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浙江省宁波三锋教研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24+3)【纲要上1—4单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7 浏览数:187

一、单选题

1.

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将中国地区的考古文化划分为六大区系,以下位于 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 的文化遗存是(  )
①以燕山、长城南北地带为中心的北方。
②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
③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
④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
⑤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
⑥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

A.仰韶文化B.河姆渡文化C.红山文化D.良渚文化

2.

西周时期,远在黑龙江流域的肃慎成了周的属国;周文王的伯父太伯、仲雍与当地人结合,形成兼有商、周和当地特点的吴文化,吴和越又开发了东南地区;而秦人和西戎诸族共同开发了西北地区。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有误的是(  )

A.有利于扩大周朝的统治区域和文化影响力B.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已经形成C.加快了民族融合与交流D.有利于推动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形成

3.

秦兵一人奋死,可以对十,十可以对百,百可以对千,千可以对万,万可以克天下矣。 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推行县制B.实行什伍连坐C.实行军功爵制D.废井田,开阡陌

4.

汉初诸侯王国的官吏任免,除了由中央直接任命傅、相外, 皆令自置吏 ,所谓 宫室百官同制京师 。诸侯国内之税收归诸侯,无须上缴中央。据此可知(  )

A.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B.大一统观念遭到质疑C.中央已无法控制地方D.容易造成地方割据

5.

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高僧求佛的行路图。对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

A.六次东渡推动了日本佛学兴盛B.发生在贞观年间C.促使佛教开始传入中国D.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

6.

史学家钱穆先生评论某一制度时指出: 自经此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下列文献、史料与 此制度 直接相关的是(  )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B.不举孝,不奉召,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
C.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D.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7.

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西北边境官员向朝廷报告紧急军情,皇帝即刻召集宰相及相关长官共商对策。由于宰相无权调动军队,乃由主管军事的长官提出作战方案,由主管财政的长官调度后勤物资,经皇帝裁决后,才调动军队增援前线。以上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

A.西汉B.唐代C.宋朝D.明代

8.

学者赵显明在其文章中指出: 13世纪前后,中国这个曾经在科学技术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文明古国,却走入了历史的迷途。

       也像古罗马时期的基督教一样终于成了官方规定的、人们必须信仰的教义”。材料中横线处应该是(  )

A.程朱理学B.黄老之学C.孔孟儒学D.陆王心学

9.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 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以下可以佐证材料观点的史实是(  )

A.纸币交子在全国范围内作为主币发行B.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C.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D.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瓷器

10.

某位同学在网络上查询某件历史事件时,输入的关键词有 15世纪前期 七次远航 刘家港 等,这一历史事件(  )

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最远到达非洲北部和地中海沿岸
C.加速封建制度衰落D.在技术上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11.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时期被西方史学界称为“High Qing”(注:清朝的鼎盛)。以下可成为依据的是(  )

A.疆域开拓,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B.商业繁荣,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C.对外交往频繁,开放民间对外贸易D.思想文化繁荣,科技成果领先世界

12.

蒋廷黻说: 道光年间(1821—1850)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当放弃。 文中 放弃所不当放弃 指的是(  )

A.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B.允许通商口岸设厂C.接受协定关税D.开放五口通商

13.

春秋时期成书的《论语》《老子》谈及战争问题时只有只言片语;战国诸子有关战争问题的论述远远超过春秋诸子,如《墨子》一书,专门讨论战争问题的篇目就有《非攻》等十四篇之多。这反映出(  )

A.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B.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加剧C.《论语》主张以德治国D.《墨子》主张侧重战争

14.

如图为 秦朝统治机构示意图 ,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①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②秦朝相权被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
③这一制度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④秦朝地方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5.

史学家钱穆先生说: 租庸调制的精神,不仅在于轻徭薄赋,而尤重于为民制产。 与钱穆先生说法相符合的是(  )

A.以资产为征税标准,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生产时间
C.以货币形式缴纳赋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D.简化税收名目,纳税时间集中于夏秋两季,便利了纳税人

16.

如表为不同文献关于经济重心南移方面的记述,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记述

文献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南朝宋

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新唐书》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楚故泽国,耕稔甚饶。……谚曰:湖广熟,天下足

明李釜源《地图综要》

A.明清时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B.北宋时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C.南朝时湖广地区已成为全国主要产粮区D.唐朝时户口分布南多北少格局定型

17.

据苏洵《嘉佑集》记载: 吾宋制治……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唯恐不及。 由此可知,苏洵认为宋代的政治制度(  )

A.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B.使其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对峙中处于优势C.使节度使掌握了实权D.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政权稳定

18.

隋元两个朝代都开通了运河,对于两者的共同之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带有一定的政治目的B.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C.促进了沿线城市的发展和繁荣D.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

19.

明朝著名科学家徐光启与欧洲传教士利玛窦合作修订历法、翻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深刻地认识到几何学在数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当中的基础作用。此外,利玛窦还绘制并交付刊印《坤舆万国全图》等多幅世界地图,具体介绍了全球地理知识。这些反映出(  )

A.西学东渐成为当时主流B.中国传统科技已走向衰落
C.部分士大夫拥有包容开放的心态D.传播西方科学知识是传教士来华的主要目的

20.

如图是中国某时期的行政疆域图(局部),以下不属于该时期边疆治理政策的是(  )

A.设理藩院管理民族事务B.在东北地区设立奴儿干都司C.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D.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21.

下列历史现象或事物按照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序号

史事

五胡内迁、《女史箴图》、士族专权、淝水之战

庆历新政、《四书章句集注》、绍兴和议、通判

奏折制度、《儒林外史》、白莲教、“达赖喇嘛

七国之乱、《神农本草经》、河西四郡、“推恩令

A.①④②③B.①③②④C.④①②③D.④②①③

22.

1901年,梁启超总结出独立的双重内涵: 一对外独立,一对内独立。政府之奴隶国民,日施压制,久之则民智日愚。民愚则种衰,种衰则国必不振,其终必循至为外所灭。 梁启超意在说明(  )

A.开启民智对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性B.对内独立要推翻清政府的统治C.肯定义和团运动的进步性D.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23.

清政府在某战争中的惨败彻底暴露了它的腐朽与虚弱,从此西方列强再也不把中国视为东亚 睡狮 ,而把它视作可以任人宰割的猎物,并立即掀起了一片瓜分中国的叫嚣。这场 战争 (  )

A.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B.中国被迫签署《北京条约》
C.中国战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D.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24.

肇端于山东地区零星发生的民教冲突,从1899年起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迅速发展,演变为一股席卷整个北中国的排外浪潮。这股浪潮(  )

A.阻止了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B.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C.使列强认识到 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D.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材料阅读

25.

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建立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唐代婚姻形式与礼俗基本与前代相同。受士族崇尚婚姻的影响,唐代社会上层极重择婚时的门当户对。由于门阀世族的消亡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在婚聘上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世族,而看重金榜题名;二是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在宋代,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以三省六部制为例,简述其如何体现 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 ,并说明宋代中枢机构之间分权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唐宋择偶标准不同所反映的宋朝社会新变化,并说明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26.

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周平王东迁前后开始, 中国 的周边地区,特别是在南方的 蛮夷 地带,随着生产手段的进步,农田不断被开发,农业生产不断发展,除了移居中原的,当地的人们也越来越愿意接受 中国 文化的影响,出现主动向 华夏 靠近的趋势,结果使得蛮、夷、戎、狄地区自身也逐渐转化为 中国 。……转化的动力,都在于他们认同华夏文明是一种比他们自身原有文化更加卓越的文化形式。

——王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材料二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而体制的进步活力,则可以最终归结为北方的独特历史道路……北方少数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 胡化 汉化 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

材料三
辽宋夏金时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的重要阶段。辽夏金政权一方面推行以儒家文化和中央集权制为主导的统治方针,使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一体化进一步加深;另一方面,因俗而治的二元体制推动了 华夷一体 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深化了民族交融。

——摘编自高福顺《辽宋夏金时期内聚性不断增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并根据材料概括出这一新变化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北朝 汉化 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并简述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辽夏金政权在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方面做出的贡献。结合所学,简述元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 第一帝国 ,隋唐宋为 第二帝国 ,明清则为 第三帝国 。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 外向 开放 ,带 竞争性 。与明清之 内向 保守 非竞争性 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摘编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
这种由战争而造成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主权的丧失。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出现了《海国图志》、《瀛 志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并不是事前预料到各种需要而定一个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以后,又必须更进一步。其实必须走到尽头,然后能生效。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曾国藩诸人虽向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但是他们不彻底,仍不能救国救民族。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对外关系四个方面,简要说明第三帝国 内向 保守 非竞争性 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战争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结合所学,指出这场战争的爆发时间和两部著作的作者。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你对 曾国藩诸人虽向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但是他们不彻底,仍不能救国救民族 的理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