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文综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云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5 浏览数:914

一、单选题

1.

(2024·云南昆明高三 三诊一模 摸底·24)新石器时代晚期及铜石并用时期,长江流域的石家河文化、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等存在突然 中断 的现象,而同一时期的中原地区却持续向政治集中化、社会阶序化发展,最后出现商王朝这样的庞大政治体与复杂社会。这种现象(  )

A.凸显出商朝的政治核心地位B.可用于解释早期文明的特征C.说明了地理环境的决定作用D.可实证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2.

(2024·云南昆明高三 三诊一模 摸底·25)新疆沙雅县于什格提遗址出土了西汉中央政府赐予少数民族首领的 汉归义羌长 印信,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了东汉屯田官员的 司禾府印 。这些史料可以用来佐证汉代(  )

A.实现西域与内地一体化管理B.西域各族逐步接受农耕技术C.羌族在西域有较大的影响力D.大一统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

3.

(2024·云南昆明高三 三诊一模 摸底·26)唐代一些地主或官僚在外地购置产业,被称为 寄庄 。淄青节度使李师道 多买田伊洛陆浑之间,凡十余处 唐代法令有 如数处有庄园,亦每处税 的规定。这说明当时(  )

A.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提高B.均田制得到有效维护C.藩镇割据现象愈演愈烈D.封建庄园具有封闭性

4.

(2024·云南昆明高三 三诊一模 摸底·27)明朝建立之初,大兴学校。 府、州、县必皆有学,学必有官,官必以府、州、县所荐士,然犹必考验于吏部,乃归而就职焉。 这一措施(  )

A.完善了地方教育管理制度B.加强了民间思想控制C.健全了八股取士考试机制D.规范了对官学的管理

5.

(2024·云南昆明高三 三诊一模 摸底·28)1888年,葛士溶编撰《皇朝经世文续编》,在保留传统 六目 的基础上, 文学 目下新增了 算学 三卷。稍晚问世的《万国分类时务大成》中同样“(将)光学等统以算学,均分隶诸文学之末。 这表明当时(  )

A.西学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B.中体西用 观念影响书目编撰C.中西文化呈现融合发展趋势D.中国人尚未意识到西学的重要性

6.

(2024·云南昆明高三 三诊一模 摸底·29)1912年2月,为庆祝中华民国建立,爪哇泗水埠华侨上街燃炮升旗遭荷兰警察镇压。孙中山立即致电袁世凯,请转饬驻荷兰公使,经刘镜人等一众外交官员与荷兰当局多次严正交涉后,终取得部分成效。这一事件反映出临时政府(  )

A.获得了外交主导权B.扭转了外交被动局面C.外交处境比较艰难D.得到了国际社会承认

7.

(2024·云南昆明高三 三诊一模 摸底·30)中央红军在渡过大渡河后,在即将通过少数民族聚居区之前,整理颁发了《对彝藏番回苗等少数民族的标语口号》(共十四条),如: 苗民们,不要怕,红军保护苗人! 苗人汉人一律平等,不准哪个压迫苗家! 彝、番、藏人一律平等! 红军此举(  )

A.提高了少数民族政治地位B.实现了各民族平等C.宣传了共产党的政治主张D.扩大了革命根据地

8.

(2024·云南昆明高三 三诊一模 摸底·31)到1981年,全国共扫除文盲约1.4亿人,农村青壮年文盲率减少到15%左右。在改革开放初期,学龄儿童入学率稳定在90%,接近工业化国家水平,中学入学率远远高于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这些成果(  )

A.满足了现代化建设需要B.有利于国家战略的实现C.反映出市场经济的活力D.得益于教育体系的成熟

9.

(2024·云南昆明高三 三诊一模 摸底·32)公元前2000~前1000年左右,使用原始雅利安语的游牧民族迁徙到欧洲、印度等广大地区,猛烈冲击爱琴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和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文明,并最终形成了创建第二代文明的希腊人、罗马人、波斯人、印度人等。材料说明(  )

A.民族迁徙推动文明发展B.冲突成为文明发展主要动力C.游牧民族文明较为先进D.雅利安语是欧洲语言的源头

10.

(2024·云南昆明高三 三诊一模 摸底·33) 图6可以反映出(  )

图6 教皇子午线示意图

A.欧洲封建制度遭到沉重打击B.宗教改革削弱罗马教皇影响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殖民扩张引发世界格局变动

11.

(2024·云南昆明高三 三诊一模 摸底·34)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实行 全体一致 原则。1928年《非战公约》提出“(缔约各国)废弃以战争作为在其相互关系中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 成立于二战后的联合国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这反映出(  )

A.国际安全机制渐趋合理B.反对战争成为各国普遍共识C.西方国家主导国际安全D.国际法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

12.

(2024·云南昆明高三 三诊一模 摸底·35)据联合国有关机构2014年的统计,全世界最贫困的50%人口拥有的资产仅占人类财富总量的1%。发展中国家长期存在严重的经济失衡和结构性不平等,劳动力不断向富裕国家转移,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这些问题源于(  )

A.国内政局长期动荡B.国家政策严重失误C.西方国家殖民侵略D.大国推行霸权主义

二、材料阅读

13.

(2024·云南昆明高三 三诊一模 摸底·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马铃薯(俗称洋芋)在明万历年间传入中土,从东南沿海至北京,当时仅是皇室、显贵盛馔。乾隆年间推行垦荒增粮,马铃薯承担了重要角色,八旗子弟也以油炸、烧烤马铃薯为食。汉族人以为八旗子弟吃洋芋让人长得帅气,变得强壮有力,于是出现 吃洋芋,长子弟 之说。嘉庆年间,人口成倍骤增,适应性强的马铃薯种植已经遍及山南海北,垦者达千百万计,局部地区甚至以其为口粮, 吃洋芋,长子弟 遂成为中国人情结。

——摘编自翟乾祥《16~19世纪马铃薯在中国的传播》等

材料二

表1 马铃薯与英国餐桌文化

时间

马铃薯与英国餐桌文化大事记

1589

伦敦市长向英王报告一部分失地的下层人以小块土地或盆栽种植马铃薯充饥

1649

威斯敏斯特教堂红衣大主教修订教义,宣布马铃薯也是上帝的恩赐之物

1815

议会通过《谷物法》,将马铃薯与小麦、稻谷、玉米等并列为谷物并征收高额进口税。

1853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机器标准化加工的马铃薯罐头成为英国军事储粮之一。

20世纪初

马铃薯食品土豆泥、土豆派、土豆威士忌等逐渐成为英国餐桌文化亮丽的风景。

——据史蒂文·托皮克《马铃薯在欧洲的传播及社会影响》等整理

材料三
甘肃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2022年底,马铃薯制品生产能力达70余万吨,马铃薯全产业链产值达340亿元。马铃薯从 救命薯 温饱薯 ,从 脱贫薯 小康薯 ,再到 振兴薯 营养薯 ,极大夯实了粮食安全基础。

——摘编自王朝霞《小土豆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中国人 吃洋芋,长子弟 情结的形成过程。(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铃薯逐渐成为英国 餐桌文化亮丽风景 的原因。(10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马铃薯推广开发为例,说明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可借鉴的经验。(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2024·云南昆明高三 三诊一模 摸底·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图9 近代以来世界货币体系演变示意图

——据杨共乐《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并得出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2024·云南昆明高三 三诊一模 摸底·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毛泽东特别关注经济建设和民生问题,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利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从认识自然规律、战胜自然灾害、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等方面,强调人对于自然界的主动性作用,同时发出 绿化祖国 伟大号召,以恢复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长期战争和生产力低下等原因而被严重破坏的生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推进生态建设,绿化祖国行动深入开展,形成了 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 的重要认识。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阶段的发展要求确立 建设美丽中国 目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从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大局出发,以胸怀天下的格局和担当,倡导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摘编自彭秋归《从绿化祖国建设美丽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现代中国生态文明观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生态文明观蕴含的智慧。(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