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3 浏览数:253

一、选择题

1.

阅读下面表格内容,这说明古代文明(  )
埃及谚语

两河流域苏美尔人诗歌:

尼罗河上午干涸,埃及下午死亡

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

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

A.发源于北非西亚B.受自然环境影响C.毁灭于洪水泛滥D.具有多元的特征

2.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认为,金字塔作为古埃及的象征之一,是由古埃及人民,运用一系列器械将巨石由低至高一块块砌上去的,这反映了(  )

A.埃及文明适应环境发展B.埃及法老权力至高无上C.古埃及劳动人民的智慧D.统治者的陵墓规模巨大

3.

《汉谟拉比法典》内容涉及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对 照亮了当时的社会 理解正确的是(  )

A.充分保障了人民的利益B.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C.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D.有利于稳定社会的秩序

4.

伯里克利时期,公民大会每年召开40次,大会向与会者发放补贴,起初为半天饭钱,后增加到一天半饭钱。这样做是为了(  )

A.鼓励公民参政议政B.扩大公民权利C.调动外邦人积极性D.提高奴隶待遇

5.

亚历山大到了埃及,成了有绝对权威的法老,是神的化身;在巴比伦,他顺应当地传统理念,大力推行融合政策。从中可知,亚历山大采取这些做法是为了(  )

A.推动科学发展B.融合东西方文明C.减小统治阻力D.实现文明希腊化

6.

《十二铜表法》规定: 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如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 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

A.限制奴隶主贵族的特权B.适当照顾弱势群体利益C.奠定了欧洲法学的基础D.重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7.

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 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这一仪式应出现于(  )

A.古代两河流域B.古代恒河流域C.古代日本社会D.中世纪的欧洲

8.

下图是 劳动中的农奴 ,其中的 劳动 主要是(  )


题8图 劳动中的农奴

A.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B.无条件耕种自己的份地C.有偿耕种领主的自营地D.义务耕种庄园的共用地

9.

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产量的提高,相应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 材料反映欧洲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学的兴起B.市民阶层发展壮大C.庄园的出现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0.

中世纪西欧王权软弱,基督教会地位举足轻重,一些城市获得了自治;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阿拉伯帝国成为政教合一的国家;日本从中央集权走向幕府统治。上述内容反映了欧亚大陆(  )

A.东西文化的同源性B.经济基础的一致性C.区域文明的多元性D.经济文化的互动性

11.

下图为某同学在进行单元复习时,整理的学习笔记。据此可知,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

Ø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Ø文艺复兴运动

Ø探寻新航路

Ø早期殖民掠夺

A.封建时代的亚洲B.走向近代社会C.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D.资本主义扩展

12.

14世纪四五十年代发生的鼠疫至少造成欧洲2500万人死亡,包括很多神父也染病死亡。受疫情影响,人们把目光转向了享乐,劳动力市场得以解放,城乡流动变大;科学技术取得进步,卫生观念得到更新。由此可见,这场疫情(  )

A.导致劳动力短缺B.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C.激化了社会矛盾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13.

近代以来,人类文明的总体结构,由以大陆为中心的区域文明向以海洋为联系通道的全球文明过渡。这一过渡开始于(  )

A.新航路的开辟B.文艺复兴运动兴起C.早期殖民扩张D.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14.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 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 紧箍咒 。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也荡然无存。 这表明英国(  )

A.王权完全受制于议会B.上帝权威至高无上C.君主立宪制逐渐确立D.国王退出政治舞台

15.

1803年,美国政府签署了从法国购买路易斯安那的协议,此举超过总统权限,总统将协议交予国会,获得参众两院批准后最终生效。这反映出美国的政治特点是(  )

A.分权制衡B.联邦体制C.中央集权D.国会至上

16.

《人权宣言》指出: 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其历史进步性在于(  )

A.揭露了剥削的残酷性B.宣告了民族国家独立C.保证了英国政局稳定D.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

17.

19世纪初期,它不仅敲响了欧洲封建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严重的霸权威胁。 材料表述的是(  )

A.英国成为海上霸主的后果B.德国法西斯崛起的威胁C.彼得一世对外扩张的作用D.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

18.

历史现象不是某一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内容,而是透过多个历史人物的活动,或多个历史事件所呈现的历史过程或历史发展趋势。据此判断,下列属于历史现象的是(  )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B.《共产党宣言》发表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19.

下表是某同学梳理知识时画的一幅结构图。其主题最有可能是(  )

主题     

①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②印度民族大起义

③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④埃及华夫脱运动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C.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D.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20.

长期以来,俄国是一个 冰封 的内陆帝国,渴望拥有自己的 温水港 ,不管通过哪一条路,它都要通向这个或那个海洋,但海洋全都在西方人特别是英国人的控制之下。据此推知(  )

A.夺取出海口是俄国对外扩张重要步骤B.俄国是个封闭自守的国家C.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受到俄国的挑战D.农奴制阻碍俄国海洋战略

21.

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以及棉花等工业原料,而南方奴隶主却把几百万黑奴禁锢在种植园内,并把棉花等产品大量输往欧洲国家。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严重匮乏B.南北两种经济制度存在矛盾C.工业生产落后并缺乏竞争力D.经济发展仍然受到英国束缚

22.

明治政府利用国家的资金,创办了一批官营的 模范工厂 ,目的是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这表明明治政府在改革中(  )

A.推行地税改革B.提倡 文明开化 C.注重示范引领D.实行 废藩置县

23.

《剑桥欧洲经济史》指出,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地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表明(  )

A.企业开始利用科学技术服务生产B.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为时代潮流C.科技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D.工业革命促进了应用技术的革新

24.

下表数据可用于研究(  )

题24表:四国建造新军舰的费用(单位:万英镑)

英国

法国

俄国

德国

1909

1108

452

176

1018

1914

1888

1177

1310

1032

A.新航路开辟动机B.一战爆发的背景C.法西斯势力崛起D.冷战格局的形成

25.

牛顿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物质宇宙的奥秘:行星围绕太阳转,卫星围绕行星转,彗星沿椭圆轨道运行。这主要反映了人类对(  )

A.社会转型的回应B.现世生活的批判C.客观世界的认识D.自由平等的渴望

26.

1917年11月7日晚,以 阿芙乐尔号 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突破防线,冲进冬宫,逮捕了临时政府主要领导人,临时政府被推翻。 上述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光荣革命 胜利B.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

27.

下表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和美国对农业政策的调整,二者的共同目的是(  )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国家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A.强化政府,加强经济干预B.改善民生,恢复发展经济C.减少计划,实行市场经济D.放任自流,倡导自由贸易

28.

1943年12月初,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由此可知,该宣言(  )

A.尊重了中国领土主权B.标志中国获得了解放C.承认中国战胜国地位D.加速中国半殖民地化

29.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此材料意在说明两次世界大战(  )

A.削弱了欧洲的殖民力量B.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C.使欧洲失去国际影响力D.使殖民地国家全部获得解放

30.

下表反映出 (  )

题30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两国太空探索成就对比表

苏联

美国

1957

成功发射人造卫星,抢占太空制高点

1958

发射了卫星

1961

苏军中校列昂诺夫走出宇宙飞船,在太空漫步

1961

美国人怀特进入太空,仅比苏联晚了3个月

1966

苏联无人驾驶宇宙飞船登上月球

1969

美国人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

A.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B.美国霸主地位已经丧失C.美苏冷战已扩展到太空领域D.美苏科技交流日益频繁

二、材料题

31.

改革与一个国家发展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说,他说: 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编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下图为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项目

具体措施

金融业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工业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

农业

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以工代赈

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亚历山大二世 给农民自由 的相关历史事件,并分析亚历山大二世这样做的主观目的。(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年至1925年苏俄(苏联)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罗斯福新政的特点。(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影响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2分)

32.

国家工业化离不开现代能源的支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850年以来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趋势变化图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来,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方法是其对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电力,不包括木材)的消耗,因为这既表示一个国家利用各种无生命能源的技术能力,也表示了其经济发展速度。

1890—1913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单位:按百万吨煤当量计算)

1890

1900

1910

1913

英国

145

171

185

195

德国

71

112

158

187

法国

36

47.9

55

62.5

奥匈帝国

19.7

29

40

49.4

俄国

10.9

30

41

54

意大利

5

4.5

9.6

11

材料三 19世纪在城市化过程中,工厂主任意建造厂房,在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狭窄且不规则的街道上,工业建筑和居民建筑混杂交织在一起,工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水和浓烟在城市里蔓延,伦敦被称为 雾都 。在大不列颠,1911至1913年间,25岁以上的人中4.93%的人拥有全国60%以上的财富,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石油能源消费曲线所代表的序号,并说明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工业化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化进程的认识。(4分)

三、小论文

33.

按照唯物史观的指导,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节选)

时间

事件

1785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9世纪70年代

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19世纪80年代

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国际大事件(节选)

时间

事件

19世纪50年代

英国人口从约900万增加到约1800万、1851年,伦敦人口达到236万。

1861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1868

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

1870年以后

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19世纪后半期

英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20世纪初

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

20世纪初

英国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三国协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列举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的成就。(4分)
(2)依据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关系,从以下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视角,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述。(10分)
视角:(Ⅰ)政治制度。视角:(Ⅱ)社会生活。视角:(Ⅲ)国际关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