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表2
记载
出处
(晋)羊祜伐吴时,收割吴国百姓的谷子作为军粮,然后计其谷价,送绢偿还。
《晋书·羊祜传》
(魏)收田租亩(粟)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
《三国志·武帝纪》
(魏官)任嘏与人共买奴婢,各出八匹,后奴婢家来赎,时价值六十匹。
《三国志·王昶传》注引《任嘏别传》
(益州)丰,璋以米二十万斛……缯絮锦帛,以资(助)刘备。
《三国志·刘璋传》
图3
时段
主要高频词
1949~1979
剥削者、地主阶级、封建制社会、剥削阶级等
1980~1993
生产力、企业、资本主义、财政管理、工业、金融、商品、乡村等
1994~2019
市场经济、企业管理、工业化、制度变迁、贸易、市场整合等
图4
二、材料阅读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等
——据国家统计局《沧桑巨变七十载民族复兴铸辉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
三、开放性试题
视角
内容
中国的兵
兵是民族的基本问题。春秋以前军队是贵族阶级的军队,文武兼备。战国以降,兵日益走向职业化,沦为君主的工具。贵族精神衰落,爱国观念的逐渐消失,兵文化的缺失导致两千余年的中国社会没有真正的兵,这是民族文化基本精神的匮乏。
中国的家族
家族是社会的基本问题。春秋战国时代,大家族制度衰微,汉代把已衰的古制又恢复过来。大家族制度维护了社会稳定,但也抑制着公民观念的形成。大家族制度占主导,导致两千余年的中国社会没有真正的国民,这是基本秩序的混乱。
中国的元首
元首是政治的基本问题。秦汉以后,由于“君权”为首的元首真正长期作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导致两千年来的中国社会没有真正的政治生活,这是政治制度的弊端。
——摘编自雷海宗《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1938年)
四、材料阅读
——摘编自《司马光奏议》等
——摘编自《王安石全集》
——据张春英《“皇民化”运动及其影响》
——据《明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