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北省保定师范附属学校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7 浏览数:148

一、选择题

1.

元谋人遗址 作为世界级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和特殊性,被评为云南省第一张历史名片。这主要是因为元谋人(  )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是黄河流域文明的代表C.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D.生活在 旧石器时代

2.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下列文物可在北京人遗址看到的是(  )


A
.人面鱼纹盆


B
.打制石器


C
.碳化稻谷


D
.穿孔饰物

3.

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宣布,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考古证明距今5000年左右已存在明确的阶级分化和统一的文化信仰。材料表明中国(  )

A.早期国家形态已出现B.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C.五千年文明史获认可D.新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

4.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黄河之水天上来 的创意让人拍案叫绝,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下列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黄河流域社会生活特征的是(  )

A.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C.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D.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

5.

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通风防潮;半坡人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防风保暖。两种建筑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粮食作物不同B.宗教信仰不同C.自然环境不同D.建筑观念不同

6.

炎帝,他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谷神农大帝。下列哪些炎帝的发明,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  )
①制作生产工具  ②种植蔬菜  ③制作陶器  ④煮盐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

《礼记·礼运》记载: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其中, 选贤与能 指的是我国古代实行的(  )

A.世袭制B.禅让制C.井田制D.皇帝制

8.

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李同学复习夏、商、周三代历史时制作的年代尺。从①处开始,中国历史开始进入(  )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9.

《尚书》记载: 时甲子昧爽(黎明),王朝(清晨)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1976年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利簋上铸有铭文,其大意为: 武王在甲子日早晨出兵伐商,经占卜和观星象,果然很快攻克商都。 由此可知(  )

A.武王伐纣有确切史实依据B.西周社会的奢侈现象严重C.考古发现比文献记载重要D.远古传说都是真实的历史

10.

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是青铜器铸造,那么精神文明的表征是(  )

A.造纸术的发明B.磨制石器的推广C.甲骨文的应用D.铁制农具的使用

11.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 藩屏 材料描述的是(  )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刺史制

12.

透过历史现象挖掘本质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春秋时期楚庄王 问鼎中原 这一典故反映了(  )

A.贵族世袭特权被废除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新的社会制度已确立D.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被打破

13.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使得中原的 诸华 诸夏 与周边戎、狄、蛮、夷联系不断加强,中华文化认同感得以加强。材料叙述了诸侯争霸的(  )

A.历史背景B.主要目的C.积极影响D.消极影响

14.

图示可以直观地展示历史发展过程的各种联系。下面示意图★处应该填入(  )

A.发明翻车B.开凿灵渠C.修筑长城D.修建都江堰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下列思想主张中最能体现 教育公平 的是(  )

A.无为而治 B.兼爱 非攻 C.有教无类 D.礼治

16.

中国文明社会经过长期的沉积和发酵,到战国时期出现了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造就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其中 思想大爆炸 体现出这一时期(  )

A.兼并战争不断B.制度变革深刻C.经济发展迅速D.思想学术繁荣

17.

《陈涉世家》记载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秦的残暴统治B.汉初休养生息政策C.修建骊山陵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8.

《汉书·景帝纪》中记载: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材料说明(  )

A.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教训B.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取得成效C.文景时期是西汉最强盛的时期D.儒家治国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19.

阅读下图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 ,对比统计图表内中央和王国所管辖的郡和人口数,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是(  )

A.汉初实行分封制后人口增长迅速B.王国数量大大增加C.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20.

理清线索有利于把握历史知识。下面线索的主题是(  )

A.东汉的兴衰B.西汉的兴盛C.西晋的政治黑暗D.北魏的建立和灭亡

21.

西汉文帝、景帝、东汉光武帝等调整统治政策,使国家走向兴盛,出现了盛世局面。导致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

A.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B.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C.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D.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22.

洛阳白马寺的十八罗汉像、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等等都是佛教艺术文化乃至中华艺术文化的珍宝。这说明(  )

A.佛教进入中国自西向东传播B.佛教的文化主导了中国文化C.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D.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

23.

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 医圣 。材料中的 是(  )

A.扁鹊B.张仲景C.华佗D.李时珍

24.

《三辅旧事》记载:卫太子刘据鼻子很大,汉武帝不喜欢他,江充便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再去见武帝时 当持纸蔽(遮掩)其鼻 。这段史料说明(  )

A.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造纸术促进了文化交流C.造纸术出现于西汉时期D.纸的原料来源非常广泛

25.

人们常常以 华佗再世 称有杰出医术的医生。华佗,字元化,被后人称为 外科圣手 外科鼻祖 神医 。他的医学创造有 (  )
①提出 治未病 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②创编出 五禽戏   ③提出 望闻问切 四诊法  ④发明 麻沸散

A.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

26.

《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的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资料,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

A.侧重史书记载B.侧重文笔质朴简洁C.注重史料考证D.秉承朝廷旨意著书

27.

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 这段 长期动乱时代 是(  )

A.夏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28.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这首诗描述的战争是(  )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B.加速了曹操统一全国的步伐C.造成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D.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9.

下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带来的影响是(  )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促进民族交融和江南地区的开发C.阻碍了民族交融D.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30.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洛阳,开始大刀阔斧地推行汉化措施。如果用世纪年代的纪年方式表述,这一事件发生在(  )

A.公元前5世纪初B.公元前5世纪末C.公元5世纪初D.公元5世纪末

31.

《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改革前,举行祭典依北土旧俗,由有司代祭;改革后,按华夏礼制,由皇帝亲祭。这一变化(  )

A.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B.推动了北魏统一南北C.促进了鲜卑政权的汉化D.提升了官员政治素养

32.

经过魏晋南北朝将近三百年的时间,它们已经完全融合在作为统一国家主体部族的汉部族之中。由于汉族接受了新的成分,因此在经济上、文化上不但没有衰落,而且比以前更加兴盛起来。这反映了(  )

A.汉族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B.民族交融推动经济文化兴盛C.少数民族文化较汉族更先进D.汉族文化比少数民族更先进

33.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 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书中还记载了很多农谚,如 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 过了芒种,不可强求 等。这反映了农业生产要(  )

A.充分利用土地B.重视选育良种C.改进生产技术D.顺应天时地利

34.

以六觚(角)之一面乘一弧半径,三之,得十二觚之幂。……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以此为基础,取得领先世界近千年成果的是(  )

A.华佗B.祖冲之C.毕昇D.徐光启

35.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二、材料题

36.

古代国家治理的智慧对当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二 秦国曾普遍在边境上设置郡县来防范犬戎。秦统一后,领土虽然空前广阔,但大部分是被征服的六国故地。而周朝实行的分封制,导致各国在文字、风俗习惯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秦朝采用郡县制来保障对六国的文化影响。对于五岭等新征服的边远地区,秦始皇采纳李斯等人的主张,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摘编自黄栋法《综论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材料三 汉武帝是两汉时期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旧史往往将他与秦始皇并举,称为 秦皇汉武
材料四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1)材料一指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何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实行郡县制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内容,说一说 秦皇汉武 在经济方面采取的相似措施。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内容,说一说秦汉两朝在思想控制的具体措施上有何差异?

37.

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上记载的铁矿山达三十多处,从而使铁农具得以广泛使用。

——《管子》

材料二 张骞出使西域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摘自万翰等编著《世界五千年》

材料三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战乱)之警(警报),区域之内,晏如(平静安宁)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十四

(1)根据材料一,简述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的意义。
(2)材料二中所说的 商贸大道 后来被称作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条通道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 无风尘之警 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有何关系?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