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广东省揭阳市(金太阳)联考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一前四单元】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496

一、单选题

1.

秦朝时,南郡(战国时属楚地)的郡守曾向其下属各县道发出文告,声称 民各有乡俗,其所利及好恶不同,或不便于民,害于邦 ,而国家制定和颁布 法律令 ,是用来 教导民,去其淫僻,除其恶俗,而使之之于为善也 的。该文告(  )

A.提出了尊重民俗的原则B.推动了儒法两派思想合流C.警示了严刑峻法的危害D.强调了统一法制的重要性

2.

汉武帝为求西域的 天马 ,不惜与中亚邻国兵戎相见。宋初,中原王朝与周边政权 市马 岁仅得五千余匹 。元丰四年(1081年)后,朝廷每年从与蕃部的交易中即可得到两万匹左右的马匹。这一变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A.民族交往交流的加深B.宋辽和平盟约的效用C.中原经济优势的凸显D.王安石变法的前瞻性

3.

南宋时期的临安城,皇宫偏居一方,其附近的城市几何中心区域就是车水马龙的商业聚集地, 开封府 相国寺 、太学等事物也从东京被 到了临安皇城主干道的近旁。由此可知,南宋(  )

A.政府采取重商政策B.都市呈现繁华气象C.江南市镇蓬勃发展D.财政倚重商业税收

4.

顾炎武在论及明代监察制度时曾指出, 言官 六科给事中不但可以监督文武百官,还可以 封驳诏议 泰昌元年(1620年)以后,国论纷纭,而维持禁止,往往赖抄参(六科给事中等言官)之力 。据此可知,顾炎武认为晚明的言官(  )

A.实际发挥了宰相的权能B.造成了中枢决策的异化C.开创了台谏合一的格局D.有一定抑制专制的作用

5.

1898年7月,礼部颁布的《遵义乡会试详细章程》规定,考试第一场论题五道,试中国史事,本朝政治;第二场策题五道,凡西学中天文、地理、学校等类,廷考官酌举命题,不必拘定经济科专门之例;第三场则是四书义和五经义,严格按四书五经原文命题。这些规定(  )

A.迎合了实业救国思潮B.清除了八股取士的影响C.与维新派的要求相符D.贬低了儒学的政治地位

6.

国民党的 训政 来自孙中山的 革命程序 论,1928年10月通过的《中国国民党训政纲领》的要点如表1所示。其中最能体现孙中山理论初衷的是(  )

表1

选项

要点

A

国民大会拥有国家最高权力,其权力暂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领导国民代行

B

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最高权力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

C

由国民党训练国民逐渐推行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

D

国民政府总揽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治权,重大国务的施行须接受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的指导和监督

7.

表2所示为1937年陕甘宁边区米脂县印斗乡各阶级土地占有统计情况。该表可用于说明(  )

表2

成分

户口

土地

每户平均占有土地数/

户数/

百分比/%

垧数/

百分比/%

地主

6

2

3744

63.68

624

富农

9

3

703

11.86

78.1

富裕中农

14

4.6

384.5

6.48

27.5

中农

33

10.9

427.5

7.21

13

贫农

202

66.6

568.5

9.67

2.8

雇农

26

8.6

18

0.3

0.69

其他

13

4.3

20.5

0.8

3.8

共计

303

100

5866

100

19.5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B.边区政府土地政策的调整C.陕北农村社会结构的骤变D.互助合作运动开展的基础

8.

图1是一幅创作于1955年的年画,画中的核心人物正在种植向日葵的田地里劳动,而这些向日葵是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种植的。该年画(  )

为祖国增产植物油料作物利用空地多种向日葵!

图1

A.表达了人民对合作社的支持B.真实描绘了农业的生产场景C.显示了 双百 方针的号召力D.宣扬了爱国奉献的社会新风

9.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讨论修改《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文稿时告诫大家,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毛泽东此言(  )

A.有助于打破对苏联经验的迷信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体现了党中央急于求成的心态D.基于他对人民期盼的深刻体悟

10.

图2所示为1992—2020年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的变化情况。对图中数据的变化趋势解读最合理的是,我国(  )

图2

A.不断夯实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B.教育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C.不再将经济建设作为工作中心D.不断加大对扶贫和扶智的投入

11.

研究表明,埃及(新王国时期)、波斯等古代帝国建立了某种程度上的君主专制制度,但中央集权体制大多数是 礼仪上或理论上的 ,专制君主在实际的政治运转中,不得不尊重各个地方的习俗,保留他们的生活方式。最有助于解释这一现象的是,古代帝国(  )

A.行省长官拥兵自重B.生产力总体水平低C.君主包容异端文化D.交通工程建设滞后

12.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邦推行的改革不仅要求规范重量单位和度量单位,还奖励学习手工业技术的公民,并鼓励有技术的外邦人移居雅典,授予他们雅典的公民权。这些改革举措有利于(  )

A.夯实民主政治根基B.促进经济的封建化C.实现全体人民参政D.消除贵族世袭特权

13.

1541年,新教加尔文派入主日内瓦,之后不久便颁布了《教会法案》,并以此作为市民思想行动的规范,如将参加公共活动的严格守时作为市民的义务,而公开进行不符合宗教要求的歌舞娱乐活动的市民则要被判处监禁。这些规定(  )

A.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蕴含了勤俭的教化诉求C.体现了大陆法系的特征D.贯彻了平等的法治精神

14.

1700年,西班牙国王去世,因其无子,立遗嘱由一位法国的近亲菲利普(路易十四之孙)继位,这一事件引发了法国同英国、奥地利、荷兰等国的大战,直到1713年缔结和约,允许菲利普有条件地继承西班牙王位,并调整了西班牙部分殖民地的归属。这集中反映了(  )

A.专制王权国家的纷纷建立B.国际法应用中的双重标准C.国际冲突背后的利益争夺D.和平解决争端的国际共识

15.

18世纪晚期,英国人韦奇伍德首创计时系统来管理工人,他雇佣专门的监工,以打铃的方式召集工人进入各种工序车间上班,奖励准时的工人,处罚迟到的工人——从提醒直到停发工资。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实践(  )

A.促进了 中间阶层 的崛起B.扩大了手工作坊经营规模C.满足了垄断资本家的需要D.适应了大工厂时代的要求

16.

近年来,有数名美国学者坦言,美国财阀集团正在不断制造美国白人的生存和文化焦虑,动辄夸大移民问题、塑造外部 敌人 ,而罔顾过去一百年来多元文化对美国的贡献。他们利用宗教上的道德优越感哄骗、裹挟底层的白人民众,用种族问题掩盖贫富差距。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  )

A.霸权地位的丧失B.种族平等的骗局C.社会矛盾的激化D.多元文化的湮灭

二、材料阅读

17.

对于清末新政何以未能挽救清政府统治,最终随清朝的覆灭而遭失败,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诠释。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
清末十年的改革不能说毫无成就,改革官制、修订律例、编练新军、振兴实业、废除科举、兴办学堂、设议局、资政院等,确有诸多进展。然而,在改革的速度和方向上,清政府和社会期待逐渐显现出巨大的落差。社会所期望的改革,是要限制君权,扩大民权,建立起现代的君主立宪体制。而清政府的目标则相反,它期望通过改革,将过去模糊的无所不包的君权明确化、法制化。清政府并不想通过改革来放权,而是要通过改革将专制君权披上现代的外衣。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清末新政是由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发起和领导的,其涉及的领域与此前相比,不可谓不广泛。比如废除科举、创办新式学堂、奖励出国留学、兴建铁路、扩建新式军队等。然而,《辛丑条约》的签订已经深深地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根基,其在新政推行过程中受到《辛丑条约》的影响,面临诸多限制。比如,当时的清廷想要在全国范围内修建巡警所派出所的雏形)。由于背负着《辛丑条约》的巨额赔款,清政府就算把全部国库收入加起来都不够这一项改革的开支,更不用提兴办其他工业、交通等现代化建设了,加之民众当时的承受能力也空前低下,清廷虽然制定了一系列改革计划,却只能量入为出。更为关键的是,羸弱的政府失去了民众信任,本身执政的合法性与正当性被广泛质疑,清王朝陷入两难境地,直至最后崩溃也未能从中脱离。

——摘编自新民周刊《萧功秦专访:保守的文化,迟误的改革,帝国的崩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清末新政的历史作用。(4分)
(2)分别指出两则材料论述清末新政失败原因的角度,并列举可能对学者们选择研究视角造成影响的因素。(8分)
(3)补充一条具体史实,为清末新政失败的必然性提供佐证。(2分)

1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法国是中央集权制国家,其公务人员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各自所属的公共事业机构(如学校、医院等)编制内正式担任专职的工作人员。法国公务人员在法律概念上分为国家公务员、地方公务人员和医护公务员。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机关各部门从事行政管理事务的常任工作人员,如外交人员、教师、医务人员等,受法国政府终身雇佣,属《公务员总章程》所管辖。这部分人约占总人口的11%,其中国家公务员约200万、地方公务员约100万、医务员约80万。二战后的日本公务员分类与法国相似,统一分成国家公务人员和地方公务人员。前者是在中央政府机关或国营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公务人员,他们遵循《国家公务员法》;后者是在地方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公务人员,他们适用《地方公务员法》。

——摘编自曹寅曦《中外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对比》

材料二
1993年,中国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录用的国家公务员,应当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但由于该条例中还有 按照规定录用的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国家公务员,应当安排到基层工作一至二年 的变通条款,两年工作经历并没有作为硬性要求加以实施。2005年,国家颁布《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要求从2006年开始省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考录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包括报考特种专业岗位)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以后逐年提高。

——摘编自句华《中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变革趋势》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现代法国公务员制度和二战后日本公务员制度的相似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法国的公务员制度。(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趋势所体现的国家意志。(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自公孙弘以《春秋》之义绳臣下取汉相,张汤用峻文决理为廷尉,于是见知之法生(知情不报被视为 故纵 罪论处),而废格沮诽穷治(搁置、诽谤皇帝诏令者处以极刑)之狱用矣。其明年,淮南、衡山、江都王谋反迹见,而公卿寻端治之,竟其党与,而坐死(受牵连而死)者数万人,长吏益惨急而法令明察。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
贞观六年(632年)十二月辛未,(唐太宗)亲录囚徒,归死罪者二百九十人于家,令明年秋末就刑。其后应期毕至(全部回返),诏悉原(赦免)之。

——摘编自刘昫等《旧唐书·太宗本纪》

材料三
作为国家乃至百姓的信仰和行为准则的教化规范,儒家思想在我国漫长的传统社会中日益神圣化。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尊崇儒术的建议后,儒家思想俨然成为国教,对刑罚的影响巨大,甚至成为判定刑罚轻重的决定因素。儒家思想与刑罚互动的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儒家的仁德思想在本质上与酷刑思想相冲突,客观上起到了抑制酷刑泛滥的作用;二是儒家思想与酷刑有着共同的目标——维护统治秩序,儒家思想又成为维护和推动酷刑的一种力量。于是,在刑罚上出现了儒家思想的二律背反对我国古代酷刑的抑制与推动两种不同的作用。

——摘编自许便红《论儒家思想抑制与推动中国古代酷刑的二律背反》

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历史现象,并结合两则史实及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三中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补充均可,并阐述理由。)

20.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外交代表,又称外交使节,是一个国家派往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的代表。确定外交代表的等级是建交双方在同意建立外交关系时需要商定的要点之一。
真正意义上的外交人员衔级制度是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之后逐渐形成的,但临时派遣使者和常驻外交使节(或使团)在此之前已经出现。
按照《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等国际法律、法规,外交衔级可分为四等。

表3

等级

类型

历史渊源或形成背景

相关内容

第一等级

 

特命全权大使(简称大使)

常驻外交使节的形成

作为最高一级的外交代表,系一国元首向另一国元首派遣的代表。享有完全的外交特权和豁免权。在现代国际关系中,互派大使级外交代表是各国通行做法

高级专员

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日不落帝国蜕变为英联邦

英联邦各成员国之间互相派遣的外交代表。在以英国国王或女王为元首的英联邦国家之间,高级专员由总理向总理派遣

教廷大使

宗教改革后,政教走向分离

作为梵蒂冈教皇派出的大使,在《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规定中有特别说明

第二等级

特使 古代国家交往中的临时性使节 作为临时执行某项使命而派遣的外交代表,又称临时外交代表。通常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派遣,称为总统(国王)特使或政府代表。特使在其使命完成归国后,其特使身份即告终止

第三等级

特命全权公使

特命全权大使

一国元首向另一国元首派遣的外交代表,所受礼遇次于大使,所享有的外交特权和豁免权与大使相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绝大多数国家都把特命全权公使升格为特命全权大使

教廷公使

教廷大使

其派遣情况与教廷大使相同

第四等级

代办

大使、公使因故不在,由低级外交官代理其工作的情形

是由一国外交部长向另一国外交部长派遣的,系最低一级的外交代表,其任务主要是继续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事宜并办理侨务和商务业务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方网站《礼宾知识》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外交衔级制度与国际关系 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