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平邑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4)【纲要上1—4单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4 浏览数:311

一、单选题

1.

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大量传说提到黄帝时期有穿井、造舟、做弓箭、制衣裳、定干支律历等发明创造。这些传说反映出黄帝时期(  )

A.农业经济较为发达B.手工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C.文明社会略具雏形D.部落联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2.

商汤在征伐夏桀的誓词中指出,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其意在通过这些言论(  )

A.说明夏桀所犯的罪行B.表明其征伐的正当性C.阐明天命论的重要性D.扰乱夏朝军队的人心

3.

春秋中后期政治的主要特征是诸侯国中卿大夫强宗的崛起和国君公室的衰微,一些卿大夫代替了公室而掌权,最典型的是 田氏代齐 三家分晋 鲁三桓执政 。这种局面(  )

A.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B.表明官僚政治取代贵族统治C.导致诸侯争霸加剧了社会动荡D.为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

4.

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被称为 战国四公子 ,他们都以养士著称,其门下宾客都数以千计;战国时齐国则在国都临淄设置稷下学宫,广纳贤才。他们这样做是为了(  )

A.推进社会变革B.厚植政治势力C.提高士的地位D.扩大教育对象

5.

表1为先秦儒法两家的思想主张。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

表1

项目

儒家

法家

法律思想

相对轻视法及强制作用

重视法的作用

治国主张

为国以礼为政以德、重人治

以法治国以力服人、重法治

A.两者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B.儒法思想出现了逐渐融合的趋势C.儒法两家都蕴含朴素的平等思想D.两者差异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

6.

1989年在甘肃武威发掘的一座东汉墓葬中出土了制诏、律令简牍等文本。表2为其中的部分内容,这些内容表明当时统治者注重(  )

表2

序号

内容

4

诸自非九月,吏不得发民车、马、牛给县官事。非九月时,吏擅发民车□□

14

乡吏常以五月度田,七月举畜害。匿田三亩以上,坐□□

A.保护小农经济B.限制土地兼并C.打击豪强地主D.强化社会治安

7.

汉初墓葬一般比较节俭,当时的统治阶级都认为 以石为椁 是墓葬中的奢侈行为。汉武帝以后,帝王的厚葬现象开始十分突出,丧葬耗费尤为惊人,下层百姓也纷纷效仿,至于发屋卖业,厚葬之风愈演愈烈, 法令不能禁,礼义不能止 。引起厚葬之风的原因是(  )

A.中央集权的加强B.社会习俗的奢靡C.统治者大力提倡D.选官制度的变革

8.

考古界发现了不少西汉麻纸,如甘肃放马滩纸、悬泉纸、旱滩坡纸、陕西灞桥纸等。但《后汉书》记载,蔡伦 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

A.考古比文献史料的价值更大B.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而难以考证C.文献史料与考古应相互印证D.历史真相都能从考古中得到还原

9.

十六国时期,北方社会比较普遍地出现了一种坞壁组织,坞主皆为大姓,其成员且守且耕,多者达四五千家,少者也是数百家(见图1)坞壁的普遍出现反映出(  )

图1

A.社会的动荡不安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C.建筑成就的辉煌D.民族矛盾的复杂性

10.

图2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机制。据此可知,三省六部制(  )

A.三省分工合作又互相监督B.降低了中枢机构行政效率C.有利于减少国事决策失误D.削弱了君主专制独裁统治

11.

科举制度 是对门阀制度的一种否定,是对文官政治的强化,是传统中国将帝制政权向中下层知识分子开放的重要方式 。这说明科举制(  )

A.消除了门阀政治残余B.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C.提高了官员执政能力D.强化了崇文抑武政策

12.

唐三彩是唐代陶瓷中的珍品,据图3可知(  )

图3

A.异域文化深刻影响中国文化发展B.唐朝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C.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D.唐文化在东亚形成强大的辐射力

13.

辽人自称炎黄子孙,并不否认宋人也是炎黄子孙;辽人袭用中原即 中国 九州 中国 的理念,以为自己部分进入中原地区,且在九州 中国 之内,称自己为 中国 ,同时,也称宋朝为 中国 。这说明(  )

A.中原文明得到广泛认同B.民族血缘认同意识增强C.民族交流交往交融频繁D.多元一体民族意识增强

14.

图4是四个朝代的平民阶层在政府官员中所占比例图。这反映(  )

图4

A.贫富分化逐步缩小B.门第观念逐渐淡化C.君主专制逐渐加强D.崇文抑武逐步强化

15.

表3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南北户数增减变化表。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表3

时代

北方户数

南方户数

南北对比南方占%)

元始二年

965

111

10.3

天宝元年

493

257

34.3

元丰三年

459

830

64.4

A.国家疆域的开拓B.经济重心的南移C.北方的长期战乱D.社会控制的强化

16.

宋代理学家张载的 横渠四句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食粮之一。这主要是因为该思想(  )

A.隐含了平等和叛逆色彩B.推动了传统儒学的思辨化C.蕴含了儒学的精神价值D.系统阐释了认识理论体系

17.

洪武年间,明太祖在废除丞相制度的同时,又废除统管全国军事的大都督府而代之以五军都督府。督都府负责军队的管理和训练,但无权调动军队。每逢战事,由皇帝任命统帅,兵部发调令,都督府长官奉命出征。他这样做是为了(  )

A.避免军事决策与行动的失误B.消除地方割据势力C.加强皇帝对军政大权的控制D.实现军令政令统一

18.

1421年,明成祖下令迁都北京,他认为北京不仅仅是 龙兴之地 ,更重要的是它 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 。这表明明成祖迁都主要是出于(  )

A.政治因素的考量B.缓和民族矛盾的思考C.地理位置的选择D.弘扬中华传统的考虑

19.

表4为部分文献对17世纪苏州的描述。这些描述反映出当时的苏州(  )

表4

内容

出处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卷361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

《明神宗实录》卷361

我吴市民,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4

A.贫富悬殊严重B.社会矛盾尖锐C.土地兼并盛行D.雇佣关系发展

20.

明朝后期,以李贽为代表的思想家明确提出倡导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明末清初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这些思想产生的共同社会根源是(  )

A.君主专制的衰落B.商品经济的发展C.世俗观念的滋长D.民主思想的传入

二、材料阅读

21.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思想派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墨家的理想

墨家创始人墨子,名翟,是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墨子提倡 兼爱 ,即无差别的爱,反对儒家有层次、差等的 仁爱 ,由此又主张 非攻 ,谴责列国的兼并战争。关于政治,墨子提出 尚贤 ,希望上自天子,下到乡里的各级职务都选拔贤人来担任,在 尚贤 的基础上又提出 尚同 ,即所有人都要自下而上服从领导,直至 上同于天子 。在经济与社会生活方面他主张 节用 ,反对儒家倡导的厚葬和礼乐建设,认为这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概括指出墨子对儒家观点的态度并分析其态度的成因。(6分)
(2)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墨子的主张是否会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视?为什么?(6分)

22.

表5为北魏、隋、唐三个朝代均田制的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表5

朝代

授田名称

授田数量

使用年限

男丁

妇女

奴隶

耕牛

北魏

露田

40

20

40

30限四牛

年满70岁或身死

桑田

20

X

20

×

可传给子孙

露田

80

40

80

60

限四牛

年满60岁或身死

桑田

20

×

X

×

可传给子孙

唐初

口分田

80

x(寡妇可受田30

×

×

身死还官

永业田

20

X

×

×

可传给子孙

——据宁欣《中国古代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均田制的基本含义并说明历代朝廷推行均田制的目的。(6分)
(2)根据材料,说明唐初均田制与北魏、隋朝时期相比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4分)
(3)概括说明上述变化反映出的社会发展趋势。(2分)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本朝……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县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指金兵)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二
当财用匮乏时,枢密院却不断增加兵员;但民生日困时,三司却仍取财于民。中书见民生艰困,又不会着枢密院减省兵员和三司宽免赋税以解民困。

——据赵汝愚《国朝诸臣奏议》意译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朝廷 尽夺藩镇之权 的背景及其采取的具体举措。(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加以阐释。(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4.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象征。图5为元朝大运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图5

大运河的时代变迁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对元代大运河的变化作简要的介绍。(12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