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协作区九年级(上)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33 浏览数:221

一、选择题

1.

古代非洲被称为 尼罗河的馈赠 的是(  )

A.古中国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巴比伦

2.

下图这一文物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记载的是(  )

A.《伊利亚特》的内容B.《一千零一夜》的内容C.《古兰经》的内容D.《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

3.

古印度的 种姓制度 将人分为四等:①吠舍②婆罗门③首陀罗④刹帝利。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①③②④D.④②③①

4.

世界古代各区域的文明成果反映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水平。下表中的内容体现了古代文明具有(  )

文明古国

文明特点

文明成就

古代埃及

大河文明 集权政治 浓厚的宗教意识

金字塔 象形文字

古代中国

农耕文明 中央集权

分封制 青铜器 甲骨文

古代罗马

海洋文明 奴隶制民主政治

《十二铜表法》 罗马大竞技场

A.交互性B.多元性C.传承性D.统一性

5.

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

A.杜绝官场腐败B.宣扬神权至上C.完善选举制度D.增强责任意识

6.

史料种类众多,其中第一手史料,也叫原始史料,是历史发生最初的、最原始的记录。其它史料如文字记载、口述回忆等或由立场的不同,或受环境的影响,不如第一手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本真。以下选项作为研究古希腊历史第一手史料最恰当的是(  )

A.雅典卫城遗址B.《伯罗奔尼撒战争史》C.电影《诸神之战》D.希波战争故事讲述

7.

有学者写道:亚历山大征服埃及,打败波斯,重修巴比伦,试图实现希腊和波斯的完全统一。他比过去许多征服者有远见,知道光凭武力帝国是无法长久维持下去的。于是,他的士兵变成了学校的老师,希腊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像洪水一样涌来。这说明亚历山大治理国家时特别重视(  )

A.文化和精神的力量B.民主和法制的影响C.商业和贸易的作用D.礼仪和服饰的规范

8.

公元前5世纪,雅典使斯巴达和其他所有的希腊城邦黯然失色,这是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黄金时代。这里的 黄金时代 是指(  )

A.成为希腊地区最大的城邦B.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C.迈出了法制建设的第一步D.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9.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这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这部法是(  )

A.《汉谟拉比法典》B.《拿破仑法典》C.《十二铜表法》D.《大宪章》

10.

读下列两张图片,两部法律的共同之处是(  )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


颁布《十二铜表法》想象图

A.都是成文法典B.均产生于欧洲的中世纪C.使用相同文字D.刻在完全相同的材质上

11.

古希腊时期,诗人品达创作颂诗: 我们找不到比奥林匹亚更伟大的赛会,正如在白昼时找不出比那金色天空中的太阳更加夺目的星辰 这体现了(  )

A.古罗马体育的辉煌B.古印度人的英雄观C.文学与体育的结合D.阿拉伯文学的繁荣

12.

梁启超认为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是 河流文明时代 ,由中国等四个 文明古国 组成,第二个时代为 内海文明时代 ,由地中海等周边文明构成……下列文明成就属于第二个时代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B.司母戊鼎C.雅典民主政治D.造纸术

13.

和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城市相比,欧洲中世纪城市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

A.封闭和狭隘B.自由和自治C.衰败和落后D.割据和独立

14.

从9世纪开始逐渐流行,大约到11世纪遍布欧洲各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  )

A.庄园B.租地农场C.手工工场D.自由城市

15.

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 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这一仪式应出现于(  )

A.6世纪的拜占庭帝国B.7世纪的日本C.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D.9世纪的西欧

16.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描述欧洲中世纪某历史事物时认为,它必须具备五个特征。下面材料所描述的 最有可能是(  )

特点:①防御特征②市场③自己的法院,部分自治法律④相关社团⑤享有部分的公民自治权

A.自治大学B.封建庄园C.新兴城市D.天主教会

17.

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的欧洲时指出: 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的社会集团出现了。 这个 新的社会集团 是指(  )

A.庄园领主B.市民阶层C.封建贵族D.奴隶主贵族

18.

528年,东罗马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法典。这部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B.《十二铜表法》C.《查士丁尼法典》D.《拿破仑法典》

19.

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欧洲民法基础的法律文件是(  )

A.《汉谟拉比法典》B.《十二铜表法》C.《罗马民法大全》D.《拿破仑法典》

20.

正当蛮族用战火销毁古罗马最后残迹的时候,它却扮演了一个不同角色——它在西罗马灭亡后的西欧大混乱中充当了秩序代表,在无政府状态中行使了政府的职能,它是(  )

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21.

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B.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征服波斯帝国
C.中世纪的大学开设神学、法学、医学等课程D.大化改新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2.

阿拉伯天文学家的 图斯双圆 理论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来源于阿拉伯语。据此可知阿拉伯(  )

A.影响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B.在文化领域领先全球C.善于借鉴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D.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

23.

2022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并指出:中阿互相欣赏,互学互鉴,共同倡导文明对话,守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下列属于阿拉伯文化的是(  )

A.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B.《医典》、《天方夜谭》
C.《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空中花园D.《荷马史诗》、《十二铜表法》、帕特农神庙

24.

在世界古代历史上,帝国的战争与扩张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下列关于战争与扩张客观上促进文明交流的表述准确的是(  )

A.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催生了伊斯兰教B.阿拉伯帝国的不断扩张孕育了佛教C.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D.中国的造纸术在波斯帝国扩张时传到欧洲

25.

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用战车把 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的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 。这个 独特的民族 在文化上的突出贡献是(  )

A.传播了古代的文化B.创立了基督教会C.创造了完整几何学D.吸收了外来文化

26.

表2所示内容体现了古代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
表2 

城邦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

雅典

2500

30

斯巴达

8400

40

A.等级森严B.小国寡民C.自给自足D.军事独裁

27.

在历史上曾出现了附庸只从属于他的直接领主,对他的直接领主负责,形成了 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 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的现象。与这种现象相关的是(  )

A.中国的商鞅变法B.印度的种姓制度C.日本的大化改新D.西欧的封建制度

28.

阿拉伯帝国时期,哈里发不仅独揽国家的军政大权,同时也是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统治的特点(  )

A.宗教神权统治B.奴隶主贵族统治C.政权与神权合一D.政权与神权分离

29.

关于雅典的民主政治,柏拉图说: 我们做一双鞋子还要找一个手艺好的人。生病了还要请一位良医,而治理国家这样一件大事竟交给随便什么人,这岂不是荒唐? 这段话(  )

A.说明人们拒绝通过抽签参与政治B.高度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C.反映雅典的居民实现了全民参政D.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30.

历史学家迈尔斯教授认为,犹太人的宗教、希腊人的艺术、罗马人的法律,是现代文明里三种最真实、最强有力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座台伯河畔的城市依旧统治着世界。这里 依旧统治着世界 体现在(  )

A.拜占庭帝国传承希腊文化B.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C.罗马法奠定欧洲民法基础D.罗马帝国版图地跨大洲

二、材料题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法老 一词最早出现于古王国时期,原意为 宫殿 ,中王国时期使用于对国家的颂词中,新王国时期正式成为国王的尊称。史学界根据君主专制王权开始于古王国的史实而把古王国及以后的埃及国王都称为法老。所谓君主专制,乃是国家管理的一种政体形式。古埃及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上古世界各国同类政体中最为典型的,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第一,法老的意志就是法律。……第二,法老独揽了全国的一切行政大权,……第三,在法理上,法老拥有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权。……第四,法老是军队的最高统帅。……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古代卷》

(1)归纳材料一的主要信息。(4分)
材料二 现在,我们可以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里看到《汉谟拉比法典》,它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该法典很多条文是用来处理自由民的内部关系的,处理原则就是 以牙抵牙,以眼还眼 。……为了巩固奴隶主的统治,法典还规定了一些更严厉的条款……正是依靠这部法典,汉谟拉比时代的古巴比伦社会,成为了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中统治最严密的国家。

——摘自曹顺仙编著《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法律原则、实质和意义(6分)

32.

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其兴起对西欧社会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新的工商业城市。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1)材料一表明中世纪西欧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2分)
材料二 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恰恰因为它们是刚出现,且处于政治上分裂的欧洲而不是坚如磐石的帝国的框架中,所以市民们从开头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这种自信和独立是欧亚大陆其他任何地方所没有的。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4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1、12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这些学校开设实用知识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在单一学科的私人学校或教会学校整合演变的基础上,产生了中世纪欧洲的大学。
(3)材料三说明中世纪大学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学自治地位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世纪城市文明的历史作用。(2分)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6世纪下半叶,日本国内出现了统治危机。646年,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材料一中,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改革,历史上称为什么?(2分)
(2)这场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分)这场改革的影响是什么?(2分)
材料二 日本人借用了汉字,但发展他们自己的书写体系;借鉴了儒家学说,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标准,调整了它的政治学说,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在保留其本民族的神道教的同时,日本人还接受了佛教,但对它做了修改,以满足他们自己的精神需要。……7世纪中期,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按照中国模式,全国划分成若干国和郡,分别由国司和郡司治理;国司和郡司皆由天皇及其国家议会任命。此外,以天皇的名义将全部土地收归国有,分配给农户。
(3)根据材料二,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观点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6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出怎样的启示?(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