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月考试卷(五)历史试题(纲要上+纲要下前5单元)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601

一、单选题

1.

在高坎垅遗址发掘过程中,考古学家发现墓中随葬器物的数量、种类、质地有所不同,随葬品大部分是实用陶器,陶器轮制,器体高大厚重,主要器形有簋、碗、盆、豆、瓮、釜、罐等。据此可推知,该遗址(  )

A.已出现明显的等级制度B.呈现出早期农业文明特征C.陶器制作工艺日臻成熟D.已出现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2.

《尚书·大传》卷记载: 古者,天子为诸侯受封,谓之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 周天子在分封诸侯时会留出一小块 采地 ,如果以后诸侯子孙因为犯罪而被削夺封地,仍可以使子孙中的贤者在 采地 世世祭祀其始受封的先人。据此可知, 采地 的设立(  )

A.体现了儒家 的理念B.说明贵族的地位被削弱C.意在彰显天子的人文关怀D.受到了宗法制度的影响

3.

北魏太和九年,冯太后下诏均给天下民田: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 至隋朝,十八岁以上男子每人受露田八十亩,寡妻妾受露田三十亩,但取消了奴婢和丁牛的授田。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大土地所有制持续发展B.豪强地主势力衰落C.土地国有制遭严重破坏D.政府赋税制度变革

4.

《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大历四年正月十八日,敕有司: 定天下百姓及王公已下每年税钱,分为九等……夏税,上田亩税六升,下田亩税四升。秋税,上田亩税五升,下田亩税三升。荒田开佃者,亩率二升。 据此推知,该税制(  )

A.改变了旧有的赋税征收标准B.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计亩征银C.使人民的税收负担大为减轻D.废除丁税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5.

下表为唐宋税收与货币情况比较。这折射出宋朝熙宁时期(  )

户数万户

平均亩数亿亩

岁入粟

岁入布绢绵

税钱万贯

间接税万贯

估算总计万贯

实物万石

折算额万贯

实物万匹

折算额万贯

天宝年间

890

6.44

2500

800

2700

1350

20

0

2170

熙宁十年

1424.5

4.626.66

1788.7

1252.1

267

133.6

564.6

4248.4

6198.7

A.土地租佃关系发展B.货币地租的盛行C.政府财政状况较好D.商品经济的发展

6.

明清时期以讲史、公案、灵怪故事为题材的话本和小说颇为流行,这里的讲史,严格地说,主要是民间传说。在版式形式上均有插图,插图上有题目,揭示图画内容,与正文交相呼应。这反映了(  )

A.文学创作的市场化导向B.当时已出现文化转型趋势C.新兴市民阶层正在兴起D.理学的思想束缚逐渐减少

7.

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 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 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 。这些观点(  )

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B.说明了当时自由主义成为英国的国策C.认识到了鸦片战争的内在本质D.解释了战争的根源是为扭转贸易逆差

8.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时任督办铁路事务大臣的盛宣怀具体提出了设立 商办银行 的主张,他认为 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的设立,标志着华资新式银行业的产生。中国通商银行的酝酿筹设以及初期运作,成为尔后中国出现新式银行业和相应制度构建的先声。由此可知(  )

A.洋务运动开始涉足金融领域B.中国的金融近代化取得进展C.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D.外国对华资本输出得到遏制

9.

1936年2月,西北军将领杨虎城与中共代表王世英达成四项协议: 在抗日原则下,红军与十七路军订立互不侵犯协定;双方互派代表,在杨虎城处设电台秘密联系;十七路军在适当地点建立交通站,帮助红军运输必要物资,掩护红军人员往来;双方同时做抗日准备工作,先在部队中进行抗日教育。 这一协议(  )

A.受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积极推动B.顺应了当时合作抗日的潮流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D.激励了广大的民众共御外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政府即把依托城市发展工业,再向乡村辐射作为国策。一些城市附近的乡村地区成为轻重工业区和家属生活区所在地,并因此很快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这表明当时中国(  )

A.工业化探索迈出重要的一步B.探索用城市化带动工业化C.借鉴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D.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被打破

11.

1993年,我国推动粮食流通商品化、经营市场化,但因国内供需紧张,当时规定小麦、大米、大豆、玉米等大宗粮食仍由国有粮食部门独家收购,限价销售。直到2000年,国内储备粮充足及市场平稳后才放开销售。这些举措意在(  )

A.逐步地改革统购统销的政策B.确保改革不操之过急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12.

在拜占庭文化中,《荷马史诗》的诗篇和寓意被基督教神学家改造,其故事失去了多神教的色彩,着重传达了基督教的信念,基督徒的价值观也被植入其中。这反映了(  )

A.古希腊文化深刻地影响了基督教文化B.拜占庭帝国统治者重视本国文化发展C.古希腊文化为拜占庭文化提供了营养D.基督教的发展不利于希腊文化的传承

13.

西班牙较早发展了牧羊业,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并掠夺金银,最具条件从毛织业中获利。当英、法保护民族工商业时,它仍出口原料和进口成品,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表明(  )

A.西班牙过度依赖殖民地B.国内工业发展是国家实力的基础C.国际分工对西班牙不利D.早期经济全球化破坏性更为严重

14.

康德强调: 因此,公众只能透过缓慢的进程才能获得启蒙。一场革命可能带来个人专制以及肆无忌惮或暴虐的压迫之覆灭,但从来都不会导致人们思考方式的真正变革;恰恰相反,新的偏见和旧的偏见会一起控制着不思考的大众。 这反映康德(  )

A.认为革命无法带来真正变革B.主张人的启蒙需要外力促进C.倡导人们对理性思考的运用D.强调思想家肩负的社会责任

15.

1884年8月,法国参众两院通过部分修改宪法的法律,规定 政府的共和形式不得成为修改(宪法)提议的对象。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这一规定(  )

A.确立了法国的共和体制B.解决了各党派间的矛盾C.使法国崛起为欧洲大国D.意在防止专制势力复辟

16.

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提出 最近目的 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1890年,恩格斯把 最近目的 调整为 为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 。这主要反映了(  )

A.马克思主义存在一定局限性B.经济政治形势发生巨大变化C.马克思主义者坚持自我革命D.巴黎公社实践留下深刻教训

二、综合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文化和文学的重心下移,跟教育的普及有关……农村下层民众的孩子,学习基础普及的文化知识,主要靠的是分布于乡里村落的乡先生。有些科举落第者回归乡里,参与着不少村学、家塾,这些民间私学分布的时间、空间及其教学层次和灵活度,显然不是官办的州县学校以及书院所能比拟的。现在说到启蒙教育的课本,都会说 三、百、千 ,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字文》是最早的,南朝时候就有了。《百家姓》是北宋前期在江浙一带的吴越旧地出现的。《三字经》则出现更晚,一般认为是南宋后期王应麟编的,明代以后又有改动。这样的民间教育,启蒙式教学,渗透到平民阶层,奠定了中国文化近千年来广大而深厚的基础。

——摘编自邓小南《忧患与繁荣:宋代历史再认识》

材料二
汉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化不仅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总体来看,汉唐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统一与兼容;二是斗争与发展;三是继承与创新;四是吸收与消化;五是高潮与低谷。

——摘编自熊铁基《汉唐文化发展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基层教育的普及方式。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宋代文化下移的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二、围绕 汉唐文化的特征 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革命:革命非革命

塞缪尔·P.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 革命,就是对一个社会居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及其政治制度、社会结构、领导体系、政治活动和政策,进行一场急速的、根本性的国内变革。
材料一
对于工业革命,希顿指出: 一场持续了150年而且为了准备它至少另外花了150年的革命,看上去需要一个新的名称。

——严鹏、陈文佳《工业革命:历史、理论与诠释》

材料二
汤因比在1880—1881年间的一系列讲座使 工业革命 一词流行起来。他要用 革命 来表达英国经济和社会的质的变化:旧有的秩序由于蒸汽机和动力织机的强大打击而突然地瓦解成碎片,各种经济技术的革新 毁灭了旧世纪,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史学界关于工业革命有 革命说 非革命说 两种观点。结合亨廷顿对革命的定义,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阐释。(13分)(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75

王韬撰《瀛壖杂志》,介绍上海洋行的星期日休息制度:七日礼拜为安息期……是日,西国行铺停止贸易。

1882

福州船政学堂规定,学堂的四个班中,受教于洋教习的一个班享受星期日休息;其余受教于华人教习的三个班,每月朔、望、初七、二十三各休一天

1897

宁波中西学堂规定:凡遇礼拜日,则停止讲读,但不得任意闲游。

1902

清政府颁布《钦定中学堂章程》《钦定高等学堂章程》,规定全国中等、高等学堂一律实行星期天休息制度

1906

清政府中央各部相继实行星期日公休制度

1908

各地设立地方自治机构,其中成都自治局办公条例规定:星期日休息

1911年夏

清政府中最守旧的吏部与礼部,实行星期日公休制度

1929

清末民初,大多数的工厂多实行变相的星期休息,即工人两星期左右可享有一天假期。国民政府颁布《工厂法》,星期日休息作为工人的一项基本权利获得了法律层面的保护

1994

国务院确立大礼拜小礼拜,实行单双轮流休息制度

1995

中国开始实行双休日制度

——摘编自李长莉等著《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星期日公休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民国至现代星期日公休制度的发展历程。(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