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1+3)【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4 浏览数:301

一、单选题

1.

周天子设有三朝,外朝一,内朝二……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周天子以内外朝制度加强专权B.国人参与西周的日常事务管理C.体现 敬天崇祖 的统治思想D.西周政体保留有原始民主传统

2.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 严格说来,到秦汉中国历史上才有正式统一的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商周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封建的统一 也是指全国大一统C.材料中的 封建 就是指原始社会D.郡县制是实现 正式统一 的基础

3.

下列属于唐朝地方行政示意图的是(  )

4.

唐朝实行群相制度,宰相们于政事堂集体议事。但根据《旧唐书》记载,唐玄宗先天年间, 军国庶务,多访于(姚)崇,同时宰相卢怀慎、源乾曜等但唯诺而已,崇独当重任 。这表明,唐朝(  )

A.集体议政原则存在缺陷B.宰相权力受到削弱C.中央行政效率得到提高D.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5.

《明史》载 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周,田野日辟,商贾日通。 这一记载所描述场景出现于(  )

A.长城沿线B.西南边陲C.东南沿海D.长江沿岸

6.

论及茶马贸易,《明史食货志》中记载:诸茶场地设茶客司,定税额,陕西二万六千斤有奇,四川一百万斤……行茶之地五千余里。山后归德诸州,西方诸部落,无不以马售者。以下选项不能从中得出的是(  )

A.设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B.促进了区域间的经贸往来C.扩大了国家财政收入来源D.该贸易本质上是贡赐贸易

7.

《变法通议》提出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作者甚至联合百余人上书皇帝,请废八股取士之制。时人闻作者此举, 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据此可知(  )

A.废八股断送了旗人的生计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皇帝下诏要废除科举制度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8.

从晚清的 预备立宪 ,到革命党人的 临时宪政 ,再到袁世凯的 洪宪帝制 ,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政坛上演的这一出出大戏,从世界发展趋势看,其体现的本质是(  )

A.近代中国政局的动荡不安B.晚清民国宪政道路之艰难C.保守势力始终占据了优势D.中央集权的不断削弱过程

9.

这一时期,一是正式设置考试院,作为政府的最高考试机关,将它列为中央政府的 五院 之一,考试院是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执行者和监督者;二是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使文官制度法律化。 这一时期 是(  )

A.南京临时政府时期B.北洋政府时期C.南京国民政府时期D.新中国成立初期

10.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下列关于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亚非会议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进展
②20世纪70年代,中法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③世纪之交,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是外交的首要任务
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推进外交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①②

11.

新中国成立后,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下列成就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通过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通过 ④社会主义中国的司法制度确立

A.①③④②B.②④①③C.④①②③D.②①④③

12.

古希腊城邦国家的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雅典是古典民主城邦的代表。下列选项中,符合雅典公民职权的是(  )

A.可以担任监察官,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权力B.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C.议事会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D.可以担任元老院成员,并终身任职,负责向官员提建议

13.

1302年5月10日,法王腓力四世因向教会征税与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生冲突,为了寻求援助,召开法国历史上第一次 三级会议 。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有(  )
①确立起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 ②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③国王和三级会议实现相互制衡 ④标志着议会君主制确立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4.

基督教影响了中古时期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下列关于中世纪基督教(会)的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B.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
C.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D.基督教会主持庄园法庭审判,裁决纠纷

15.

它在欧洲大陆恢复了旧的专制制度,并通过战胜国对战败国财产的瓜分,满足了列强的野心,形成了英、俄、奥、普、法的欧洲均势。它通过上述五大国定期举行国际会议,对列强的利益和矛盾进行协商解决,开始了所谓的 欧洲协调时期 作者在此描述的是(  )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B.维也纳体系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雅尔塔体系

16.

秦汉以来中国与外部世界交往不断扩大,下列史实按时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
②隆庆改元,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
③公姓井,字真成,衔命远邦,驰骋上国。开元廿二年正月,终于官弟。
④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A.①③②④B.①④③②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

17.

《唐律疏议》规定 闻父母丧,匿不举哀,流(徒刑,流放);告(发)祖父母、父母者绞,从者流 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且近亲中又无成年男丁者,须奏报裁决 。由此可见,唐律(  )

A.鼓励亲属间相互告发以维护治安B.对儒家伦理中的 特别重视C.以严刑峻法治国以保证惩戒效果D.将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

18.

1764年7月,意大利人贝卡里亚提出: 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 这说明近代西方的法律制度(  )
①注重无罪推定原则 ②强调保护个人权利
③体现社会契约思想 ④坚持法律地位人人平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9.

从美国法律来看,作为政府首脑的总统拥有领导文官系统的权力,但无权干涉许多行政部门行政项目的设计和拨款的使用。相反,各个官僚机构的资金和项目计划是通过国会获得的,且国会每年都要重新审查和监督这些资金和项目的使用与执行情况。这反映了美国(  )

A.国会是国家权力中心B.分权与制衡的机制C.民主政治遭到严重削弱D.联邦政府权力较小

20.

以下是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和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目录的变化体现了 (  )

1954宪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国家机构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85条~第103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1982宪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3条~第56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备B.人民民主的法律保障进一步加强C.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完善D.实行依法治国 被正式写入宪法

21.

有学者认为:历史是真相的史诗,然而它却必然出自人手。又有学者指出:在先秦古籍中,舜继尧、禹继舜是没有不同说法的。但是对于这种传承的方式,儒家和墨家认为是依据选贤举能的原则,是禅让;而法家和古本《竹书纪年》则说成是争夺,是斗争。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

A.历史撰述者应该抛弃个人的价值观才能做到客观B.我们今天知道的历史是经过前人筛选之后的结果
C.同一事件不同的记载在于撰述者选取的证据不同D.区分事件的 历史 与记载的 历史 是必要的

二、材料阅读

22.

官员的选拔和管理,是国家进行高效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鉴于政党分肥制带来行政动荡、效率低下、腐败盛行,1883年美国国会颁布《彭德尔顿法》,正式建立了美国文官制度。该法规定:文官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取消公务人员承担向政治基金捐款和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拒绝承担此项义务的文官不得被免职或受到歧视性对待;文官在考试、任用、提升、调动、复职、降级、辞退等方面,一律平等;设立不受党派控制的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文官的考核,确立了职责一致、奖惩结合、公平对待的考核原则。

——摘编自王锦瑭《美国文官制的改革》等

材料三
清末学堂选官与科举制均以试法取士,但本质内容仍有差别。学堂选官看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更多的是近代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近代西方文官考试非常注重 适用性 ,多依职位不同对参试考生试以不同学科知识。选拔对象基本为经过大学系统培养、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清末学堂选官考试也秉承这一原则,这使得专业型的文官能够在实际行政管理过程中得以养成,由此表明其与近代西方文官选拔考试更具 亲缘性 ,这也使得近代文官选拔考试制度得以在中国萌芽。

——摘编自刘为勇《清末文官制度变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作用。两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结合所学,写出其完善表现,从选官的标准和方式两个角度说明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概括美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末学堂选官与近代西方国家文官选拔更具 亲缘性 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清末选官制度变革的影响。

23.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交流互鉴,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朝时期,原先属于放牧游猎经济的西北地区,已经出现了半农半牧的演变。北方少数民族男子原来是披发左衽、窄袖、长领长袍,女子是冠帽夹领,小袖短袄。民族杂居相处后,胡人穿上了宽大飘逸的汉服。蒸馍、烙饼、馅饼、面条、油炸饼等少数民族的食物,中原的汉族也普遍使用,且逐渐传到南方,成为很受欢迎的饮食时尚。

——摘编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国朝(元朝)土宇旷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论难遽定。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山木之根,力可破石,是亦积之之念也。苟能渐之摩之,待以岁月,心坚而确,事易而常,未有不可变者。

——许衡《许文正公遗书》卷7《时务五事·立国规模》

材料三
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宪法性文件和法律文本中对于各民族平等团结、多民族国家统一性的强调,都在以制度化的规范形式型塑与强化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刘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完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百年回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为促进民族融合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并从民族融合角度出发分析其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为解决 土宇旷远,诸民相杂 问题提出主张,结合所学,说明元朝所采取的统治措施中,与其主张相符的表现一例;元朝统治者对民族问题十分重视,分别写出元朝为加强对西藏、云南、台湾地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改革开放初期集中体现推动 各民族平等团结 宪法性文件和法律文本 两例,简述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思想原则,提炼中共十九大以来赋予民族工作新内涵的重要意识。

三、开放性试题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革命(1640—1688年)建立了公然反对王朝的议会权威,并把一个寡头政府强加给这个国家。……到18世纪中期,英国对议会负责的新型内阁制政府开始令欧洲大陆的观察家们刮目相看,它竟能同时成功地对外进行战争和对内保持自由和秩序,最重要的是,英国议会坚持认为有产者在制定法律、确定政府的政策以及管理地方事务中起积极作用。……英国比较自由的制度,为经济技术创新提供了自由发展的天地。

——【美】威廉·麦克尼尔《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

材料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巩固国家政权,对生产资料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制定颁布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架构、经济基础、法律原则、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并不断发展,中国的民主大厦巍然耸立起来。……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的民主》白皮书(2021年12月4日)

阅读材料,围绕 制度创新与国家发展 的主题,结合17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中期的英国历史,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历史,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