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四川省眉山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15+3)【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8 浏览数:165

一、单选题

1.

2023年9月26日,香港故宫博物馆 凝视三星堆—考古新发现 的特别展览,齐聚出土自成都平原三星堆、金沙和宝敦等遗址的120件珍贵文物,包括距今2600至4500年的青铜器、金器、陶器等。该类器物在当时主要用于(  )

A.艺术欣赏B.生产生活C.商品销售D.人牲殉葬

2.

《史记·秦本纪》一篇 求贤令 记载“……寡人(注:孝公)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由此可佐证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孝文帝改革B.王安石变法C.商鞅变法D.戊戌变法

3.

汉初统治者,在国家治理方面 汉承秦制 但又 惩亡秦孤立之败 ,在地方实行两种制度并行。这里的 秦制 是(  )

A.行省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4.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优秀文化遗产,这一思想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维护国家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儒家思想受统治者重视的原因是(  )

A.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B.董仲舒对儒学改造C.儒家思想不断适应封建统治需要D.皇帝任用儒生做官

5.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专门颁发诏令,将马球作为军队训练课目之一。皇帝的禁军 神策军 连提拔将领都以球艺高低来决定。除了武士酷爱马球运动外,新科进士及第后,也会在长安月灯阁打马球庆贺。在宫廷、军队盛行马球影响下,一些宫女及富家女子也以驴代马,挥杖击球。这反映了唐朝(  )

A.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B.休闲体育受到全民推崇C.豪迈奔放的时代气息D.因马球运动而走向衰落

6.

在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方面,两宋至明代都延续了唐设立的武举,且两宋……士人有能力应进士举者,不屑于应武举,明弘治六年(1493)规定:武举 六岁一行,先策略后弓马……”武举只是补充形式。由此可知,宋明两代的治国方略为(  )

A.文武兼备以武为主B.崇文抑武C.重视骑射文化传统D.武学融入官学

7.

在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方面,清朝政府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根据这一政策,清朝统治者在西藏地区采取的措施是(  )

A.册封达赖和班禅B.设立盟、旗两级单位C.推行猛安谋克制度D.设立澎湖巡检司

8.

1857年3月,马克思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一文中写道: 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材料反映的侵华战争为(  )

A.八国联军侵华B.甲午中日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列强瓜分中国

9.

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1904年8月31日)中指出,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由此可知孙中山此时(  )

A.已经形成三民主义思想B.已在规划具体革命目标C.已在领导辛亥革命D.已经高举新文化运动旗帜

10.

有研究数据表明:“……中国抗战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占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按照1937年的比价,中国官方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损失达5000亿美元;日本投降前夕日军在中国战场的兵力为186万人,其海外兵力为358万人,在华兵力占其海外总兵力的50%以上……”等等,这些说明了中国抗战(  )
①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1.

抗战胜利后,中国民盟在《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中号召: 我们坚决地要求民主 ;在《中国民主同盟纲领》中主张: 民主国家以人民为主人 ;中国民进在《中国民主促进会对于时局的宣言》中强调: 只有人民有力量,国家才有力量 等,这些言论(  )

A.推动抗战走向胜利B.反映当时人民心声C.助推国共北平谈判D.得到国民党的支持

12.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道路时期。下列与之相符的历史史实是(  )

A.三线建设增强国防力量,使中西部地区全面发展B.成功召开 八大 ,提出 四个现代化 战略目标
C.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成功发射神舟号系列飞船D.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超过4万千米,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5.5万千米,世界港口吞吐量前10位里面中国占有7席,全国农村地区基本实现了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这些建设(  )

A.得益于党的正确领导B.体现我国重视人民民主C.完全满足人民出行需求D.反映我国科技世界领先

14.

21世纪以来,中国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热点问题,推动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生效,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提出 一带一路 倡议。这些措施反映了我国(  )

A.维护雅尔塔体系B.融入经济全球化C.深化改革开放D.参与全球治理

15.

陆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钱学森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等格言广为流传,它们都蕴含了(  )

A.耕读传家的理想B.格物致知的探究C.家国天下的情怀D.无为而治的理念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重大发展。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

——《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8分)
材料二
唐都城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新罗、日本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它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唐朝后期,不少经海路来华的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中外历史纲要》(上)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6分)。
材料三
自明朝后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中外历史纲要》(上)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上面四组图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不断走向成熟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从四组图片中任选两组,予以论证。(要求:角度正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达清晰)

四、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材料一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 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

——摘编自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的建交方式。(4分)
材料二
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最早是为了处理印度与我国西藏的关系问题,后来随着中国在外交事务中的广泛倡导运用,以及原则本身所独具的理论和实践魅力,而逐渐被作为处理国际事务的准则性价值理念。 五项原则 发展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经过无数次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检验,……自然而然成为新时期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价值基石。

——摘编自李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2分),指出20世纪50年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下中国参加的两次国际会议(4分),并简述在这两次会议上中国所做出的贡献(4分)。
材料三
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这为80年代更为多样化的关系创造了条件。第一,由于双方最高层达成了谅解,为双方领导人经受反复的挑战和压力创造了基础,更重要和更深层的关系最终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第二,向美国开放,为中国更为全面地介入现存的国际体系铺平了道路。中国进入联合国……中美关系的改善无疑加速了这一进程。

——摘编自【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的具体史实(3分),指出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当今中国提供的解决方案(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