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狈西逃”还是“微服西狩”? (17分)
注: “西狩”一词,出自《左传·哀公十四年》: “春,西狩获麟”,说的是鲁哀公去西边打猎,猎获了麒麟。
材料一
《狼狈西逃的慈禧》 (1900年8月29日法国画报《笨拙》)
材料二
1901年1月29日,在西安“蒙尘巡幸”的慈禧太后以朝廷名义颁布一道上谕,内称:“世有万祀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 ……大抵法积则弊,法弊则更,惟归于强国利民而已。 ……自丁戊以还,伪辩纵横,妄分新旧,康逆之祸,殆更胜于红巾……
——余丽芬《清末新政评议》 (浙江学刊,1991年04期)
材料三
庚子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行二日,至榆林堡。 怀来县知县吴永具衣冠恭迓于道旁。于是帝后始得进饘
粥、备供帐。……丁卯之秋,余与公相遇客邸。有以前事询者,公为述其大略,乃与外间所传迥异。同坐刘治襄先生,瑰奇人也,因就公所述,草具其事,立成数万言……
材料四
《庚子西狩丛谈》封面
——《庚子西狩丛谈▪序》刘治襄·记
请回答:
(1)干支纪年法中“丁”和“戊”均属天干,是不能相互搭配来纪年的,那材料二中的“自丁戊以还”大意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康逆之祸”、材料三中的“乱民肇衅”指代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材料二中“红巾”指代哪一类历史现象?(3 分)
(3)以北宋时期的改革为例,说说“法积则弊,法弊则更”是如何体现的?(4 分)
(4)慈禧及皇室西安之行,材料一、材料三有着完全不同的记录。如何看待材料一、材料三的证史价值。(4分)
(5)慈禧及皇室西安之行,“微服西狩”“蒙尘巡幸”“仓皇出逃”说法都有。你认为该称作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 4 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