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南省南阳市六校联考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37

一、单选题

1.

在三门峡灵宝西坡遗址,考古工作者除发现5300多年前的耒耜、陶器、骨器、石器遗物外,还发掘出一座室内面积达200多平方米的大型房址。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

A.人们过着定居生活B.国家初具雏形C.畜牧业发展的迅速D.灌溉农业发达

2.

秦朝在咸阳设官邸学校, 赵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习数年 。有些郡县设置 学室 ,一个叫 学室 成员因 识名物,明法令 ,经考核后被任用为吏。这说明秦朝(  )

A.在各郡县推广学校教育B.注重 以法为教 C.重视子女教育成为习俗D.实行 吏师 制度

3.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注重积累生产经验,不断改进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以下生产技术最早出现于汉代的是(  )

A.弓箭射猎B.木筏出游C.二牛一人犁耕法D.驯犬狩猎

4.

汉代开通的丝绸之路贯通亚、欧和北非;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元朝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形成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及境外的驿路交通网。元朝的驿路建设(  )

A.继承了唐宋重农抑商的传统B.便利了商贸和文化的交流C.加强了对境内各行省的管理D.促进了国人对海洋的探索

5.

图1是发现于豫北的一通石碑碑刻。对石碑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卫辉府汲县

山西泽州建兴乡大阳都,为迁民事系汲县西城南社双兰屯住里长郭全、下人户一百一十户。

甲首朱五、口大、陈秀、郭大、王九、赵一、侯张口、吕九、呂入、吕十一、……下同,刻着7排甲,每排11

维大明洪武二十四年仲秋 月 日碑记

石匠王恭

图1

A.里甲是明政府最基层的行政机构B.明朝政府向河南移民始于15世纪C.里甲的110户村民出自一个家族D.郭全率里甲110户从山西移民河南

6.

清光绪十七年,康有为以 激励气节,发扬精神,广求智慧 为宗旨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招纳学生数百人,与之纵论天下大事,究其东西方典章制度的沿革及得失,甚至以近世欧洲之史例为佐证。这表明,康有为认识到(  )

A.解放思想和变法改良是时代使命B.培养有识之士实施教育救国C.增强民族革命意识成为中国出路D.甲午战败震撼了中国的社会

7.

图2为民国初年的漫画《未来之北京》。该漫画(  )

图2

A.反映了国民党内部力量的涣散B.号召民众团结起来反对袁世凯复辟C.抨击了袁世凯解散国会的行径D.指斥军警破坏《临时约法》的落实

8.

二战后,赴印度游学的浙江学者周祥光到印度中央政府出版署任职,翻译并编辑多种中文书刊,后又长期担任阿拉哈巴大学汉学系教授。周祥光的这些经历(  )

A.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B.推动了中印两国邦交正常化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助推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这些阐述意在(  )

A.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理念B.推动世界改善治理体系C.推动国人铸就民族精神D.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0.

2023年河南省直医疗机构接入河南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与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对接。借助互联网,民众可以逐步实现居家诊疗、看病购药等需求。这表明(  )

A.河南基础医学领先于全国B.科技助推了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C.医疗卫生机构职能的转变D.卫生体制改革改变了民众的生活

11.

他们处于刀耕火种阶段,在热带雨林的一块地方耕作两三年后便会迁徙到别处。居住的圆形公共居所内也不分隔间,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区域。 据此推断,同属于该地区创造的文明是(  )

A.浮动园地的耕作者B.纸莎草丛的狩猎C.马丘比丘的宫殿、神庙和给排水设施D.羽蛇神金字塔

12.

6世纪中期,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为恢复罗马帝国的荣耀派兵远征北非和意大利,但在542年被迫中途停止。这一变动发生的背景是(  )

A.封君封臣权力的膨胀B.意大利民族国家的兴起C.阿拉伯帝国逐渐崛起D.鼠疫造成帝国人口锐减

13.

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形成,欧洲人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往往只能以紧缺的金、银等贵金属交易。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丝路贸易遭到奥斯曼帝国阻断B.英国东印度公司加紧殖民扩张C.亚洲国家以自然经济体制为主D.欧洲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

14.

在英国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数以万计的清教徒、天主教徒、罪犯等被迫越过大西洋,移民北美地区。这些移民活动(  )

A.推动了殖民扩张和对外贸易的发展B.促成了印第安人对英国文化的认同C.缓和了资产阶级与新贵族间的矛盾D.引发了华工被运往美洲的苦力贸易

15.

1950年,印度宣布独立时把英语和印地语共同作为官方语言。后来印度国内曾有过废除英语官方地位的意见,但因为印地语在印度国内的接受程度始终不高,如果把英语废除,印度会面临国内真正没有通用语的局面。这一现象反映出印度(  )

A.在二战后民族意识高涨B.被英国殖民扩张改变了族群结构C.民族文化认同的迫切性D.由受过英式教育的上层精英统治

16.

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美元霸权下的固定汇率制度存续了26年。1971年尼克松宣布终止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兑换比率后,美国更加强化了美元的权力。这是因为(  )

A.英法意等欧洲国家综合国力的下降B.浮动汇率制利于美元自我定价币值C.美国稳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需要D.美元霸权的建立与固定汇率值无关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唐都长安——中国古代京城建筑的典范,被认为位于天下的中心。高大的京城城墙内设置了四个部分:皇帝及其家族居住的宫城、政府办公场所和军事指挥场所及社稷坛所在的皇城、两个市场和按网格状排列的作坊及居民区。宫城和皇城与居民区被超过10米高的城墙和更高的城门分开,未经许可没有人可进入皇城和宫城。紧靠皇帝住处而居的是贵族,他们居住在靠近皇城附近有两层或三层的宫殿中,紧邻他们的是拥有受人尊敬的家族谱系的家族。相邻而居的是社会等级的第二级一富裕的商人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们,包括佛教寺庙和其他宗教机构的重要成员。平民的房屋数以万计,但他们都不被看作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严格的阶级界限一贵族不与官员比邻而居,官员也不与平民一起生活一从城内各管辖区(城坊)的方位和大小中可以看得出来。
材料二
与早期的王朝不太一样,北宋的东京不仅是一个都市型防卫城堡,而且把原先生活在郊区、老城的人口纳入城市进行管理。这些官员、商人、工匠等都能在城市自由定居,在他们买得起的地方建造房屋。城市没有南北向的轴线,也没有由城墙确定边界,街道布局也不规则,门朝大街而开、各种形状的房屋被街巷连接起来,坊市不分,宵禁时间不断被延迟,城市人口在1103年达到130万一直到19世纪为止仍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德】迪特.库恩《哈佛中国史4.儒家统治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都长安城市布局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唐宋时期都城职能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都城发展的共同影响。(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1

17世纪

从晚明到清朝中期,有80名来华耶稣会士对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大炮铸造法、历法、绘图、算术、天文、代数、几何、地理、艺术、建筑和音乐。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汤若望、徐光启等编订《崇祯历书》,熊三拔、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李之藻、傅泛际合译《谈天》亚里士多德著。与此同时,耶穌会士也将中华文明介绍到了欧洲

18世纪

百科全书派领袖狄德罗认为儒学的政治伦理是支撑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之存续的不可战胜的力量所在,盛赞孔教不谈奇迹,不言灵感,纯粹不脱离伦理学政治学的范围孔子教义以保存天赋的理性为圣人的特质,以补充天赋的理性为贤人的特质

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是欧洲人中最大的中国赞美者。他认为儒学是世界上最好的、最合于理性的哲学。中国的孔子及儒学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理性宗教哲学宗教的典范

19世纪

林则徐钦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令》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李善兰翻译《方圆阐曲》《垛积比类》;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和《法意》即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马君武翻译《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

根据材料,提取中学西传及西学东渐各一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一战 后随着殖民体系瓦解,广大亚非拉国家摆脱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被掠夺奴役状态,实现了政治、经济独立和国家自主发展,但经济弱势的地位没有根本改变。西方国家依托其先进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在全球政治治理中占据优势,拥有更多话语权。进入21世纪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一方面广大发展中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约85%,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根据2018年7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上的数据: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80%。按汇率法计算,这些国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接近40%。另一方面,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成 一超多强 格局, 一超 多强 进行着激烈的博弈,一方要打造单极世界,其他方要推进多极化。近30年过去了,多极化不断推进,单极 梦想 日渐遥远,中国、俄罗斯、欧盟、印度等已成为重要的多极力量。

——摘编自刘建飞《把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1)根据材料,分析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 的本质及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面对这一 大变局 作出的应对措施。(6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I7世纪下半叶有关河流通航的努力和立法活动明显增多。1660—1700年,在43项河流通航议案中,有18项获得议会通过。1600—1660年,英格兰通航河流至少有685英里,到1700年则超过了960英里。四轮马车的普及以及运输服务的进一步专业化使陆路交通的变化更为显著,1605年前英国的四轮马车只在少数几条线路(如伊普斯维奇、剑桥、坎特伯雷等)使用,1610年后已普及成为当时陆路主要交通工具。17世纪早期,伦敦与地方城镇之间开始有了定期运输服务。1637年约翰.泰勒《运输人指南》中提到,大约200个城镇至少每周有从伦敦始发的固定班次。1637—1680年,伦敦运输服务班次增加了36.5%,1680—1715年增长了164.3%。

——摘编自沈琦《英国城镇化中的交通因素》

材料二
在现代交通体系建设方面,伦敦曾蝉联世界全球交通最佳城市,其安全、环保、高效、复杂的的综合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有突出的伦敦特色。2003年伦敦交通局采用全球定位技术与选择性车辆识别系统,实现了公交车和红绿灯的双向交流,更加灵活科学的对路口车辆行驶情况进行即时管理并开始对除了紧急救援车辆之外的其他非公交车辆实行缴费制度,对进入中心城区的113条道路及8座桥梁征收入城(交通拥挤)费,管制限制时间为周一到周五上午7点至下午6点半。2008年以来多次提高入城车辆尾气排放标准,对不符合标准且不享有豁免权的车辆按规定罚款,罚款金额是正常收费金额的数倍,并且限期在14天内缴付。

——摘编自张力《伦敦现代城市交通体系建设与交通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世纪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工业革命爆发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1世纪伦敦得以蝉联世界全球交通最佳城市的原因。(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