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2024届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九年级(上)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辽宁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4
浏览数:158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选择题
1.
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城、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究其原因,大河流域( )
A.自然资源匮乏
B.文明成果丰硕
C.文化积淀厚重
D.适合农业耕作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关于古埃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古埃及国王需要服从
“
法老统治
”
B.太阳历和象形文字是古埃及文明成就的代表
C.古埃及文明延续发展至今从未中断
D.
“
金字塔
”
是古埃及国王自定的陵墓名称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
人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国王发起火来,还经常亲自用王杖责打大臣。
”
这表明古埃及王国:( )
A.法律公正严明
B.刑法苛厉残酷
C.阶级矛盾尖锐
D.王权至高无上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某班同学以话本的形式再现古代印度历史,下列反映
“
种姓制度
”
的台词不正确的是:( )
A.
“
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
”
B.
“
别看我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
C.
“
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
D.
“
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比我高一个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步入婚姻殿堂
”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佛教创立后,最初在恒河流域传播,后传遍亚洲大陆,又传播至东亚、中亚等地区。佛教倡导众生平等,行善积德,乐善好施,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上述材料中没有涉及:( )
A.佛教产生的过程
B.佛教传播的过程
C.佛教的教义
D.佛教的地位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古巴比伦王国位于下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4世纪后期,
“
蛮族
”
大举侵入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
“
蛮族
”
灭亡。
“
蛮族
”
指的是:( )
A.雅利安人
B.波斯人
C.日耳曼人
D.苏美尔人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在下列文明中,成为近代
“
欧洲文明
”
的源头是:( )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希腊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埃及文明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公民一律平等,有权参与国家管理。除将军外,国家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通过选举产生。
”
该材料叙述的是雅典:( )
A.种姓制度
B.君主专制
C.民主政治
D.等级制度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0.
亚历山大的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规模交融的新时代。这说明:( )
A.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战争
B.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C.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D.暴力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1.
他攫取了罗马国家的最高权力,使罗马进入帝国时期,他是:( )
A.凯撒
B.伯里克利
C.屋大维
D.亚历山大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2.
下列描述中,能较好地反映欧洲封建社会统治情况的是( )
A.
“
以眼还眼
”
“
以牙还牙
”
B.
“
条条大路通罗马
”
C.
“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
D.
“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3.
某历史活动课上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丕平献土、庄园生活、城市自治,他们正在探究的主题是( )
A.上古亚非文明
B.上古欧洲文明
C.亚非封建国家
D.欧洲封建国家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4.
在各地抗震救灾过程中,到处活跃着带有
“
红十字
”
标记的医护人员。
“
红十字
”
始于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据此,
“
红十字
”
标记起源于下列哪一宗教:(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5.
他是一个宗教创始人,又是一个军事和政治领袖,他和他的继承者们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是:( )
A.凯撒
B.乔达摩·悉达多
C.耶稣
D.穆罕默德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6.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
“
政治权利
”
是指( )
A.城市自治权
B.人身自由权
C.特许经营权
D.男女平等权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7.
“
农奴的房舍、可耕地、森林、湖泊都归领主所有,农奴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或服一定徭役方可使用它们。
”
文中的情景出现于:( )
A.古希腊时代
B.中国夏商时期
C.古罗马时期
D.中世纪的西欧庄园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8.
6一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实行大化改新的日本天皇是:( )
A.仁德天皇
B.孝德天皇
C.明仁天皇
D.明治天皇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9.
646年元旦,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实行征兵制。此段材料反映的是( )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内容
C.大化改新的性质
D.大化改新的影响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0.
阿里巴巴是许多儿童非常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及他的故事出自( )
A.《天方夜谭》
B.《荷马史诗》
C.《俄狄浦斯王》
D.《哈姆雷特》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材料题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古代印度法律规定: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3次投入火中;杀一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一个吠舍,应立誓守戒3年,并交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一个首陀罗,应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材料三
二十世纪初,一支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考古队在埃及古都苏撒遗址发现了一块石碑。石碑上部是太阳神、正义神沙马什授予国王王权权标的浮雕。浮雕下面是国王绕石碑镌刻的法典铭文,是垂直书写的。法典中部分铭文在古代就被磨损。
材料四
前言(节选)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正文(部分内容)奴隶属于奴隶主,逃亡奴隶必须交还原主,藏匿者死罪。贵族打了贵族,罚银处置;奴隶打了自由民,割去耳朵。如果自由民弄瞎了奴隶的眼睛,与弄瞎牛的眼睛处理原则一致。
(1)材料一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古国的文明?金字塔是用来干什么的?
(2)根据材料二可知,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本质是什么?
(3)材料三中法典铭文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石碑上部的浮雕内容说明了什么?
(4)根据材料四判断颁布这部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四法律与当今法律相比最欠缺的是什么?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2.
一个国家的兴亡有多种原因,如何维护国家的独立、民族的生存,对此同学们进行了探究,请你也参与进来。(2分)
任务一 【解读史料,梳理知识】
材料一
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写道:
“
中古时期,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后来,日本就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侵略战争,同老师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
”
材料二
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依然保持着它的繁荣。公元6世纪,皇帝查士丁尼西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剧了帝国的政治危机。而拜占庭帝国却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向他的
“
第一位老师
”
学习并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这次改革是什么?这次改革对日本有何影响?
任务二 【综合比较,深入探究】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日本和拜占庭帝国对待其他先进文明各持什么态度?
任务三 【总结提升,感悟自示】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和拜占庭帝国的不同命运带来的启示。
(4)综合上述分析,简述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
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材料二
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取武装斗争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米兰、琅城等都经过长期反复的斗争,才取得城市自治权利。
材料三
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1)材料一中西欧新的城市是什么时候开始产生的?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城市开展反封建斗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中古西欧的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概括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分)
材料一
(附庸)必须跪在领主之前说:
“
大人,现在为了某某采邑……我成为你的亲近附庸……拥护您,保卫您,反对一切人
”
。
材料二
(教皇)扮演着社会仲裁者的形象,任意干涉各国的内政,神权逐步凌驾于王权之上;经济上,教会采取各种方式巧取豪夺国家的土地,占有国家封建地产的三分之一左右;思想上,当时百姓大多是文盲,教会完全垄断了对《圣经》的解释权,任何背离教会说教和反对罗马教廷教义的思想都被当作
“
异端
”
。
(1)材料一反映了西欧社会的哪一制度?以什么为纽带?
(2)根据材料二说明基督教在西欧政治、经济以及思想上的地位如何?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