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徐州市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3 浏览数:425

一、选择题

1.

下列文明成果属于古埃及的是(  )

A.儒略历B.象形文字C.帕特农神庙D.《天方夜谭》

2.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

A.《十二铜表法》B.《查士丁尼法典》C.《拿破仑法典》D.《汉谟拉比法典》

3.

佛教最早出现在(  )

A.古埃及B.古巴比伦C.古代印度D.古代中国

4.

《十二铜表法》颁布于(  )

A.亚历山大帝国时期B.阿拉伯帝国时期C.拜占庭帝国时期D.罗马共和国时期

5.

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古希腊学者是(  )

A.伯里克利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德谟克里特

6.

1192年~1867年,实际把持日本国家大权的是(  )

A.幕府将军B.天皇C.教皇D.哈里发

7.

第一个到达美洲的航海家是(  )

A.迪亚士B.哥伦布C.麦哲伦D.达·伽马

8.

18世纪在世界各地夺取大片殖民地,自诩为 日不落帝国 的是(  )

A.英国B.美国C.荷兰D.西班牙

9.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A.波士顿倾茶事件B.来克星顿枪声C.《独立宣言》发表D.萨拉托加大捷

10.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B.巴黎公社的建立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第一国际的创建

11.

古埃及人为了计算尼罗河涨水的时间,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由于需要测量尼罗河的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埃及人发展了数学。这些情况表明(  )

A.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B.君主政体加速科技进步C.宗教信仰推动经济繁荣D.农业经济阻碍历法革新

12.

下图为《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它宣扬了(  )

A.民主共和B.君主专制C.君权神授D.人人平等

13.

《原人歌》中记载: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这映射了(  )

A.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B.古巴比伦的法制传统C.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D.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14.

在亚历山大庞大的远征军队伍中 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他们沿途收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 。该现象表明,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  )

A.推动希腊民主制度的扩展B.导致希腊罗马文明的消亡C.加速亚非自然经济的解体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15.

他从未当上过皇帝,却被人尊称为大帝;他生活在共和制度之下,最终却成为了独裁者;他戎马一生,战功彪炳,给后人留下了影响千年的历法,为后世铭记。他是(  )

A.庞培B.屋大维C.凯撒D.查理曼

16.

罗马大竞技场将希腊古典建筑精华的柱式和罗马人深为自豪的拱门结合。这体现了古罗马人在建筑上(  )

A.注重吸收创新B.强调全盘模仿C.趋向封闭保守D.重视中西合璧

17.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这说明维系封君封臣关系的纽带是(  )

A.血缘B.宗教C.金钱D.土地

18.

下图可以用来解释中世纪西欧的(  )

A.庄园经济B.手工工场C.文艺复兴D.三角贸易

19.

1287年,西欧某庄园的庄头将一名农奴带到庄园法庭,指控他装病拒服劳役,但农奴不承认。法庭调查后证实,庄头出于宿怨伪造了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据此可知,庄园法庭(  )

A.危及了领主人身安全B.扩大了城市的自主权C.加速了市民阶层形成D.维护了庄园公共秩序

20.

13世纪中叶,牛津大学校长罗伯特·哥罗塞特斯特曾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提出质疑,并用数学和实验证明自己的哲学观点。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和讲学,批评神学。这可用以说明英国早期大学(  )

A.引领文艺复兴的潮流B.摆脱了教会的思想束缚C.鼓励质疑的科学精神D.推动了自治城市的出现

21.

学习历史要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B.全体佃户可以共同使用庄园的 共用地
C.农奴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能获得市民身份D.《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22.

649年,孝德天皇诏令国博士高向玄理与僧昊负责设计 置八省百官 ,地方设国、郡、里……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这些措施(  )

A.创立天皇制度B.维护贵族权利C.加强中央集权D.形成武士阶层

23.

14~16世纪,英国出现大面积或整个农庄自营地出租的现象,承租土地的富裕农民雇佣少地或无地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这说明英国(  )

A.行会组织逐渐形成B.市民阶层登上历史舞台C.庄园经济趋于繁荣D.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出现

24.

15世纪,欧洲学者、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之前近千年所写自传的总和还要多。该历史现象反映出当时(  )

A.租地农场开始出现B.人文主义思潮流行C.绘画艺术蓬勃发展D.近代自然科学奠基

25.

英军统帅盖奇1774年在给伦敦的报告中惊呼: 遍及整个美洲大陆的激情把所有的人联合在一种共同的事业中……全体人民达到这样的狂热程度,以致准备进行疯狂的尝试 。报告中 共同的事业 是指(  )

A.打碎封建枷锁B.确立联邦制度C.维护国家统一D.追求民族解放

26.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按各州人口的比例分配国会众议员席位,各州人口则 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这体现了美国(  )

A.议会权力的丧失B.民主政治的局限C.人人平等的实现D.种族歧视的消除

27.

1804年拿破仑加冕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但是他仍被欧洲的君主认为是大革命的后继者。这是由于拿破仑(  )

A.维护革命成果B.拥有强大武力C.入侵欧洲国家D.制定《人权宣言》

28.

下表中原棉消耗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781~1790

1801~1814

1835~1844

1865~1874

英国原棉消耗量千吨

8.1

31.8

191.6

475.8

A.原棉进口的增加B.纺织机器的使用C.交通运输的改善D.手工工场的产生

29.

19世纪下半叶,欧洲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组织致力于通过摧毁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切经济领域消灭剥削,实现人民大众的平等。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启蒙思想的传播B.《拿破仑法典》的颁布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人权宣言》的发表

30.

巴黎公社成立后, 铲除了工人夜工制度,废除了带有剥削性质的职业介绍所,制定了禁止无理罚款和扣除工资的法令 。这说明巴黎公社(  )

A.注重防范工作人员失职B.强化对政府工作的监督C.关注无产阶级切身利益D.着力提升政府工作效能

二、材料题

31.

中世纪的城市。(16分)
材料— 城市的兴起是中世纪欧洲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随着欧洲封建政治秩序的稳定,农业逐渐得到了恢复,商业及手工业有所发展。以此为前提,不仅停滞的罗马城市生活又恢复生机,同时一批新兴城市得以建立。中世纪城市的根本属性是封建性的,因为无论商人们聚集在哪里,他们都要定居在某个人的土地上,必须从国王或公爵,修道士或主教那里寻求保护,并取得居住和贸易的许可。

——摘编自姜守明《浅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制的起源与发展》

材料二 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如道路的交会处、港口、海湾、主教驻地等。当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不断被吸引到这些地方以后,市场和居民区逐渐扩大,最后形成了城市。欧洲中世纪城市的规模很小,人口数量一般不超过5000人。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不仅适应了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孕育了许多近代因素:追求成功、满足欲望的新观念出现了;市场意识得到了认同;雇工、按劳取酬等原则普遍实行;产生了市政议事会和陪审法庭;新兴的市民阶层成为挑战封建势力的重要力量等。

——陈红《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材分析》

(1)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原因。为什么说 中世纪城市的根本属性是封建性 ?(不得照抄原文)(6分)
(2)据材料二,概括 新兴城市 的特点。(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的角度,说明城市的兴起对欧洲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6分)

32.

(10分)英国革命。
材料


①克伦威尔成为护国主


②查理一世被处死


③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④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⑤英国光荣革命

①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
④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⑤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⑥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⑨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1)将材料中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进行排序(只写序号)。(2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的地位,并说明理由。(8分)

33.

棉花帝国。(14分)
材料 欧洲人用从美洲新大陆上掠夺来的金银购买印度棉纺织品,在东南亚交换香料,同时也把纺织品带回欧洲。在那里,棉花可以在国内消费,也可以运往非洲购买奴隶送到美洲种植园中去工作。有史以来第一次,棉纺织品涉及一个跨越三大洲的贸易系统。欧洲国家也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18世纪中期的英国,水力纺纱机、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使得棉纺织品的产量有了指数级的增长,有大量多余的棉纺织品可以出口到其他国家,英国生产的棉纺织品占据了原本印度纺织品的全球份额。同时,棉纱生产的机械化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实体:棉纱厂。人们被迫进入工厂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劳动。雇佣童工、强迫妇女劳动、殴打工人的现象在当时屡见不鲜。
奴隶制、殖民主义和强迫劳动以及其他形式的暴力不是资本主义历史上的反常现象,而是其核心。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据材料,说明棉纺织品之所以能形成 跨越三大洲的贸易 的原因。指出18世纪中期英国棉纺织生产领域出现的变化。(8分)
(2)结合棉纺织产业的发展历程,你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 暴力 现象?(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