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北京市昌平区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5+5)【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27

一、单选题

1.

下列材料所描述的中国古代生产工具,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
②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
③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②①

2.

秦朝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并在驿传道路上设置固定的进食与住宿处。罗马帝国建有一套完整的交通网,在主要道路上每隔12公里设一个驿站,并备有快马、信使和车夫等。关于秦朝和罗马帝国道路交通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最早的人工铺设道路出现于秦朝B.罗马帝国借鉴了秦朝的道路交通体系C.交通网建设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道路建设直接促成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3.

下图是《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669年)》。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是,唐朝(  )

A.设立 河西四郡 治理西北地区B.边疆地区管理与内地完全一体化C.都护府是边疆主要管理机构之一D.对吐蕃地区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4.

下图为某学者绘制的《宋代救济体系示意图》(局部)。由此可知,宋代社会救济体系的特点有(  )
①以民间救济为主体 ②救济的方式多样
③救济体系较为完备 ④防灾救灾相结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相符的是(  )

材料

结论

A

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租庸调制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

B

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两税法的实行使均田制遭到破坏

C

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一条鞭法使明朝政府完全实现了白银货币化

D

人丁虽增,地亩并未加广。应令直省督抚将见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其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

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减弱

6.

下图是北京四合院和福建客家土楼示意图。可以看出,这两种建筑(  )
①体现了民居的地域差异 ②布局规整,讲求对称
③以石块和砖为主要材料 ④反映了传统文化习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对下表理解正确的是(  )

时间

晚清政府机构改革大事记部分

1901

应西方列强要求,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1903

设立商部主管全国经济发展,其地位仅次于外务部,位于传统六部之上

1906

改户部为度支部,管理银行、借款、财政预算等诸多事务

1907

设立统一管理全国海关事务的税务处,但因外国人的破坏没有收回关税主权

1911

仿照西方建立责任内阁

①清政府推行改革的目的是挽救统治危机 ②外务部的设立体现了国家的独立与自主
③机构改革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 ④列强干预中断了清末新政机构改革历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下表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站名

车到分秒

车开分秒

停车分秒

三元里

-

2815

六合路

3125

3155

30

华清街

3550

3655

15

青年会

405

4050

45

怡园

4555

4635

40

六渡桥

5545

5615

30

宝善街

585

5850

45

居仁门

10120

10145

25

硚口

10430

A.汉口开始成为 甲于全楚 的商业巨镇B.公共汽车是汉口市民最主要的出行工具
C.我国公共汽车制造业已经取得辉煌成就D.时刻表有助于人们形成准确的时间观念

9.

1958年7月,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就,毛泽东创作了《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中写道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

A.体现了政府对人民健康的高度关注B.促进中医博大精深理论体系的形成C.标志着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的建成D.完善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10.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这一时期,中国(  )

A.与美国签署了《中美建交联合公报》B.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C.与东盟建立了 10+1”领导人会议机制D.主办了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11.

中古时期,欧洲人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的居民,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德意志人。此现象说明这一时期(  )

A.各文明之间交往和交流较少B.庄园经济有自给自足的特征C.西欧人的国家观念十分淡薄D.宗教伦理具有社会教化功能

12.

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在学习中国科举制度的同时超越了中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西方国家借鉴中国科举制,建立了现代文官制度
②对中国科举制度的学习和借鉴促进了德国的统一
③现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利于提高西方国家治理水平
④长期实行科举制度是晚清被西方超越的根本原因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13.

某国际法规定: 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 该国际法是(  )

A.《威斯特伐利亚和约》B.《万国公法》C.《非战公约》D.《联合国宪章》

14.

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评价曼彻斯特时说: 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里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这段话(  )
①肯定了工业革命的进步 ②指出了英国社会的前景
③分析了文明退化的原因 ④反映了城市污染的情形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5.

1895年纽约州通过了《面包房法案》,禁止面包房老板让雇工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1905年,面包房老板洛克纳违反该法律,法院对他处以50美元的罚金。他不服判决,提出上诉。最高法院判定他胜诉,因为法官认定,对于自己的事务签订合同的普遍权利是由宪法第14条修正案所保护的个人自由权的一部分。这表明美国(  )

A.司法实践遵循先例B.联邦宪法是司法最高依据C.法官作用极其有限D.法律充分保障了劳工权利

二、材料阅读

16.

中国古代早期户籍。(10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快速提高,农耕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集体生产的形式被逐渐打破,土地所有制也开始向私有化的方向发展,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出现。这一时期,各诸侯国为确保自身的生存及发展,就必须尽可能控制更多的人口壮大自己的军事力量。所以,各国在进行政治改革和制度建设过程中,带有集中化性质的户籍制度开始形成。

——摘编自张琳《行政学视阈下户籍制度产生原因透析》

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产生的背景。(6分)
(2)阅读材料二,指出①②文献史料的类型,并说明它们的史学研究价值。(4分)

17.

中国古代法律。(12分)
材料一
夫自轩辕以来,代有刑官,而五刑之法渐著,其详弗可复知。逮魏文侯师于李悝,始采诸国刑典,造《法经》六篇。汉萧何加以三篇,通号《九章》。曹魏刘劭又衍汉律为十八篇。晋贾充又参魏律为二十篇。唐长孙无忌等又取汉魏晋三家,择可行者,定为十二篇,大概皆以《九章》为宗。历代之律,至于唐亦可谓集厥大成矣。

——【明】刘惟谦等《进大明律表》

材料二
明代法律形式包括《大明律》《大诰》和榜文等。
《大明律》吸收了《唐六典》《元典章》以职官分类编制法典的长处,创立了以六部分类的新体例。《大明律》共七篇, 名例 以下,分别为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和工律六篇。其在定罪量刑上侧重尊君。《大明律》文字浅显、通俗易懂,实用性较强。
《大诰》是由朱元璋编订的特别法。朝廷规定,每家每户都要有一本《大诰》。如家里不收藏《大诰》、不遵守《大诰》,要 迁居化外,永不令归 。读书人要向普通百姓宣讲《大诰》,科举考试也要从其中出题。
榜文是明初一种文告形式的单行法规。朱元璋创造了 教民榜文 之类的普及政教法令于民间的制度,让 里老人 宣讲简明扼要的 圣谕 ,即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并把这些内容刻石立碑,以为教民之用。

——摘编自朱勇主编《中国法制史》

(1)结合所学,给材料一中法律编纂的历史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初年立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中国铁路的发展。

时间

中国铁路发展概况

18761911

1876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由英国怡和洋行擅自修筑,次年被清政府赎回后拆除。1881年,开平矿务局为便利运煤,修建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这是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1889年,清政府制定官办铁路、借债筑路的政策,设立了中国铁路总公司。1909年竣工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大肆掠夺中国铁路利权。到1911年,由外国人控制的中国铁路里程近9000千米,占总里程数的90%以上

19121949

民国初年,中国一度出现筹办铁路的热潮。1915年,北洋政府继续借债筑路,铁路利权进一步丧失。1928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修建铁路甚少。整个民国时期共建成铁路约1.7万千米

19492022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统一接管铁路,集中力量组织铁路建设。到1978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5.17万千米,路网质量和布局有较大改善,铁路连通了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19782022年,我国铁路快速发展,先后开通了大秦、青藏等铁路干线。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到2022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4.2万千米,稳居世界第一。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并积极走出去,在众多国家开展高铁项目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阐释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

19.

法国三级会议。(11分)
中古时期,法国市民阶层力量逐渐壮大,他们渴望统一,为寻求王权的保护,以金钱和武力支持王权。1302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召集了有市民代表参加的 三级会议 ,商议与罗马教廷对抗事宜。这次会议有高级教士、贵族和市民上层(各城市有两名代表)三个等级的代表参加,各等级均持有一票表决权,但实际上市民阶层总是处于少数地位,农民和城市平民更是被排斥在等级机构之外。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三级会议由国王召开,也由国王决定解散。百年战争期间,王权出现危机,三级会议频频召开。此时第三等级力量壮大,提出了一系列争取权利的条件,比如允许会议代表参加御前会议和行政管理,三级会议有权每三个月自行召开一次会议等等。到18世纪时,三级会议的代表向国王发难,逐步演变成国民会议和制宪会议。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法国三级会议的产生与发展。(11分)

四、材料阅读

20.

哥伦布交换 。(10分)
材料一
哥伦布交换 指的是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 哥伦布交换 比早先的物种交流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因为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巧克力最初来源于中美洲热带雨林中野生可可树的果实可可豆。传入欧洲后,经过欧洲人的开发利用,它由饮料又发展成一种代表欧洲饮食文化特色的食品。

时间

主要史事

1492

哥伦布把从美洲带回的可可豆作为礼物献给西班牙国王和王后

1527

西班牙探险家赫尔南多·廓特兹从阿兹特克贵族那里发现了巧克力的饮用方法并带到西班牙,巧克力在贵族中倍受推崇。此后,西班牙人开始在新大陆广袤的殖民地发展可可种植业

1606

西班牙人安东尼奥·克来提将巧克力传入意大利,此后巧克力制造工艺的秘密开始传往欧洲其他国家。这时巧克力价格不菲,成为一种财富的象征

1828

荷兰人科恩瑞德·凡·胡登发明了一种把可可脂从可可豆中提取出来的螺旋挤压机,可以去除可可中的酸味和苦味,生产出更柔软、更甜的巧克力饮料,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巧克力的价格

1847

发明家通过在巧克力饮料中加入可可脂,成功地生产出了可咀嚼的巧克力块

1876

牛奶巧克力问世。巧克力由奢侈的饮料变成了一种高能量食物,在西方被人们大量购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 哥伦布交换 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6分)
(2)阅读材料二,概括16至19世纪巧克力在欧洲传播的特点。(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