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29+3)【纲要上1—4单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32 浏览数:174

一、单选题

1.

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广泛分布、多元一体的特点。下列叙述中能够体现出多元一体这一特色的是(  )

A.姜寨聚落遗址有着比较丰富的陪葬品,但墓葬群的差别不大B.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神庙址
C.陶寺遗址出土的彩陶龙纹被认为与红山文化的龙鳞纹有关联D.良渚古城的城墙是良渚文化显露在地面上的最后遗存

2.

《韩非子·五蠹》中描述了中国古代统治者的成就, 上古之世,……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下列事件中不可能发生在材料中所提到的 上古 中古 时代的是(  )

A.人们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B.氏族间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C.尧对舜进行考察,并将其位禅让给舜D.汤发兵讨桀,大败夏兵,逐桀于南方

3.

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 制其畿疆而沟封之 ,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

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周王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

4.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

A.废井田,开阡陌 ,授田于百姓B.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C.彻底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广郡县制D.鼓励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5.

李白诗云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柳宗元写道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他们二人分别称赞了秦始皇的哪项功绩(  )

A.统一中国设立三公九卿B.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C.确立皇帝制设立三公九卿D.确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

6.

汉武帝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解决了下图所反映的问题(  )

A.实行郡国并行制B.削藩C.设置刺史D.颁布推恩令

7.

经过汉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西汉国力强盛。后继的统治者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汉武帝在①处设置了安西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B.西汉在②处设置了武威郡
C.为攻打③所在的少数民族,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D.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去攻打④所在的少数民族

8.

下列文化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齐民要术》 ②《农书》 ③《神农本草经》 ④《千金方》 ⑤《梦溪笔谈》

A.③①④⑤②B.③④⑤②①C.①③⑤②④D.②③①④⑤

9.

下列相关史实的表述,正确的是(  )

A.220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曹丕、孙权也相继称帝B.司马昭发兵灭了蜀和吴
C.司马睿建立西晋,定都洛阳D.前秦政权于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

10.

《宋书》中关于南方经济的发展有这样的描述: 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东晋南朝时期开发江南地区所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

A.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产品增加B.纺织、矿冶、陶瓷等手工行业有明显进步
C.山区少数民族与汉族逐步交融D.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11.

唐高宗时期,假设国家要改建隋朝的大运河,按唐朝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B.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C.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2.

唐朝时,周边各族迅速发展,唐朝统治者奉行开明包容的民族政策,对待不同少数民族因地制宜。下列事件描述与序号对应均正确的是(  )

A.隋末唐初,①多次南下侵扰唐朝。开元初年,唐军大举反击,①灭亡B.长庆会盟后,唐朝与②间基本停止了纷争
C.③归顺唐朝后,唐太宗册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D.玄宗统治期间,④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骨力裴罗为渤海郡王

13.

汉末社会动荡, 人口流移,考详无地 ,原有的选官制度失去了社会基础,因此而推行的新的选官制度是(  )

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14.

陈寅恪先生指出: 进士科虽然设立于隋朝,但是……至玄宗时期,科举正式成为官方认证的入仕途径。 这种判断主要是基于唐玄宗时期(  )

A.始设进士科B.增加考试科目C.首创武举和殿试D.任用高官主持科举考试

15.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外文化频繁交流,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中国文化也对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贡献。下列有关中外文化交流,说法错误的是(  )

A.贞观后期,玄奘西行天竺取经B.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西行天竺取经C.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至日本传授佛法D.唐招提寺是鉴真和他的弟子所建

16.

唐末以来,一向是 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 。五代军阀公然声称兵强马壮就可以当皇帝,赵匡胤也是从军校进而掌握禁军大权,最后夺得帝位的。所以赵匡胤即位后第一步就是整顿禁军,下列各选项中表述有误的是(  )

A.实行更戍法,使得 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B.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C.枢密院专掌军政,有统兵权D.禁军管理机构 三衙 无权调兵

17.

关于北宋时期的相关史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后周禁军统帅赵光义发动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B.为加强中央集权,中央在路一级增设通判,制约地方长官
C.宋与契丹族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屡战屡败,最终达成和议,西夏向宋称臣D.1127年,北宋被金朝攻灭,徽宗、钦宗被俘虏北去

18.

时人描述王安石变法开始后的情景,说: 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情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 这段材料认为变法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

A.急功近利B.优柔寡断C.媚上欺下D.刻薄寡恩

19.

从实际意义上来说,北宋并没有实现过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在它的北边,有辽政权。在它的西北边,有西夏政权。北宋与两者都签署了协议,如果比较 宋辽协议 宋和西夏的协议 ,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是因为北宋与它们的战争屡战屡败 ②北宋与对方都以兄弟相称
③北宋每年送钱物给对方 ④双方都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

中国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被佛朗西斯·培根称为 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和状态 的伟大贡献,下列有关这三大发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B.唐中期,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C.唐朝后期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D.《金刚经》是我国现存最早、有确切日期的活字印刷品

21.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曾经走在世界前列,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的科技,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支纪年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B.元朝郭守敬编写了新的历法《授时历》
C.西晋裴秀绘制出《坤舆万国全图》D.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了很多科技成果

22.

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其中不包括(  )

A.门第观念淡化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C.工商业者地位尊贵D.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23.

史载临淄 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 这反映了(  )

A.统治者注重推动文教娱乐事业的发展B.工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的兴盛C.贵族阶级沉湎于醉生梦死的享乐生活D.平等、自由的体育竞技精神的萌发

24.

汉初贾谊在《过秦论》中分析秦二世而亡的教训时说: 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亡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 贾谊认为秦的速亡主要是因为(  )

A.秦朝强硬推行郡县制引起贵族集团的不满B.秦朝统治者阴险狡诈不得民心
C.秦朝没有分封诸侯国导致 孤立而亡 D.秦朝没有因时而变实施仁义的统治策略

25.

2021年3月末, 新疆棉花事件 在网上迅速发酵,随即占领海内外新闻热搜。新疆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下说法中,能够有效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

A.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B.武则天为巩固西北边疆,设立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的广大地区
C.宋与西域等各少数民族政权经济往来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D.元朝时期,设立了直属于中央政府的宣政院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26.

既是中央派出机构,代表中央,又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代表地方,……使中央权力下移了一个层次,地方机构上升一级,大大靠近中央。它的两重身份使上下紧密结合,浑然一体 。这一行政机构是(  )

A.秦朝的县B.西汉的州C.元朝的行省D.宋朝的路

27.

辽宋夏金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相关历史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
①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朝②西夏的中央机构有两套官称 
③宋高宗建立南宋,定都临安
④金灭北宋,两年后又灭辽,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
⑤12世纪后期,金朝出现 大定之治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③⑤

28.

在(北宋)科举取士过程中,由于东南之人长于文章,应进士举得心应手;西北之人质朴无华,长于经学。因此,对省试录取名额的分配,司马光主张照顾地区差异,按照一定份额 逐路取人 ;欧阳修则认为应按乡试的绝对成绩 唯才是择 ,以防 谬滥 。下列说法中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

A.欧阳修生于四川,籍贯江西,不愿意将政治资源分享给西北之人B.司马光的主张照顾到了大多数学子的利益,比欧阳修提出的建议更加公平
C.唯才是举、注重考试成绩的标准动摇,表明科举制的发展举步维艰D.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是导致二人出现争执的根本原因

29.

西方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了所谓的 历史三段论 长时段 论述的是人与环境关系的历史, 中时段 论述的是群体与团体的历史, 短时段 描述的是个体、事件史。据此推知,下列叙述涉及 长时段 相关内容的是(  )

A.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B.秦朝的刑法过于严苛,人民摇手触禁,天下愁怨
C.汉末以来,水旱不调者十有九,岁不登谷,民多饥馑D.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谚语称 苏湖熟,天下足

二、材料阅读

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人们对当时社会大变革中的许多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提出主张、愿望和要求。这一时期, 诸侯并争,厚招游学 ……在学术思想领域内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参加争鸣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还有阴阳家、名家等。这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分析 百家争鸣 出现的背景。请分别列举一例战国时期儒家、阴阳家的代表人物并指出其主要思想主张。(6分)
(2)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是什么?(4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

——《资治通鉴》卷26

材料二
均田制的瓦解,农民的大量逃亡,使唐政府系之于丁身的租庸调剥削制度愈来愈难以维持了。安史之乱后,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唐政府先后出台了许多新的税收项目,使赋税制度越来越混乱,造成了 科敛之名凡数百,废者不削,重者不去,新旧仍积,不知其涯 的严重局面。为了整顿赋税制度的这种混乱局面,唐德宗在宰相杨炎的建议和推动下,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了新的调整。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税收体制调整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租庸调中 的含义,并阐明 实施的意义。(5分)
(2)根据所学指出材料二中唐德宗实行新的税收制度的名称,并写出其主要内容。唐朝赋税制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5分)

32.

开辟道路交通是中国古代王朝经略边疆的重要举措,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起到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7分)
材料一
统一后,秦朝铺设有以首都咸阳为中心辐射于全国的驰道,并对在道路上行驶的车子两轮间的距离作了统一规定。为了与匈奴作战时能迅速地将军队派往长城,以咸阳为起点修筑了一条直线延伸向北的道路。秦朝还在山区修筑了通往西南夷的五尺道,加强了对云、贵一带的控制。一条道路可以通往帝国最偏僻的地方,就中央而言,任何地方道路的中断,都意味着妨碍了对那里的统治。

——摘编自〔日〕鹤间和幸《秦汉帝国:始皇帝的遗产》

材料二
西域自昔戎胡错居,道路时为闭塞。至汉征匈奴,武帝闻月氏族与匈奴有怨,欲诱之共击匈奴,乃遣张骞使月氏……后霍去病破匈奴右地,金城河西、盐泽之间,不复有匈奴,于是……设四郡,武帝发使抵安息、奄察、黎轩诸国,使者相望于道。
唐初设州府以经营云贵,后扶南诏制吐蕃,又拓建、修缮道路。后南诏渐强,与唐交恶,以滇川黔相邻处之道入川,屡战于唐。为占滇川黔相邻地,南诏乃东向,建东城,修道路。唐为制防之,更视滇川黔相邻地之道路为重。二者乃战不息,皆有减损。

——据马亚辉《边疆经略与交通变迁的互动》等整理

材料三
忽必烈即位后两都之间的交通路线也很快建立起来,大体可分为驿道、东道和西道三条线路。驿道是一般元人走的路线,从大都出发,途经驿站十一处,抵达上都,这条路线也是大都至岭北地区线路的南段,元朝派往漠北地区的使臣、官员、军队以及物资调配,也都要通过这条驿道运输北上。东道和西道分别是专供皇帝从大都往返上都的路线。

——摘编自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辽宋夏金元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在道路交通建设方面的举措,概括这些举措实施的政治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唐王朝经略边疆的相同方式。结合所学,简述汉武帝时期 张骞使月氏 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驿道的功能。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道路交通开辟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之间的关系。(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