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时间
政策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
“行三铢钱”
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
“罢三铢钱,行半两钱”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销半两钱,罢三铢钱,重如其文”
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
“有司言三铢钱轻,易奸诈,乃更请诸郡国铸造五铢钱,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鉛焉”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
“郡国铸钱,民多奸铸,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官赤仄,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仄不得行”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
武将任正职
文官任正职
武将任副职
文官任副职
宋太祖朝(16年)
3人
2人
宋太宗朝(22年)
6人
1人
7人
11人
宋真宗朝(25年)
5人
43人
宋仁宗朝(41年)
22人
42人
宋英宗朝至宋钦宗朝(16年)
—
32人
52人
总计
63人
23人
150人
二、材料阅读
——摘编自黄中业《重评战国变法运动》
——摘编自顾奎相、陈涴《春秋战国时期改革之同异及启示》
——摘编自于北山《隋、唐、五代科举制度简述》
——摘编自杨青新《隋唐科举制考论》
——摘编自曹中原、刘常青《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及其原因》
——摘编自沈自强《元代海外贸易体制研究》
三、开放性试题
——摘编自邢小磊《浅谈儒家思想发展史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