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高三七省联考模拟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1177

一、单选题

1.

2001年,山西襄汾陶寺发掘出了南墙、东墙,这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史前城址之一。城内外发现了大型 王墓 、礼乐重器及高等级的夯土建筑。陶寺遗址的发现说明(  )

A.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B.长江流域向阶级社会发展C.贫富分化加剧的发展趋势D.复杂化社会组织可能存在

2.

《管子·小匡》中有 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中国诸侯 并举的记述,并认为华夏( 中国 )居中,为五方的核心, 五方之民 天下 的观念升华。这一记述反映出(  )

A.百家争鸣的盛况B.传统秩序遭到破坏C.华夏认同的增强D.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3.

东汉前期,许慎在编撰《说文解字》时,征引全国各地的政区地名资料,用以分析字形、考辨字义。其中提及次数较多的郡、国如图所示。这反映了该时期(  )

A.行政制度的重大调整B.豪强势力的地方割据C.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D.经济发展的南北差异

4.

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谈到: 然人士流移,非一朝可复;而吴(东吴)平未几,五胡之乱复起,南北隔越,侨置之州郡县遂多,土断之法,盖终晋、南北朝之世,未能尽行;此则九品中正之法,所以相沿而不废也。 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实施(  )

A.表明士族门阀势力强大B.旨在预防地方割据重演C.深受特殊社会环境影响D.推动官吏群体的儒家化

5.

东晋王谧说: 囊者晋人略无奉佛,沙门徒众,皆是诸胡,且王者与之不接。 到南北朝时期,西域僧人通过与帝王、士大夫、文人、平民的交往等社会活动宣扬佛学,并受当时玄学思潮的影响,僧人也开始参与清谈,佛学在核心理论上与玄学趋于一致。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儒佛思想在当时争斗激烈B.统治者的好恶决定了宗教存续C.佛教呈现出本土化的趋势D.佛学迎合了中国政治统治需要

6.

左图描绘了文人会集时饮茶的盛大场面,下图是街头茶市的真实写照。据此可知,宋代(  )

A.山水画的成就最为突出B.城市经济繁荣C.文人生活理念逐渐普及D.饮茶文化繁荣

7.

清朝前中期设置理藩院,起初仅处理蒙古事务,后来扩展到内外蒙古、青海、新疆之额鲁特部、回部与西藏喇嘛所属各处的事务,与俄国交涉事务亦由其掌管,《理藩院则例》也随之不断完善。这一职能的变化说明当时(  )

A.初步奠定了大一统国家疆域B.边疆与内地治理呈现一体化趋势C.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稳固D.强化了对北部边疆少数民族管理

8.

20世纪40年代初,陕甘宁边区确定了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的总方针,强调以发展农业为主,协调畜牧业、工业、手工业等生产事业,实行 公私兼顾 军民兼顾 ,并运用互助合作的形式,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些政策(  )

A.团结了地主阶级联合抗日B.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内涵C.打破了日军的 囚笼 政策D.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

9.

古印度《摩奴法典》是根据吠陀经步典和古来习惯编成的法论文献,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其中一段条文称,信众 如欲获得最好的幸福,即最后解脱,不要终生淹留在非僧侣种姓的教师那里,或不识吠陀的婆罗门那里 。该条文旨在(  )

A.巩固婆罗门教地位B.革新教育体制C.打破种姓制度隔阂D.宣扬法律权威

10.

16世纪末,郁金香传入荷兰,因其娇美的外形和艳丽的颜色受到宠爱。1636年,一株稀有品种的郁金香能换取一辆马车、几匹马等;1637年,一株名为 永远的奥古斯都 的郁金香售价高达6700荷兰盾,这笔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出现 郁金香狂热 的泡沫经济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商业贸易范围不断扩大B.商业经营方式出现新变化C.商业贸易规模不断扩大D.商贸中心转向大西洋沿岸

11.

18世纪,欧洲一些学者认为,《圣经》的很多事迹都是神话故事,理解基督教的教义,不能只看重神话故事,更应该懂得它要传递的思想;还有人认为,明白基督教的含义,需要十分了解基督教的历史背景;有些神学家认为基督教的教义是全欧洲人的共同产物;还有人认为基督教的精神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这表明欧洲社会(  )

A.宗教改革后新教影响巨大B.理性思想和批判精神盛行C.世俗势力与神权激烈斗争D.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色彩

12.

1806年,在被拿破仑的军队打败后,普鲁士被迫签订屈辱的条约,激起有识之士进行改革。1809年,威廉·洪堡出任普鲁士文化和教育大臣,提倡 民族教育 ,实行强制义务教育,发展师范教育,兴建大量工业学校,把大学建成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机构。推动普鲁士教育改革的因素有(  )
①维也纳体系建立 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③民族意识的觉醒 ④普法战争的胜利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3.

1940年5月26日晚至6月4日上午,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6月1日,美国《纽约时报》载文: 只要英语这门语言不消亡, 敦刻尔克 一词就包含着崇敬……这是民主的伟大传统,是未来,是胜利。 6月5日,德国一杂志说: 对于我们德国人来说, 敦刻尔克 这个词语代表的是这次伟大的战争将名留青史。 对此最正确的理解是(  )

A.新闻报道服务政治需要B.历史事件难以形成共识C.评价角度影响战争性质D.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

14.

二战后初期,英国《经理》杂志曾对美国企业文化评论说: 英国与美国不同,英国消费结构更趋个性化和多样化,需要各种专业化、适合不同家庭需求的商品,盲目追逐标准化、简单化和专业化是愚蠢的。 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英国力图恢复经济强国的地位B.英美采取不同经济发展模式C.二战后英美经济发展差距拉大D.美国是马歇尔计划的主导者

15.

1966年韩国学者以庆州佛国释迦发现的雕版印刷本《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为据,提出雕版印刷术和金属活字印刷术是韩国的发明。1981年印度作者戈索伊列举文献后说BC327年印度就已经能造出质量相当好的纸,因而纸最初是由印度人发明创造的。这一现象反映(  )

A.当代中国文化身份危机B.文化实力成为国际竞争的首要衡量C.意识形态冲突愈演愈烈D.当代中国文化对外输出进程不顺利

16.

面对近期的巴以冲突,王毅部长指出:中方反对和谴责一切伤害平民的行为,并指出以色列的行为已超越自卫范围,应停止对加沙民众的集体惩罚。同时强调,中方愿同沙特等阿拉伯国家一道,继续支持巴勒斯坦恢复民族权利的事业,推动巴勒斯坦问题重回 两国方案 正确轨道,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这一言论反映出中国(  )

A.倡导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B.致力于落后国家的民族复兴C.注重维护国际正义与和平D.积极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三国志·魏纪》

《后汉书·献帝纪》

天子以公领冀州牧。

曹操自领冀州牧。

汉罢三公官,置丞相,以公为丞相。

曹操自为丞相。

天子使郗虑策命公为魏公,加九锡。

曹操自立为魏公,加九锡。

汉皇后伏氏,坐与父完书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后废黜死,兄弟皆伏法。

曹操杀皇后伏氏,灭其族及其二子。

汉帝以众望在魏,乃召群公卿士,使张音奉玺绶禅位。

魏王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

材料二
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为便利纪年,认为在乱世存在多个政权并立时要选择其中某个政权作为正统,如在三国时期以曹魏为正,南北朝选择宋齐梁陈纪年,五代十国则选择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年号为标准。北宋和辽、夏并立,因宋受后周禅让,所以在这一时期将宋作为正统。他认为这一举措 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闰之辨也

——据(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三国当以蜀汉为正,而温公(司马光)乃云某年某月 诸葛亮入寇 ,是冠履倒置,何以示训?缘此遂欲起意成书。

——(南宋)朱熹《资治通鉴纲目》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三国志》和《后汉书》对相关史事叙述的差异。(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司马光和朱熹关于三国时期 正统 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观点产生的原因。(10分)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美苏太空卫星火箭发射大事年表

苏联

美国

195710月,发射第一颗人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19606月,通过了雄心勃勃的太空探索计划,包括载人登月、火星和金星任务。

1961412日,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1号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1965318日,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在上升2号任务中进行世界上第一次太空行走。

19662月月球9号在月表首次完成软着陆。

1975715日,联盟-19飞船发射,与阿波罗飞船组成阿波罗-联盟测试体。

198231日,金星13号着陆器成功着陆,并存活了127分钟。

1986220日,和平号空间站主体发射升空。

19881115日,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首飞成功。

19581月,第一颗卫星探索者1号发射成功。19605月,阿波罗计划被提交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1962827日,金星飞掠器飞掠金星,成为世界上第一艘成功的深空探测器。    

196563日至7日,爱德华·怀特在双子星座4号任务中完成美国首次太空行走。1966530-62日,勘测者1号发射升空并完成月球表面软着陆。    

1969716日至24日,阿波罗11号的两名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着陆行走。

1973514日,最后一枚土星5号火箭搭载天空实验室升空。    

1975715    ,联盟-19飞船发射,与阿波罗飞船组成阿波罗-联盟测试体。

1981412日首次发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摘编自《美苏太空竞赛历年卫星火箭发射以及历史事件介绍》

材料二
1958年,中国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划,组建机构并开展相关学术研究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创业之初经历了经济上、技术上种种困难的中国航天事业,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4年6月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的第一枚运载火箭。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到1985年10月,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已经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建成了多个能发射各类航天器的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的新领域。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在为国防、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直接服务的同时,还努力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推广和转移先进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甘肃省科协信息中心《我国航天发展历史回眸》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发展太空技术的特点。(6分)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在发展太空技术方面与美苏的不同之处。(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1953年苏共中央九月全会后,赫鲁晓夫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发展个人副业的措施,主要包括:先降低庄员、职工向国家义务交售的定额,最后废除针对个人副业的义务交售制度。使个人副业的税率降低80%,等等。有人称之为一种使私人生产受益的 新经济政策 。1958年,苏联农业丰收。在苏共中央十二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指出:苏联 在短期内克服了农业生产的落后状态 在经济方面最强大的集体农庄目前就已经能够满足集体农庄庄员个人对马铃薯、蔬菜,甚至是牛奶的需要。个人副业 将逐渐失去它的意义 。此后,逐步禁止城市公民个人饲养牲畜。

——摘编自陆南泉《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各级供销合作社大力宣传并帮助社队逐步组织起各项副业生产。江苏淮安农村供销合作社为配合农村的合作化高潮,从南通等地引进优食兔种,发放各地饲养;洪泽县成为江苏省长毛兔的基地县。就水果生产来说,广东省采取发放预购定金的办法解决农户生产资金短缺的困难。从1951年开始即组织农业技术队伍深入产区举办现场水果防治病虫害等技术训练班。1956—1958年,除每年安排水果生产专项化肥1万吨以外,省供销社还临时增拨化肥1580吨。各农村基层社一般设有综合收购门市部,除在门市部坐店收购外,还采取开物资交流会约时定点摆货摊、走村串寨、送货下乡、送货上门和利用代购代销员等方式进行收购,解决农副产品滞销问题。

——摘编自李攀《新中国农村供销合作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改革个人副业管理制度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20世纪50年代我国供销合作社扶持农村副业生产的历史作用。(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的国家建造的历史经验,从两个方面 偏离 从帝国到民族国家 正常 路径:其一,它并没有经历多族群帝国的崩溃、分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系列各自独立的民族国家,相反,至20世纪中叶,在中国所出现的是一个就领土格局而言,跟清朝在极盛时期的疆域大体相当的国家;现代中国因此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建立在旧日 帝国 疆域之上的民族国家,具有超大规模的领土与人口。其二,它并没有建立一个西式的体现主权在民原则的代议制民主制度,最终产生的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具有强大的行政能力。其生命力之强,乃至在建国后近七十年间维持其政党—国家的体制基本不变。这在21世纪的世界诸大国中,同样是独一无二的。

——以上摘编自李怀印《现代中国的形成》等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