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 ”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22+3)【纲要上1—4单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5 浏览数:276

一、单选题

1.

(2023·浙江杭州 六县九校 ”高一上期中·1)历史学家顾颉刚指出,陶器是古代工业上最早的发明,大约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陶器的制作也随之发展,彩陶时代、黑陶时代和白陶时代,表现了三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以下选项不符合黑陶时代表现的是(  )

A.中国大地邦国林立B.长江下游出现良渚文化C.主要处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D.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

2.

(2023·浙江杭州 六县九校 ”高一上期中·2)唐朝孔颖达说: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 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被周边民族所认同,是在(  )

A.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B.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C.封建国家的建立时期D.诸侯纷争与变法时期

3.

(2023·浙江杭州 六县九校 ”高一上期中·3)下列言论与学派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家B.治国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法家C.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儒家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家

4.

(2023·浙江杭州 六县九校 ”高一上期中·4)图1为秦朝中央和地方行政结构图。下列说法最符合图意的是(  )

图1

A.国家治理体系基本形成B.贵族政治已经彻底消失C.地方机构分权相当明显D.根除了封建割据的隐患

5.

(2023·浙江杭州 六县九校 ”高一上期中·5)汉代精英阶层喜爱西域物产与生活方式。《后汉书·五行志》载: 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 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汉代(  )

A.贵族喜好决定社会审美取向B.西域文明与华夏文明相互交流C.丝路的畅通丰富了社会生活D.统治阶层的生活日益腐朽堕落

6.

(2023·浙江杭州 六县九校 ”高一上期中·6)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三国至南北朝,国家一直处于分裂状态B.北朝指的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
C.十六国 指的是南方出现的15个政权加西南地区的成汉D.六朝 指的是宋、齐、梁、陈、吴、西晋

7.

(2023·浙江杭州 六县九校 ”高一上期中·7)对图2所示历史事件造成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为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B.士族特权阶层开始出现C.推动了南方的经济开发D.使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8.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是对唐代两个重要时期的赞誉。一般认为, 贞观之治 更强调政治开明、社会安定; 开元盛世 更强调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以下诗文能够直接反映 贞观之治 特点的是(  )
君臣相得 乐闻直谏 小邑犹藏万家室 公私仓廪俱丰实
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 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9.

(2023·浙江杭州 六县九校 ”高一上期中·9)以下是汉唐选官制度的变革历程,从表中可看出科举制的实行(  )

时间

汉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制度名称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选拔标准

德行、才能

家世、道德、才能

考试

组织者

地方官

中央委任中正官

中央官员

A.门阀政治退出历史舞台B.中央集权得到加强C.使得官员人数不断膨胀D.社会实现公平公正

10.

(2023·浙江杭州 六县九校 ”高一上期中·10)图3所示为唐朝政府控制的户口总数变化情况数据图。为了解决这一变化带来的财政运转困难,唐朝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图3

A.抑制土地兼并B.改革均田制C.废除人头税D.实行两税法

11.

(2023·浙江杭州 六县九校 ”高一上期中·11)图4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内宋代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 铜版的影印版,该图(  )

图4

A.反映宋代雕刻艺术精湛B.能用于研究宋代工商业C.可研究宋代活字印刷术D.表明重农抑商政策取消

12.

(2023·浙江杭州 六县九校 ”高一上期中·12)有学者指出某一朝代 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 下列现象属于该朝代的是(  )

A.形成长时间的稳定统治B.中央和地方行政效率不断提高C.国家统一,国力强盛D.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13.

(2023·浙江杭州 六县九校 ”高一上期中·13)有史书记载,“……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史书反映的这一民族(  )

A.中央有汉式和本民族两套官称B.保持本民族的 猛安谋克制 C.所建立的政权与南宋长期对峙D.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

14.

(2023·浙江杭州 六县九校 ”高一上期中·14)史载:南宋时荆湖、江南与两浙,膏腴之田弥亘数千里,中原士人扶携南渡数千万人,于此足征南方经济渐起,与北方经济争衡矣。而金元战争二十年间,北方之残破尤甚,是以元人尝云江南财富占天下什七。针对上述情形,元朝(  )
①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②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③重新开通了京杭大运河 ④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15.

(2023·浙江杭州 六县九校 ”高一上期中·15)宋代瓷器强调制作中精神性的 的主导性。宋代不少瓷器采用传统青铜器形制,整体造型规整,大多呈对称形式,给人强烈的庄严、肃穆的视觉感受(如图5所示)。据此可知,宋瓷(  )

A.追求浪漫奔放B.注重简单实用C.理学色彩浓厚D.凸显个性解放

16.

(2023·浙江杭州 六县九校 ”高一上期中·16)下列关于元朝时期对吐蕃地区的治理举措描述正确的是(  )

A.派遣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促进两族友好关系B.与佛教高僧在凉州会谈,西藏纳入中国版图
C.与吐蕃进行了长庆会盟,两族纷争基本停止D.设立专管该地的宣政院,直接隶属中央政府

17.

(2023·浙江杭州 六县九校 ”高一上期中·17)下列是关于中国古代重要文化成就的记述,其中与下图所示形势相符的是(  )

图6

A.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妙迹蔡侯施,芳名左伯驰
C.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罗盘)而行D.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

18.

(2023·浙江杭州 六县九校 ”高一上期中·18)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禹死后,其子启继位

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建立

B

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商代可能出现牛耕

C

甘肃灵台的春秋早期墓中出土了人工冶炼的铁剑

春秋时期,我国已有铁器

D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王拒绝。熊通乃自立,为武王

分封制受到冲击

19.

(2023·浙江杭州 六县九校 ”高一上期中·19)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自古就有改革的传统。作为中国古代改革的重要代表,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有(  )
①目的都是富国强兵 ②均变革了旧的土地制度
③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④都触犯了旧集团的利益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

(2023·浙江杭州 六县九校 ”高一上期中·20)有学者指出:“(唐朝)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 下列能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有(  )
①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 ②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市
③文成公主入藏 ④高僧法显前往天竺收集梵文经典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1.

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澎湖巡检司、釉里红、四等人制

祖冲之、九品中正制、《禹贡地域图》

赵州桥、义仓、三教合归儒

均输平准、中朝、《神农本草经》

A.④②①③B.②④①③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

22.

(2023·浙江杭州 六县九校 ”高一上期中·22)《唐六典》是唐玄宗开元年间官修的行政法典,其中记载: 凡天下观总一千六百八十七所。一千一百三十七所道士,五百五十所女道士。凡天下寺总五千三百五十八所。三千二百四十五所僧,二千一百一十三所尼。 而成书于北宋的 《新唐书·百官志·崇玄署》中则记载唐朝: 天下观一千六百八十七,道士七百七十六,女官九百八十八;寺五千三百五十八,僧七万五千五百二十四,尼五万五百七十六。 对于上述史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唐书》为二手史料,无可信度B.《唐六典》为官方记载,可信度更高C.史料之间互证有可能探究出历史真相D.证明唐朝时期道教地位低于佛教

二、材料阅读

23.

(2023·浙江杭州 六县九校 ”高一上期中·23)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通过革除旧制度、旧思想、旧文化,创造富有生机的新制度、新思想、新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在商鞅的改革措施中,虽然大多数都和政治、军事和经济相关,但都达到了移风易俗的效果。通过改革,秦国社会上形成了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的风气,秦军士兵的战斗力得到极大提高,成为名副其实的 虎狼之师 。而且民众以勤于农事为荣,民风趋于淳朴,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发展。同时在社会习俗方面商鞅强制从大家庭中析分出大量的小家庭,使政府掌握的户数大增加,其征收的户赋也随之提高。商鞅颁布法令禁止民众私斗,违反者视情节轻重依律处刑,使秦人 法于私斗而勇于公战"。商鞅确立的法令,成为了秦国崛起至关重要的因素。

——摘编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

材料二
孝文帝推行改革鲜卑族生活方式政策的直接目标是要用儒家的札治与孝治思想来完成鲜卑族的文化变迁,继而确立北魏政权的正统地位。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鲜卑民族在婚姻丧葬习俗、发式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同汉族一样,具有同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逐渐接受汉文化,与汉族相融合。

——摘编自岳雪莲《从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拓跋鲜卑的文化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改变社会风气而采取的措施及效果。(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推动鲜卑族 文化变迁 的方向和主要内容。(6分)

24.

(2023·浙江杭州 六县九校 ”高一上期中·24)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回望历史长河,各民族共同开发了广袤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春秋公羊传》

天下定于一。

——《孟子》

天下为一,诸侯为臣,通达之属莫不从服。 四海之内若一家。

——《荀子》

材料二
唐太宗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唐的民族政策以怀柔、招抚为主,对边疆民族采取的和亲政策次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是历代王朝所无法比拟的,还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事务,并可世袭,相对松散的羁縻方式却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元朝在岭北、辽阳、甘肃、云南等地区设置行省,实行与中原一样的管理体制,与内地一样征收赋役。邻近内地的藏汉区,仿内地制度设立路、府、州、县。西域设置了宣慰司,普遍任用土官,可管理由地方民族组成的土军,但朝廷也可调用土军。在南方,委任少数民族首领,肯定其利用资源的合法性,同时官府掌握收回资源占有的权力。

——摘编自周平《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反映的中国古代国家理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践行这一理念的措施及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对边疆民族采取的基本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在北方和西域地区实践该政策的具体措施。(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边疆治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行省制度创立的意义。(6分)

25.

(2023·浙江杭州 六县九校 ”高一上期中·25)文化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东周时期,生产力显著提升,生产关系剧烈变化。当此时,诸家并出,百花齐放,儒尚仁义、道体无名、法兼势术、兵贵止……皆欲塑当世之秩序,焕华夏以新生,故而风云激荡,史称百家争鸣。其所争者,为济世之要枢;其所鸣者,为治平之大道。

——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源·启蒙奠基》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兴起,宋代精神文化也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两宋在其三百余年间,始终受到来自北方民族国家的环伺紧逼,面临着生死存亡的现实威胁,故而民族意识应时而起,构成宋代文化的强烈底色。也因此,宋代文化注重实用,从根本上关注人怎样生存发展、国家如何安宁强盛。

——摘编自虞云国《略论宋代文化的时代特点与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代表人物在 塑当世之秩序 方面所提出的主张,并用一句话概括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6分)
(2)指出《汉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统治措施,并结合所学简述其意义。(5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宋代文化呈现这些特点的社会背景。(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