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南省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高二第一学期阶段考试(三)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87

一、单选题

1.

(2023·河南 逐梦计划 高二上月考·1)《礼记》记载: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 这说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理念相比较于商朝(  )

A.不再尊崇上天鬼神B.重视加强中央集权C.更加重视民心向背D.重视儒家思想的作用

2.

(2023·河南 逐梦计划 高二上月考·2)1944年6月6日边区政府发布的《关于普及调解、总结判例、清理监所指示信》中指出: 百分之九十以上,甚至百分之百的争执,最好都能在乡村中,由人民自己来调解解决。 该法令的实施(  )

A.体现了司法程序公正B.重塑了传统乡村社会结构C.有利于增强民众民主意识D.确立了基层民众自治模式

3.

(2023·河南 逐梦计划 高二上月考·3)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评论说: 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此不过设法阴夺民利,其害甚于加赋,乃桑 羊欺武帝之言,司马迁书之,以讥武帝之不明耳,岂可据以为实? 司马光在此强调了王安石变法(  )

A.增加百姓的经济负担B.并未达到富国强兵目的C.没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D.欺瞒皇帝,削弱皇权

4.

(2023·河南 逐梦计划 高二上月考·4)我国古代的官吏考核,始于秦汉,熟于唐代。对官员的定期考核,称为 考课 。秦代的考课是通过上计制度进行的,郡国汇总地方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上报中央,由御史参与审核记簿;唐代则规定,国家官员的考绩由吏部下设的考功司专门负责。这种变化反映了唐代(  )

A.官僚政治形成B.行政效率提高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D.官员腐败严重

5.

(2023·河南 逐梦计划 高二上月考·5)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该法明确规定: 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修订版里修改为: 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及其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这些规定(  )

A.借鉴了西方的文官制度B.完善了公务员任用管理机制C.确保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自律D.确立了党管干部的根本原则

6.

(2023·河南 逐梦计划 高二上月考·6)北魏孝明帝时期,发生了一桩宫廷血案:孝明帝的姑姑兰陵长公主被她的丈夫即驸马刘辉暴力殴打,腹中胎儿夭折,不久后长公主死去,凶手刘辉畏罪潜逃。宫廷发生这样一桩惨案,灵太后一方认为,案犯刘辉犯下了 谋反罪 ,理应严厉惩处。但最后根据北魏《斗律》 祖父母、父母忿怒,以兵刃杀子孙者五岁刑,殴杀者四岁刑,若心有爱憎故杀者,各加一等 ,刘辉只是杀死骨肉,应定为堕杀亲子罪,仅适用徒刑。这一1500年前的司法审判体现出(  )

A.北魏时期司法程序公正B.魏晋统治者强调以法和刑治国C.中华法系的最终形成D.儒家思想融入律令内容

7.

(2023·河南 逐梦计划 高二上月考·7) 七宗罪 这个概念来源于西方天主教,指的是会引起人们犯下诸多罪恶的七种重大罪行,一切罪行都是由七种原罪引发而成的。基督教会根据严重程度将人类恶行由高到低分为七宗,即傲慢、嫉妒、暴行、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B.推动了西方法律的发展
C.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D.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作用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

8.

(2023·河南 逐梦计划 高二上月考·8)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平定东突厥后,将颉利可汗所属之地分为了六个州,东置云中都督府,西设定襄都督府,并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统率原来的部众,同时允许世袭其职。这一做法(  )

A.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B.扩大了唐王朝的统治疆域C.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D.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直接管辖

9.

(2023·河南 逐梦计划 高二上月考·9)1815年的维也纳体系是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此后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但是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国际联盟,有学者指出: 1919年的调停者决意不去重复他们1815年的先驱者们所犯的错误 。作者意在说明(  )

A.一战后国际法得到了普遍认同B.20世纪的国际体系是19世纪的延续C.国际法朝着相对合理的方向发展D.国际联盟有效维护了世界和平

10.

(2023·河南 逐梦计划 高二上月考·10)1950年,邓小平在《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的讲话》中指出, 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少数民族的事应当由他们自己当家,这是他们的政治权利 如果我们只给人家一个区域自治的空头支票,……这是不行的。 可见,邓小平(  )

A.系统阐释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念B.强调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重要性
C.以民族团结作为政府工作的重心D.强调民族区域制度是中国处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11.

(2023·河南 逐梦计划 高二上月考·11)中国古代铜钱上通常铸有文字。从秦朝到隋朝,铜钱上铸造的基本都是记载钱币数量,如 半两 五铢 等。但是唐初铸行 开元通宝 钱,此后铜钱大都以 通宝 元宝 命名。自北宋起形成惯例,新铸铜钱上统一铸当时的年号,如宋朝的 淳化元宝 ,明清的 乾隆通宝 等。由此可知,铜钱上铸有文字(  )

A.有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B.确立铜钱成为当时唯一流通的货币C.有较高的历史价值D.体现了统治者对于经济的控制

12.

(2023·河南 逐梦计划 高二上月考·12)新中国成立后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先后历经5次调整。下图变化表明 (  )

A.个税起征点越高,高收入者受益越多B.个税征收制度更加完善C.国民生产总值极大增长D.国民贫富差距基本消除

13.

(2023·河南 逐梦计划 高二上月考·13)一本史料笔记中记载着古代某一赋税制度: 以各色丁粮均派入各邑地粮之内,无论绅衿富户,不分等则,一例输将 。下列记载与这个赋税制度相符的是(  )

A.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 B.将人丁摊入地亩,统归地亩条编
C.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D.户无主客,以现居/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14.

(2023·河南 逐梦计划 高二上月考·14)《大明律》规定: 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 。这反映了明朝(  )

A.保障了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B.践行民本思想防止贫富分化C.统治者重视维护社会稳定D.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15.

(2023·河南 逐梦计划 高二上月考·15)1601年英王室通过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法律规定:救济办法因人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的,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作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英国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该法规定:从1835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英国政府这样做表明(  )

A.通过修正案减少国民懒惰行为B.为了维持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力市场C.民主化程度日益提高D.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16.

(2023·河南 逐梦计划 高二上月考·16)冰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项目世界领先,实行免费教育、免费医疗,甚至住房也都是免费的。然而2008年10月6日,冰岛总理宣布,国家可能将要破产,冰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宣布 破产 的国家,这就是 冰岛危机 。这则材料表明(  )

A.过度社会保障会导致国家破产B.福利国家使人失去竞争意识C.高福利制度会降低工作效率D.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政府财政负担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在传统中国,边疆是尚未或者正在驯化中的地方,边疆问题其实是央地关系的次生形态。从唐至宋,我们看到了两种边疆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它们的实施结果。一种是唐代的藩镇模式。藩镇节度使本来是中央派出的边防统兵官,后来势力膨胀,引发了安史之乱。在唐朝之后的宋朝,对藩镇模式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解决方案是建立了一个极端的分权模式。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材料二
设置宣政院……负责处理民族和宗教事务,这些机构的设置有利于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确立,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宣慰司都元帅府等,这些机构的官员中,更多的是当地民族首领人物……中国历史上的土司制度,由元代始。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据材料一,指出唐、宋时期边疆治理的方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得失。(6分)
(2)据材料二,简析元朝地方管理制度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中国地方管理制度对当代国家治理的启示。(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2023·河南 逐梦计划 高二上月考·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 ,要求维护 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整理

材料二
南宋年间一出典人想在土地典出多年后以原价赎回,而求赎时货币已大为贬值,典主不同意,因而成讼。当时法定必须采用纸币交易,法官胡颖判曰: 法意、人情,实同一体,徇人情而违法意,不可也;守法意而拂人情,亦不可也。 于是判决出典人以出典时的铜钱回赎。

——译自《名公书判清明集》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12分)

四、材料阅读

19.

(2023·河南 逐梦计划 高二上月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唐代前期实行的基本赋役制度是租庸调。据《通典》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总人口为52918309人,其中不负担租庸调的竟有44700988人之多。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 令黜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其鳏寡惸独不支济者,准制放免。其丁租庸调,并入两税。 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即所谓 租庸杂徭悉省 ,改变了过去 旬输月送无休息 的情况。行两税法后, 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材料二
为了稳定税收,清政府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宣布以康熙五十年的全国丁银额为准,以后额外增丁,不再征收丁银。到雍正时,采取 摊丁入亩 的征收丁银办法,把固定下来的康熙五十年的丁银,以与具体丁户相脱离的方式全部摊入田赋银中征收,称为 地丁制 ,确保了国家财政收入。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两税法实施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 摊丁入亩 的目的,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8分)

20.

(2023·河南 逐梦计划 高二上月考·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在内忧外患的打击下,农村社会的权力组织趋向解体。进入20世纪,清王朝推行新政,传统的乡里制度、保甲制度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1909年清政府颁行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等,列举了乡镇 自治事务 ,包括学务、卫生、道路农商事务、善举(救贫事业、育婴等)、公共事业、筹集款项等,并规定:议员由选民自由选举,议决问题取决于多数;会议非有议员半数以上到会,不得议决;设立议事会与董事会,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 不识文字者 不得为选民……真正重要的国家赋税、行政司法、警政等核心权力,仍严格把控在朝廷手中,绝对不允许乡镇自治机构插手。

——摘编自蒋楠《历史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村民自治最突出的进展是实行 海选 ,即村主任领导人完全由村民提名和选举产生。 海选 是授权机制的一大突破,即村委会干部的权力由本村村民所授予,从机制上保证干部更好地为村民负责和服务。当村主任由指定候选人和上级派定候选人变为村民直接提名和选举村主任后,实际执掌村庄公共权力的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举方式由少数党员选举的方式受到冲击。为此,在一些地方,村支书实行 两票制 两推一选 制,其共同特点是扩大村党支书的民意基础。中央甚至提倡先选村主任,选不上村主任就不要再参加选村支书了。

——摘编自徐勇《基层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乡村治理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晚清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基层治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基层民主建设带来的启示。(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