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安徽省县中联盟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纲要下前7单元)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363

一、单选题

1.

《国语·齐语》载: 工之子恒为工 ;《周礼·冬官考工记》载: 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荀子·儒效》载: 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唐六典》载: 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上述记载表明(  )

A.政府垄断了手工业的生产B.工匠人身依附关系明显加强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到限制D.生产技术传承注重世代相袭

2.

下表是秦朝实行的两种土地制度的概况。这两种土地制度的推行(  )

制度

途径

内容

授田制

由国家,直接向农民授田。

农民本身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并且具有一定的期限,土地仍然是国家所有。

赐田制

通过军功受爵。

农民对土地拥有所有权,可以世袭子孙。

A.有利于推动封建经济的发展B.促使国家统一的实现C.打击了门阀士族的经济势力D.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3.

东晋王谧说:“者晋人略无奉佛,沙门徒众,皆是诸胡,且王者与之不接。到南北朝时期,西域僧人通过与帝王、士大夫、文人、平民的交往等社会活动宣扬佛学,并受当时玄学思潮的影响,僧人也开始参与清谈,佛学在核心理论上与玄学趋于一致。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儒佛思想在当时争斗激烈B.统治者的好恶决定了宗教存续C.佛教呈现出本土化的趋势D.佛学迎合了中国政治统治需要

4.

宋代科举考试不仅有进士科,还有制举、词科和武举考试。制举旨在选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且有治国安邦之策论的人才;词科则是为国家预储写作应用文书的代言之士;武举主要考察举子的军事理论素养,欲选拔才兼文武之儒将。据此可知,宋代(  )

A.科举录取人数大幅增加B.注重选拔实用性人才C.科举考试程序日益完善D.选官途径呈现多样化

5.

史载,明朝嘉靖初年,南京普通民众 犹循礼法 凡百用度取给而止,奢侈其少 民皆畏法而从正统至正德年间, 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 ,于是出现 浑厚之风亦少衰矣 。这一化的出现(  )

A.表明主流价值观发生变迁B.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体现出君主专制日渐衰落D.说明等级界限的消失

6.

魏源曾说: 沿海商民有自愿仿设厂局以造船械,或自用或出售者听之;若官修战舰火器局,贝止需立于粤东 。并建议规定官员 不许承办船厂 ,放手任民间经济自行发展的方针。据此可知,魏源的主张(  )

A.开启了学习西方制度文化的大门B.旨在顺应发展资本主义潮流C.具有民本主义和经世致用的理念D.揭示了中国民族危机的深重

7.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吴汝纶在《深州风土记》中谈到, 光绪十年后,花生之利始兴,外国购之,用机器榨油,转售中国取利。以此种者沾其赢余,相习益多。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C.百姓生活日益富足D.对外贸易处于逆差的地位

8.

下面是安徽省博物院的展厅里陈列的三封红色家书的部分内容。这些家书(  )

信件

内容节选

第一封

父母方面,以为病逝可矣,不必感伤……廿五年来,于社会无微功,然亦无愧!民国十七年九月书于南京卫戍司令部看守所中。

第二封

使汝含悲退去,将来出笼至蜀工作,定有可望。如未遂志,为党光荣,何足叹惜!民国二十年安庆书。

第三封

儿来信无别,问候大人、家庭……今有敌人消灭以后,我六安赤区很受欢迎……我在红四军……当战士。书于民国二十一年五月六安。

A.体现出革命烈士深厚的家国情怀B.充分宣扬了抗日反蒋的斗争精神C.坚定了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信念D.折射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曲折性

9.

下图为我国1949年、1952年和1957年的钢产量,以及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了当年钢产量指标。这一指标反映了(  )

A.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B.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C.经济建设出现了 倾错误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已完成

10.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提出外交事务上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一边倒 的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政策更加强调国家利益,外交布局也不断调整;到21世纪初形成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外交是重要舞台 的外交布局。中国外交的调整(  )

A.推动了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B.意味着西方在全球治理中地位下降C.折射出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D.旨在打破美国超级大国霸权的局面

11.

有学者在评价雅典民主制度时说,古典民主仅把 自由 定义为个人参与政治活动的自由,似乎人只应为公共政治而生活;参与公共事务成为了一个公民之所以被称之为公民的必备条件,个人在公共权力面前也没有任何自我保护的能力。据此可知,古代雅典民主制度(  )

A.强化了公民的身份认同B.蕴含人本主义理念C.阻碍了精神文化的发展D.强调城邦利益至上

12.

阿拉伯帝国时期,各城市的官僚贵族、僧侣贵族既是封建大地主,又是大商人,他们有的投资于大商队,有的利用官位从事商品贸易、金银兑换和商业投机。这一现象(  )

A.巩固了帝国的封建统治B.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C.加快了经济近代化步伐D.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13.

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洛克(1632~1704年)提出了这样的命题:人类的 权力 是天生的,而且政府建立的基础是人民的 同意 ;契约政府必然是有限政府,它的权力的边界就是人们的授权范围。据此可知,洛克的命题(  )

A.违背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B.呈现典型的反传统特色C.意在教化大众实现民智启迪D.具有较广泛的社会基础

14.

美国学者诺姆·乔姆斯基指出,美国是 真实存在的资本主义民主 ,美国人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与他们的财富水平之间呈正相关性,约70%的美国人对政策制定没有任何影响,他们在收入水平、财富等方面处于劣势。这反映了美国(  )

A.社会分化日益严重B.广大人民处于无权的地位C.垄断资本操控政治D.民主政治具有一定阶级性

15.

1896年2月,双方都把主力部队调到北部重镇阿杜瓦地区,进行决战。结果, 欧洲文明国家 放弃已侵占的领土,并赔款1000万里拉。西方舆论对此发出惊呼: 不敢想象,一个文明的欧洲国家的军队会在一名非洲酋长的士兵的手中遭到如此巨大的灾难。 这一战争(  )

A.揭开了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C.维护了国家主权并实现民主政治D.结束了非洲被列强瓜分的命运

16.

如表是1926年与1939年苏联人口变化情况(单位:百万人)。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

时间

总人口

城市人口

农村人口

城市人口占比

农村人口占比

1926

147.0

26.3

120.7

17.9

82.1

1931

170.6

56.1

114.5

32.9

67.1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蓬勃开展B.工业革命加速城市化的进程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新经济政策的成效日渐凸显

二、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中国的历史不应该只是王朝的历史,更不应该只是中原王朝或汉族王朝的历史。我们应该站在今天的、中华民族的、客观的立场上看待历史上的一切政权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不能认为某一皇帝登位建元,统一就已经实现,也不能将某一朝代的残余势力存在的时间当作统一的延续,每一个政权有它自身存在的条件,有自己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三、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在1560年左右,一艘西班牙货船将美洲的马铃薯运回国。而马铃薯在西班牙多数时候是由于品相难看被人当成是 球菌 ,除了将马铃薯提供给远航少食的水手和作为牲畜的饲料外,人们拒绝食用马铃薯。在当时的欧洲文化体系中,土豆属于茄属植物一类,会导致麻风病,因此高傲的欧洲人拒绝食用这种属于未开化、被征服种族的食物。而在英国,由于女王的厨师不幸误将马铃薯的块茎扔掉而烹饪了含有毒素的叶子,导致宴会人员身体不适,女王下令禁止食用马铃薯。马铃薯在欧洲乃至全世界普及很大程度上要感谢德国人,因为18世纪中叶德国发生瘟疫,马铃薯价值凸显。自此,马铃薯在接下来的几十年的时间里逐渐传播到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以及英国,成为欧洲国家全体民众的主食。它改善了整个欧洲国民的身体素质,使他们在180年间,人口增加了17倍之多,但单一的马铃薯种植也为后来1845~1848年的爱尔兰大饥荒埋下隐患。

——摘编自孙可歆《马铃薯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历史社会影响》

材料二
明清之际,随着玉米、番薯、马铃薯等环境适应力强的美洲高产作物被引进中国,使过去那些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砂砾瘠土和高岗山坡成为宜农土地。同一时期受到迅速增长的人口压力,国家政策也开始鼓励人们尽力垦殖,在这二者的双重作用下,失去土地的农民,即 棚民 的活动范围及强度迅速扩展,在一些地区出现了 高阜处所,种植茶树、山薯、杂粮等物。或傍崖为屋,或砌石成蹊,谷口崖腰,人烟相接。 一遇暴雨,土石随流而下,以致 停淤接涨 的景象。

——摘编自魏梦菊《明清美洲高产作物引进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美洲作物外传的原因及在欧洲传播受阻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6~17世纪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社会的影响。(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传统儒学中以 克已复礼 思想为代表的礼制思想对于协调社会关系、维持封建政权稳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北洋军阀深谙传统儒学的作用,因此,在北洋军阀统治期间出现了一系列的 尊孔复古 逆潮。如:1913年袁世凯下令尊孔;1917年张勋拥溥仪复辟,理由是维护儒家的纲纪;黎元洪在1922年复任总统时发表的通电中指出,中国之所以乱七八糟,正是因为 下放其上……婚媾凶终,师友义绝,翻云覆雨,人道荡然 ;1927年张作霖下令定礼制,次年祭孔。北洋军阀集团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有意识地利用封建儒家文化,构建起诸如吴佩孚的 内圣为体,外王为用 的治国理念。

——摘编自刘威张泽坤《论传统儒家文化对北洋军阀的影响》

材料二
1986年,当代学者李泽厚在《走向未来》杂志创刊号发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一文,这是当时对新文化运动所能达到的 最为漂亮 的回答,自此 启蒙与救亡 即成为支配性的阐释范式,延绵至今。

——摘编自吴宝林《如何超越辉格史: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百年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洋军阀政府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及其意图。(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对 新文化运动 的看法。(10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