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1949年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时间
|
国家
|
1949年10月3日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
1949年10月4日
|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
1949年10月5日
|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
1949年10月6日
|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
1949年10月6日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
1949年10月6日
|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
1949年10月7日
|
波兰人民共和国
|
1949年10月16日
|
蒙古人民共和国
|
1949年10月27日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
1949年11月23日
|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
注:到1955年,共有24个国家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网《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日期简表》
材料二
60年代末,我们党敏锐捕捉到美国尼克松新政府释放的改善中美关系的信号,并予以积极回应和互动,从恢复中美大使级谈判、
“乒乓外交
”、基辛格秘密访华,一直到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两国领导人经过直接会谈,于1972年2月发表了举世瞩目的《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的改善取得重大突破。在此冲击下,日本政府也积极调整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1972年中日两国宣布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揭开了两国关系发展的新篇章。在欧洲,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到1973年,欧共体9国中除爱尔兰外均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次建交高潮。
——摘编自齐鹏飞《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外交》
材料三
这一时期(1979—1989年)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尽管波折不断,但是都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总体发展态势平稳。中苏两党、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长期陷入僵持局面的中印关系、中越关系逐步改善并实现正常化;中朝关系、中巴关系的传统友好关系在新形势下得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1983年,同非洲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四项原则的提出,为新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全面、深入地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在推动南北对话、南南合作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多边外交方面,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全面加入各种国际公约和国际多边条约,坚持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和地位主持正义、担负责任,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1989年年底,新中国的建交国总数上升到137个,超过了联合国成员国总数的三分之二。一个对我有利的、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国际环境正在初步形成。
——摘编自齐鹏飞《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国70年代外交的新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举措并分析其意义。(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