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浙江省绍兴会稽联盟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24+3)【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7 浏览数:297

一、单选题

1.

郑州商城遗址是商朝早中期都城遗址,遗址城内东北部发现宫殿建筑基址多处,预估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城平面为长方形。城中还有小型房址和水井遗址。城外有居民区、墓地、铸铜遗址及制陶制骨作坊址等。对于商城认识正确的是(  )

A.反映出商朝营建城市成为制度B.商王直接控制这个区域C.体现城市的布局受宗法制影响D.宫殿位于城市的中间

2.

据《后汉书》记载: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中朝成为中央行政中枢B.尚书台成为新的行政中枢C.中书省总理全国的政务D.内阁是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3.

汉代,葡萄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唐朝有王翰的传世名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与葡萄同一时期传入中国的农作物是(  )

A.苜蓿B.番茄C.玉米D.辣椒

4.

北周以来朝中贵要多为行伍出身,如:公卿类多武将、刺史多任武将、功臣多为本州刺史,以致功臣任职,牧州领郡者,并带戎资,蔑视文人的风气十分严重。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隋唐时期采取的措施是(  )

A.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B.开设贤良文学为特科C.以道德、才能评定资品D.设秀才、进士为常举

5.

2007年打捞起一艘中国古代的沉船,出水的瓷器从烧造技术看有支钉叠烧法、匣钵单烧法。由此判断该船可能是以下哪一时期的(  )

A.秦汉B.魏晋C.唐宋D.战国

6.

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有着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而且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丰富。2015年,屠呦呦从青蒿中分离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对人类防治疟疾发挥了巨大作用,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的成就受到以下哪一中医著作的启发(  )

A.《黄帝内经》B.《本草纲目》C.《伤寒杂病论》D.《肘后备急方》

7.

如图为我国某一时期管理边疆民族事务机构的组织架构图,该机构是(  )

A.理藩院B.提督四夷馆C.鸿胪寺D.宣政院

8.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上海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推动近代上海城市化的因素不包括(  )

A.轮船招商局的建立B.上海沪嘉高速的开通C.引进先施百货公司D.中国通商银行的创办

9.

有学者评价中国某部法律时说:它确立起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从法律上确立了民主共和思想观念的正确性,为20世纪初亚洲各国中最民主、最有影响的民权宪章。这是因为该法律(  )

A.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性质B.在法律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C.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意义D.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0.

有学者指出:这个缓慢而稳步地发展经济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政策,也反映在北京的外交态度方面。的确,它在这个时期所强调的和平共处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下列选项可以成为其论据的是(  )

A.中日邦交正常化B.与法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C.中美关系正常化D.与英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11.

根据如图提供的相关信息,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该口号为 五讲四美三热爱 ②精神文明建设了取得新的成就
③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 ④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2.

如图是绍兴地铁1号线末班车运营时刻表。关于绍兴地铁的开通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进城市经济繁荣B.推进市区面积扩大C.便利居民工作生活D.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13.

农业生产各要素必须作为整体置于特定的人地关系与环境条件下进行考察,透视传统农业技术自身内在的适应模式。从该视角审视世界原始农业发展的意义是(  )

A.推动科技发展B.孕育多彩文明C.催生社会变革D.改善生存条件

14.

《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编》和《查士丁尼新律》,在12世纪统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关于该法律,认识正确的是(  )

A.成书于罗马共和国时期B.是英美法系的基础C.是古罗马法律最高成就D.印度是其代表国家

15.

在亚非欧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的是图中哪一地区(  )

A.①B.②C.③D.④

16.

神圣的王权诞生于王朝统治者和教会之间的契约。教会与统治者共享训练有素的人员,也共享他们提供的专业知识和服务,并且在宗教问题和神圣权力仪式上,教会向统治者提供咨询意见。相应地,教会希望统治者维持基督教的认同,保护教会,促进正义与和平。这表明(  )

A.教会强化对人们的控制B.王权与教权长期并立C.封君、封臣制度的形成D.王权进一步得到强化

17.

从1601年的《济贫法》到1802年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保障法案,再到1834年的《新济贫法》以及其后一系列社会保障立法,无不是两个阶级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结果。资产阶级总是在限度内最大化的追求利益,工人阶级也同样最大限度的争取本阶级的利益,因而长期的斗争与妥协逐渐产生了一整套相互妥协的产物,即社会保障制度。材料意在强调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A.促进了社会发展B.改善了人民生活C.加重了国家负担D.缓和了社会矛盾

18.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革命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为消除饥饿、保障人类的粮食安全创造了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农业产业化保障食品安全B.水产是从海水养殖向淡水养殖发展C.化肥的使用不会造成污染D.技术进步使粮食储备向智能化转变

19.

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成为西欧和东亚、南亚之间最近的水上通道;1914年通航的巴拿马运河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距离。这些国际运河的修建(  )
①推动环球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②改变了世界航运格局
③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成本 ④成为了大国的角力场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0.

岳麓书院藏秦简《秦律令》(一) 田律 规定:诸乡的负责人征收的租赋都要在年终前交清,如未交清或者欠其他县官的债,要报告给主管的县官;如果满三十天仍未能交清或逃亡不交的,则诸乡负责人要罚赀一甲。诸乡负责人是指(  )

A.啬夫B.游徼C.三老D.亭长

21.

自然、法律和造物者对人都是公平的,妇女在生活、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上具有和男子相同的权利。下列史实中有利于保障妇女权利的是(  )

A.雅典民主制度B.北洋政府文官考试法草案C.罗马共和制度D.南京国民政府《考试法》

22.

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发出了 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的指示,全国各地农村涌出了大批赤脚医生。他们来自医学世家者或是高中毕业生且略懂医术病理者。经县一级的卫生学校进行短期培训,结业后回到乡村,即成为赤脚医生。由此可见赤脚医生的出现(  )

A.促进深入村镇的医疗网的形成B.标志着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C.得益于全国性政治运动的开展D.解决了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

23.

如图是法国画家让·诺格雷于1680年创作的《路易十四一家》,符合该君主历史作用的是(  )

A.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B.促进欧洲民族意识觉醒C.使得法国王权达到顶峰D.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

24.

16世纪中叶,西班牙经营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坚固、快速和装备精良的西班牙武装商船 马尼拉大帆船 ,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形成墨西哥——马尼拉——中国的太平洋航线,又称 银丝对流 。关于该条航线理解正确的是(  )

A.得益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B.使得澳门成为新的国际贸易枢纽C.是一条鞭法产生的动因之一D.促进北美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辽、夏、金在中央以三省六部、枢密院、台谏为核心,行政、军事和监察并立的政治架构,并设置寺、监、院等各类机构;在地方,设置路、府、州、县。成为辽、夏、金统治者摆脱旧有部族体制,构建君主集权王朝体制的理想模式。辽、宋、金等政权均构建了具有包容性的多制度、多层次国家治理体系,从而能够有效统合政权内部的各民族,并在此基础上追求 大一统 。各政权均将共同秉持的 天下秩序 理念落实到国家治理的具体实践之中,深刻展现出了中华文明发展的统一性。

——摘编自黄纯艳《从有宋一代政权格局透视文明统一性》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大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呼应了各民族团结共建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要求。党倡导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并建立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各级民族自治地方。规定各级 民族自治地方 是国家的一级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的管理由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则是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和国家统一建设的制度安排。新中国成立后之所以在少数民族中间进行民主改革,就是为了满足广大少数民族人民翻身做主人的政治愿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我们要研究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研究民族政策和民政工作如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增添新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朱伦《从历史视野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独特内涵》

(1)根据材料一,归纳辽夏金政权发展的共性;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对推动统一多民族发展的贡献。(7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的作用;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归纳中国民族工作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10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英国的现代化初步完成于早期现代(16—18世纪),两次革命使英国告别了封建制度和农业社会。英国在早期现代捷足先登,成为原生性现代化国家。主要原因在于英国传统体制的变革遵循了 自下而上 的道路。商业化极大地改变了作为传统社会根基的英国广大农村。从14世纪以来,英国的贵族和劳动者出现分化,产生乡绅和城乡中产阶级为代表的新兴阶层,其中的乡绅和农村中产阶级仅见于英国。一个庞大而昌盛的中产阶级的成长,某种程度上既是现代性的起因,也是它的结果。

——摘编自徐浩《自上而下:英国原生性现代化起源》

材料二
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的大国,也是第一个呈现衰落特征的现代西方工业国家。英国的繁荣依赖于两个十分重要的条件,一是其控制殖民地的能力,二是其他国家的工业落后于英国。随着英国海外的殖民扩张,英帝国的领地遍及全球,成为所谓的 日不落帝国 ,这固然增强了英国的实力,同时也潜伏着无法有效控制其领地的危机,英国的殖民统治唤醒了当地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英国海军崛起和衰落与英国经济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技术进步以及洲级大陆的工业化,海权逐步让位于陆权。马歇尔提出: 英格兰将来在世界各国中所处的地位必定取决于其保持工业领先地位的程度。她不可能是唯一的领导者,但她可以是领导者之一。 在1870年以后,其高峰已经过去,英国开始被美国、德国等后起的工业化国家超过。

——摘编自陈晓律《近代英国兴衰的历史轨迹》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必由之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贸易繁荣、投资便利、人员流动、技术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带动了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我们主张经济全球化应当是普惠的,就是顺应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诉求,解决好资源全球配置造成的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失衡问题,使发展既充分又平衡,推动形成有利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的全球化。在相互依存已无处不在的今天,各国既要发展好自己,也要思考如何同世界的发展平衡共进。要共同做大并公平分好经济全球化 蛋糕 ,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都能参与并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繁荣。

——摘编自人民日报《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现代化的特征;结合所学,指出 两次革命 的内涵(6分)
(2)根据材料,分析英国衰落的原因;从世界货币体系演变的角度,概括英国衰落的过程。(7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趋势;根据所学,分析中国在金融领域如何 顺应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诉求 (5分)

三、开放性试题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观察两幅图片,提取关联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19世纪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