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福建省南平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79

一、单选题

1.

据《尚书·立政》记载,夏商两代均有任人以贤的政治传统,西周在夏商的基础上特别注重政务、理民和执法在国家治理方面的重要价值。由此可知,三代时期(  )

A.官吏政绩考核标准日臻完善B.官员选拔深受儒家思想影响C.建立了规范的官员选拔制度D.奠定了古代官吏考核的基础

2.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命商鞅进行第二次变法。此间,太子触犯新法,商鞅于是以劓刑和墨刑分别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商鞅此举意在(  )

A.增强民众对新政的认同感B.促进秦国军事力量的增强C.保证变法措施的顺畅施行D.维持政治格局的相对平衡

3.

钱穆先生评价孝文帝改革 凡历史上有一番改进,往往有一度反动,不能因反动而归咎改进之本身……魏孝文卒后,鲜卑并不能继续改进,并急速腐化,岂得以将来之反动,追难孝文! 他的评价(  )

A.采用了二重证据法B.体现了客观辩证的思想C.选用了多类型史料D.摒弃了后世的否定看法

4.

武则天时援引 北门学士 参预重大诏敕的撰拟工作。唐玄宗时 选朝官有词艺学识者,入居翰林,供奉敕旨。 唐宪宗时以宦官为枢密使,与宰相 共参国政 。这些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

A.三省运行机制退化B.社会重学风气浓郁C.宦官擅权现象严重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5.

明代陈懋仁所著的《泉南杂志》载:“(闽)地为稻地薄,蔗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故稻米益乏,皆仰给于浙直海贩。 福建改稻种蔗(  )

A.促进商品经济发展B.恶化自然地理环境C.缓解人多地少矛盾D.优化作物种植结构

6.

早期维新思想家薛福成在《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中肯定了英国的议会制度和君民共主之制的优良,并认为 英、意诸国君民共主之政 与孟子的 民贵君轻 学说类似。据此可知,他试图(  )

A.以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B.用变法行动呼应时代需求C.让国人接受西学中源思想D.从中国视角解读西方文明

7.

1907年,清政府颁布的《游学毕业生廷试录用章程》规定:凡在外国高等以上各学堂之毕业生,经学部考试合格赏给进士、举人出身,廷试及第后,再结合其学部考试等级及科名,授予相应官职。这一规定(  )

A.表明科举制度尚未真正废除B.助推选官制度向近代化转型C.开辟晚清留学选官最佳途径D.反映新式教育体制全面确立

8.

图1所示货币券的发行(  )

A.推动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B.阻止了国民党对苏区的经济掠夺C.巩固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与稳定D.利于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推进

9.

1945年10月至1946年初,陕甘宁边区选举产生了170名边区参议员,其中共产党员61人,国民党员19人,救国会员1人,无党派人士89人。这可以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  )

A.践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代表根据地全体人员意志C.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壮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0.

观察图2,据此可推断(  )

A.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提升B.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C.政治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D.全球的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11.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写道,斯巴达长老会的28名议员在城邦 需要抑制民主政体时,总是站在国王一边;受到僭主政治威胁时,又总是支援人民的行动 。这说明在斯巴达城邦(  )

A.长老会有绝对权威B.贵族特权被彻底剥夺C.政治带有民主色彩D.各阶层关系得到协调

12.

10至11世纪,西欧城市里的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行会或商会,规范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这说明,当时的行会或商会(  )

A.阻碍了商业贸易的发展B.行使了基层治理的职责C.助推了社区组织的形成D.缓和了庄园内部的矛盾

13.

为了抵制茶叶走私,1784年英国通过《抵代法案》,茶税开始大幅降低,从之前的114%直降到12.5%。法案实施7年后,英属殖民地茶叶生产大幅增长,欧美其他国家从中国进口茶叶的份额下降到9.3%,从英国进口的份额则上升到90.7%。该法案(  )

A.加速了英国工业资本的原始积累B.打破了列强共管中国的局面C.确立了英国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D.增强了中外茶叶市场的联系

14.

美国1883年通过的《彭德尔顿法》规定 禁止文官参加政治运动和捐助政党活动经费,不准以官员职位的分配作为政党竞选的许诺。同时政府文官不犯过失不得撤换。 这表明美国(  )

A.政党政治弊端消除B.文官素养得到确保C.行政管理日趋规范D.官员贪腐现象杜绝

15.

(  )

图3从侧面折射出德国

A.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B.由专制国家向半专制的转变C.政治体制规划深受美国影响D.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大发展

16.

1967年,美国加尔布鲁斯在《新工业国》中写道,在现代大公司中,应该把权力从资本移向 组织起来的知识 ,建立一种 技术专家体制 智能集团 。这一观点根源于(  )

A.信息时代科技的创新B.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C.新中产阶层力量壮大D.经营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2023年6月7日是第五个世界食品安全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主题为 食品标准,安全所系 2023年世界食品安全日指南

表1指南公布的食品安全活动主要参与方式(部分)

 

 

制作视频

记录农民、卫生专业人员、厨师或食品经营者的故事,帮助人们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举办体育活动

组织跑步、健走或跳舞活动,宣传食品安全

人员培训

无论是从事食品生产、服务还是销售,都可借此机会强化工作中的食品安全文化

展示良好实践

邀请食物种植、加工、销售或烹饪行业的人员介绍或展示其从事的食品相关工作以及食品安全为何如此重要

参与社交媒体

提高认识,促进行动,帮助人们保障食品安全,打造健康体魄

——摘编自张聪《2023年世界食品安全日指南发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联合国发布 世界食品安全日指南 的现实意义。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花押,指古代公文契约上的草书签名或代替签名的特定符号。宋代花押不仅体现在人民生活与贸易往来之间,还体现在朝廷公文上。宋末元初人周密在《癸辛杂识后集》中记载: 余近见先朝太祖、太宗时朝廷进呈文字,往往只押字而不书名 。北宋时,文人志士追求个性抒发、标新立异的生活方式,花押作为一种个性化与艺术化融合的产物应运而生。宋徽宗受当时文人墨客的影响,结合草书或者篆书以及古文等元素,形成 天下一人 的花押。

——摘编自华叶《花押谈趣》

材料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花押 在宋史研究方面的功能,并简述花押文化研究的作用。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英美法系最早可追溯到由原始习惯或判例组成的日耳曼法,它认为,法则只能靠经验去摸索,人们不可能达到一种完善的理性。受洛克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它认为政府只是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的协调人,故政府应该接受法治。面对市场 这只看不见的手 ,它着重于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却忽视了对社会公道、永久和平、世界主义的博爱等这些宏伟理想的追求。

——摘编自胡娟《西方大学两大治理模式及其法治理念和思想传统》

材料二
法律应以民族为基础,即以本民族的道德、法制、风俗习惯、宗教等民族性格为法制之标准。中国法系,以人伦为本位,以理性为前提,尚礼仪,重王道,尚矜恤,慎刑罚。它以 人是宇宙的主人 和从内外两方面践履人生里程的精神,以融合民族、提升道德、维护秩序和实现大同世界理论的贡献,自占世界上法系之重要地位,为安南、朝鲜、日本、暹 之母法。近世因经济思想之变动,政治形式之改观等,遂日渐式微。然中国法制具有独特的精神与久远的历史及光辉的价值,可以成为医治世界危机的一种药方,其复兴势在必然。

——摘编自俞荣根等《中国传统法学述论:基于国学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法系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法系的时代价值。(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律建设的认识。(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人类总体的发展过程中,价值观念不同的群体之间相互往来,协作是经常的,且是历史的系统的,但是矛盾冲突也是不免的。只要大家不采取唯我独美的本位中心主义,容忍不同价值信念的并存不悖,群体间可以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和平共处并为进入融合一致的美好社会准备条件。 美好社会 的内涵是各群体从不同客观条件下取得生存和发展的长期经验中提炼出来,在世世代代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所以,不同的群体对 美好社会 可以有不同的内涵, 各是其是,各美其美 是各群体社会生活所赖以维持的价值体系。

——摘编自费孝通《对美好社会的思考》

根据材料,围绕费孝通先生对 美好社会 的思考,自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