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卫辉府汲县
山西泽州建兴乡大阳都,为迁民事系汲县西城南社双兰屯住里长郭全、下人户一百一十户。
甲首朱五、口大、陈秀、郭大、王九、赵一、侯张口、吕九、呂入、吕十一、……(下同,刻着7排甲,每排11户)
维大明洪武二十四年仲秋 月 日碑记
石匠王恭
图1
图2
二、材料阅读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德】迪特.库恩《哈佛中国史4.儒家统治时代》
三、开放性试题
表1
17世纪
从晚明到清朝中期,有80名来华耶稣会士对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大炮铸造法、历法、绘图、算术、天文、代数、几何、地理、艺术、建筑和音乐。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汤若望、徐光启等编订《崇祯历书》,熊三拔、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李之藻、傅泛际合译《谈天》(亚里士多德著)。与此同时,耶穌会士也将中华文明介绍到了欧洲
18世纪
百科全书派领袖狄德罗认为儒学的政治伦理是支撑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之存续的不可战胜的力量所在,盛赞“孔教不谈奇迹,不言灵感,纯粹不脱离伦理学政治学的范围”“孔子教义以保存天赋的理性为圣人的特质,以补充天赋的理性为贤人的特质”
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是“欧洲人中最大的中国赞美者”。他认为儒学是世界上最好的、最合于理性的哲学。中国的孔子及儒学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理性宗教”或“哲学宗教”的典范
19世纪
林则徐(钦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令》;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李善兰翻译《方圆阐曲》《垛积比类》;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和《法意》(即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马君武翻译《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
四、材料阅读
——摘编自刘建飞《把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摘编自沈琦《英国城镇化中的交通因素》
——摘编自张力《伦敦现代城市交通体系建设与交通治理的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