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30+4)【纲要上1—4单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34 浏览数:198

一、单选题

1.

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②出土了精美的玉器
③尚未出现原始农业 ④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

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朝都城多次迁徙,后来定都于殷B.商朝国家管理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C.西周出现一种成熟的文字即甲骨文D.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

3.

圭是古代帝王、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据《周礼》记载,在朝觐礼中, 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 ,不同的人所执的圭不同,以此作为各自的身份凭证。据此,周代的圭(  )

A.具有一定的政治等级性B.是王权和神权结合的象征C.体现鬼神观念渐趋加强D.使周王拥有了绝对的权威

4.

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动的时期,下列分别为《春秋列国形势图》(左)和《战国形势图》(右),两幅图共同反映了(  )
①天下共主 ②礼崩乐坏 ③战争频繁 ④民族交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春秋时期,老子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 ,指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说明道家(  )

A.体现 有教无类 的思想B.追求天人合一C.体现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D.主张隆礼重法

6.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不同的社会阶层分别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提出各自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其中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派别是(  )

A.法家B.道家C.墨家D.儒家

7.

李斯评价商鞅: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以下属于商鞅变法的措施有(  )
①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②与民休息,轻徭薄赋
③严刑酷法,轻罪重罚 ④什伍连坐,相互监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

秦统一后,启动了大规模的土木建设工程,修建长城,建造宫殿、陵墓。秦能够修建大型工程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B.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C.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D.思想文化统一的需要

9.

以下对秦始皇统一和秦制给予高度评价的观点有(  )
①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④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

如表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思想派别及作品数量。该时期是(  )

派别

儒家六艺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支派

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数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秦朝时期D.西汉时期

11.

据考,历史上主管盐务的官职,仅汉代时称 盐官 。据《汉书·地理志》等记载,汉武帝时在全国(产盐区)27个郡的37个县内设置了盐官。这反映汉代(  )

A.打击豪强地主B.削弱地方权力C.改革选官制度D.推行盐业官营

12.

一学生整理了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治国理政主要举措,包括: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这一时期史称(  )

A.贞观之治B.文景之治C.光武中兴D.开元盛世

13.

迁都洛阳前,北魏壁画中的人物着装多为鲜卑等少数民族服饰。迁都洛阳后,在洛阳龙门石窟《北魏帝王出御图》(见如图)中,北魏帝王、贵族皆着汉人服饰。这种变化说明北魏(  )

A.正在用武力统一黄河流域B.境内各民族矛盾已经消失C.孝文帝改革成效十分明显D.政权由汉族世家大族控制

14.

以下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其中序号与政权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A.①东汉②蜀③前秦B.①蜀②东晋③梁C.①前秦②东晋③梁D.①蜀②前秦③隋

15.

隋朝的各项建设较多,规模宏大。下列各项属于隋朝建设的是(  )
①兴建洛阳城 ②修建灵渠 ③开通大运河 ④广设赈灾仓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6.

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唐朝的玄奘也西行前往天竺,在天竺多年后又到许多国家周游讲学。与此二人的经历有关的是(  )

A.佛教的传播B.儒学的发展C.道教的兴盛D.三教的融合

17.

某部药典的编著以《本草经集注》为蓝本,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利用13个道、133个州开展药物普查。它由朝廷颁布,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它还传到日本、朝鲜等邻邦,对这些国家的医药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这部药典是(  )

A.《千金方》B.《神农本草经》C.《唐本草》D.《本草纲目》

18.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后来主要看重家世,逐渐发展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该制度是(  )

A.宗法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19.

唐代中期,官僚、贵族、地主、商人都疯狂兼并土地。在人口大量流散、田亩转换、贫富分化很大的情况下,唐王朝既失去了征收赋税的土地,又失去了交纳赋税的人丁,必须以一种新的赋税制度来代替。这种新赋税制度的实施(  )

A.推动了租庸调制继续实行B.杜绝了土地兼并的问题C.加重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20.

唐朝后期,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这一农民起义是(  )

A.黄巢起义B.安史之乱C.靖康之变D.陈胜、吴广起义

21.

时人描述宋初 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 与此观点相符,宋初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
①设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 ②枢密院与 三衙 分掌调兵、统兵权
③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 ④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彼此制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2.

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时期,下面对少数民族政权与宋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西夏——划定边界,南宋每年向其提供 岁贡 B.辽——维持已有边界,与北宋皇帝以兄弟相称
C.元——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提供 岁赐 D.金——占领临安,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23.

元朝不同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得到进一步加强。游牧民族迁入中原,来自中亚、西亚的民族也移居中国,不同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这些民族包括(  )
①汉族 ②蒙古族 ③波斯人 ④阿拉伯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4.

元朝版图辽阔,超出汉、唐。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采取的措施有(  )
①修驿道、设驿站和急递铺 ②实行行省制度
③专设理藩院管理西藏 ④设北庭都元帅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5.

唐朝前期世人嫁娶注重门第,一些士族 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 。而在宋代,富家之女是人们的首选,司马光曾直言: 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才之多少。 这反映了宋代(  )

A.商人政治地位显著提高B.门第等级观念日益淡化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D.婚姻自主观念得到加强

26.

如图为 西汉、唐朝到北宋南北方人口(户)的折线图 。图中人口(户)变动主要是因为(  )

A.生产关系发展B.国家控制的松弛C.经济重心的南移D.政治中心的东移

27.

明太祖曾赋诗一首,向官员诉苦: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朱元璋如此劳累,制度性原因在于(  )

A.宰相制度的废除B.内阁制度的建立C.八股取士的实施D.军机处的设置

28.

以下左图是清政府颁赐的金奔巴瓶,右图是清朝疆域图(局部)。清朝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安定边疆,清政府采取了大量举措。与左图措施有关的地区是(  )

A.①B.②C.③D.④

29.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思想活跃,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其中,提出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的思想家是(  )

A.董仲舒B.王守仁C.黄宗羲D.顾炎武

30.

自明朝后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商业领域出现了一些 新现象 。这些 新现象 不包括(  )

A.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B.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C.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要货币发行D.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二、材料阅读

31.

水利建设、耕作工具、耕作制度等因素推动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铁农具是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过渡的决定性因素,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铁农具为兴修大型水利工程提供了物质上和技术上的基础;第二、铁农具促进了粗放农业向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转化;第三,铁农具为封建帝国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总之,铁农具伴随着人类社会从远古走来。

——摘编自徐旺生《中国饮食文化与晚近农业结构关系探析》

材料二
唐宋农业的发展十分突出。学者估算唐朝的耕地面积最多是约合今亩5亿至6.5亿。政府设有工部水部司、都水监等机构,既注意维护、利用旧有水利事业,又因地制宜新建了大量中小型水利工程。唐朝粮食的基本亩产量约在一石左右(合今每亩51.5千克),高者二石。宋朝多在一石以上,长江流域达到二至三石,甚至有高至六七石者。直到明清原有粮食种类的生产基本没有逾越这一水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铁农具开始使用的时期并列举这一时期两项重要的水利灌溉工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政府、农具、种植制度角度列举推动唐宋农业突出发展的因素。新粮食品种的输入是明清出现 原有粮食种类的生产基本没有逾越这一水平 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请举出一例新粮食品种。

32.

边疆治理对于封建王朝统治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边疆安稳则社稷安定,边疆动乱则中原震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政治地理的角度来看,汉武帝之后,在政治地理格局上,不但汉初王朝直接领属郡县与王国独立领属郡县并立的格局被彻底改变,中央集权程度大大加深,王朝还通过积极有效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在北疆确立了对匈奴侵扰的有效辖制。

——摘编自郑帼《两汉之际的政治地理研究》

材料二
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北方的突厥和回纥、西南的吐蕃和南诏、东北的契丹和靺鞨。唐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开明的边疆治理政策,怀柔与攻伐政策相结合,保障了唐代的疆域稳定,使大唐出现了 东至安东,西至安西,南至日南,北至单于府,盖南北如汉之盛,东不及而西过之 的盛世局面。

——摘自田宁《武则天与唐朝前期的边疆民族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为改变 政治地理格局 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的边疆治理政策,结合所学以唐与吐蕃关系为例加以说明。

33.

目录是一本书的缩影,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阅读《中华文化史》的第七章部分目录,回答下列问题。

第七章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

节次节选

标题

子目节选

第二节

从儒学复兴到理学构建

岑寂后的复兴两宋理学

第四节

文人天地

以婉约含蓄为主格调的     品味高雅的宋画

第六节

科技之光

社会温床绚烂之花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1)结合所学指出南宋 理学 的重要代表人物,并概括其在儒学教育方面的贡献。结合所学将 文人天地 的第一子目小标题补全。
(2)结合宋代科技发展的具体史实,举两例说明宋代科技开出了 绚烂之花 。唯物史观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根本动力,是学习历史需要具备的重要素养之一。请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指出宋朝文化勃兴的根源。

34.

对外交往和国家关系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先后到达南洋、印度洋等30多个国家,远达波斯湾、红海及非洲东海岸。秉持儒家 以德服人 的仁政原则和 厚往薄来 不欺寡,不凌弱 的和平外交宗旨,交好东南亚、印度洋诸国,共同推进社会的和平安定……开启了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新征程。

——摘编自朱丽霞《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华文明早期传播》

材料二
大帆船贸易将中国带入了世界全球化的历程,中国社会结构的根本性转变也由此悄然发生。正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的 中心 。但后来中国的闭关自守政策使这种优势地位逐渐丧失,而同时期的西方国家却利用世界市场得到了大发展。

——摘编自韩琦《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明王朝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横线上应填历史事件并概括其秉持的原则和外交宗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闭关自守政策的历史影响,简述这一政策在清朝的具体表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