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二、材料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雅典帕特农神庙
图四 美国林肯纪念堂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
——《阿拉伯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贡献》
——摘自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机器时代的“享受”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三、小论文
——《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15世纪以前
欧洲人的食物种类有明显的地域性,如法国人和意大利人使用橄榄油,丹麦使用黄油:阿尔卑斯地区多食用肉类,地中海地区多食用谷物类,有的地区则是肉类和谷物兼有。
15—19世纪
美洲特有的农作物被带到了欧洲,进而传播到非洲和亚洲。像玉米、土豆、红薯等作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与习惯,更成为人们在饥馑之年的救命口粮。到1800年左右,取材于美洲的蔗糖已经成为欧洲普通人的日常必需品。
19世纪中期—20世纪
铁路和汽船跨越大陆和海洋将水果、蔬菜和肉类运到市场上……工业技术不断地将烹饪从家里的厨房转移到遥远的工厂。随着食物由铁路和汽船从世界各地运来,“健康卫生”的含义就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肉的新鲜程度不再取决于牲口被宰杀的日期有多近,而是取决于它的包装和冷藏。
——摘选自杰弗里·M.皮尔彻《世界历史上的食物》、张旭鹏《舌尖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