四运动的高潮

三、五四运动的结果

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

__________________

A.中国代表拒绝签署 巴黎和约 B.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C.拉开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序幕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9.

图1、图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1 上海某会议会址
2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复制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资产阶级政党的成立C.国民大革命的开始D.新型人民军队的创建

30.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到辛亥革命的纲领口号,都没有正面地明确地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都没有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材料题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在日本东京的上野公园,曾经有一处令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要掩面而去的地方。这个地方高悬着1895年2月被日本俘获的北洋水师靖远舰的铁锚。它同镇远舰的铁锚、主炮弹头等一起陈列于此,并立有海战碑志,向世人炫耀。
材料三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

——选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中的 这场战争 是指哪场战争? 界碑 的含义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靖远舰是在哪次战争中被俘获?战争结束后,日本开始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这与其获得的什么新权利相关?(2分)
(3)材料三中的 国耻 是指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4)综上所述,从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数次侵略战争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1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空前凶猛,中国的抗争亦随之激烈。抗争有两种类型,动机虽都是为了自救,但采取的方式大相径庭。一为观察世界形势,认为必须进行政治改制运动,才能与西方并驾齐驱;一为昧视时代潮流,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成为暴力反洋运动。

——据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1)指出材料一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失败的根本原因。(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 政治改制运动 暴力反洋运动 各指什么运动?(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作用以及存在的局限性。(2分)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像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这样的民族耻辱,在中国近代史上比比皆是。但1919年的这一次,激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人民运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人经历了难以承受的从大喜到大悲的心理落差。
材料二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材料三 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股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1920年夏.在共产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指出导致1919年这场 意想不到的人民运动 发生的直接原因。(1分)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 指的是什么事件?为什么说它是 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3分)
(4)综上所述,简述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的内在联系。(1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