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山西省大同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16+3)【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209

一、单选题

1.

在西周,天子是天下宗主,周王的嫡长子是天子的法定继承人。其余诸子或辅佐天子,或被授予土地成为诸侯,成为王室的 藩卫 。这反映了西周(  )

A.沿袭了前代的内外服制度B.受到了早期神权思想影响C.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D.形成了家国一体政治格局

2.

秦始皇把山东沿海一带的大批粮食运至北河(今内蒙古乌加河一带)。汉代时,漕粮由黄河中下游地区调运长安。隋开始,漕粮从长江流域转漕北上逐渐增多。元朝时,统治者又开辟了一条海运航线。这些变化(  )

A.缘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迁B.导致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分离C.主要基于自然地理因素考虑D.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兴盛

3.

在新旧《唐书》所载830名进士中,出身名族和公卿子弟者71%,而《宋史》记载北宋一至三品官中来自布衣者至北宋末已达64.44%,其中宋代宰相布衣出身者占比53.3%。这一变化反映了(  )

A.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B.政治人才选拔出现革新C.社会结构得到了新整合D.官员录取程序更加公平

4.

唐高宗时由宰相领衔编纂了《新修本草》,后世又称为《唐本草》。宋仁宗时,政府组织全国150多个州郡,将各地所产的药物绘制成图,连同标本送京,我国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绘制的药物图谱完成了。这些现象主要得益于(  )

A.社会发展需要的结果B.大一统政治体制C.儒学民本思想推动D.政府力量的支持

5.

据记载,辽南京(燕京) 城中凡二十六坊,坊有门楼 到元代大都城的坊不是封闭状态,都由若干条邻近街巷组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放松城市管理B.坊市制度被打破C.城市商品经济发展D.政治中心的迁移

6.

下表为宋至清法律教化的演变。这反映了(  )

项目

教化

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发展出理学,深入族规、家训之中。儒学人士撰写乡约,教化乡里,规范行为。

乡约宣讲朱元璋的“六谕,让百姓毋作非为。以《大明律》解释六谕,百姓若不遵守,则要受到处罚。

乡约宣讲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的《圣谕广训》,常引《大清律例》。

A.官方开始有意识地渗入乡约B.法律成为教化的素材C.封建社会主流思想逐步演变D.专制主义的不断强化

7.

明代史料记载: 东洋吕宋(今菲律宾),地无他产,夷人悉用银钱(来中国)易货,故归船自银钱外,无他携来,即有货亦无几。 这一现象促使中国(  )

A.政府经济政策进行调整B.商品经济蓬勃发展C.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萌生了新生产关系

8.

清朝前期,政府在西南地区只设置了五品以下的小土司,并且政府还在西南民族地区设立学校,让 土司子弟 苗民 与汉人一体考试。这些措施(  )

A.完成了该地区的改土归流B.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C.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激化了西南地区的社会矛盾

9.

1872年,李鸿章奏准设立轮船招商局,制订章程。次年委唐廷枢为总办,重订章程,计划募集资本银100万两,先募50万两,分为1000股,由华商认购,禁止洋商认购,亦不准华人转让洋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具有开放性与民族性的特征B.抑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C.促进了政府经济政策的松动D.增强了民族运输业的自信心

10.

1936年,中共西北办事处颁布了《西北苏维埃选举法》,对1933年中央苏区所颁布的选举法有如下改变:雇佣劳动在10人以下、资本在5000元以下之工商业主亦有选举权;在苏维埃政府及各革命团体工作积极努力的,无论其出身如何,亦可获得选举权。这一变化旨在(  )

A.实践武装割据思想理论B.适应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C.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巩固和扩大革命统一战线

11.

1997年,我国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提出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1998年,我国又修订了土地管理法;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正式提出18亿亩耕地红线,强调: 十八亿亩耕地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 这些政策(  )

A.确保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B.实现了我国粮食的完全自给C.有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D.促成了我国农业的均衡发展

12.

古罗马城内的政治中心是位于城市中心的帝国广场群,里面供奉着各位皇帝的神像和纪念品,可供市民进行参观和祭拜,具体的行政事务的办理位于城郊的皇帝府邸内。古罗马的城市布局(  )

A.缓和了社会各阶层的紧张关系B.削弱了国家对市民的人身控制C.推动了城市商业的繁荣D.体现了国家治理的特点

13.

诺曼征服后,英国王室及政府机构撰写文书使用法文和拉丁文,教会使用拉丁文,民众使用英文。英法百年战争期间,英国议会已着手将英文作为法律用语,1362年法务大臣首次在议会中用英文致开幕词。这一变化(  )

A.使民族国家意识开始兴起B.助推了民族国家的诞生C.导致宗教神权遭到了挑战D.基于重商主义发展需要

14.

近代欧洲,商品、粮食及综合交易所率先在比利时、荷兰、英国成立;意大利、英国先后创立银行;17世纪,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法国开办百货公司,之后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东印度公司等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在英国和荷兰成立。这反映出(  )

A.西欧商业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B.大西洋沿岸成为了世界贸易中心C.世界贸易出现了多中心化的趋势D.价格革命引起了商业革命的开展

15.

据记载,英国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超过农村人口,1881年城市人口已是农村人口的两倍。法国在1851年仅有3%的人住在经济发达的塞纳省,及至1911年,居住在这里的法国人已占法国总人口的10%。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工业文明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B.工业革命对城市化具有重要作用C.欧美各国都已完成工业化进程D.近代城乡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16.

下图为2000—2020年美洲、欧洲和亚洲商品出口占比发展趋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经济主导地位丧失B.新兴经济体成为世界贸易中心C.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D.经济全球化推动各国均衡发展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前期均田制下,户籍制度极为严密,其意义在于加强对 的控制以达到对土地、赋税的控制。唐朝中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要求获得更多的自由权,并随着乡村财富力量的崛起和贫富分化的加强,按丁计征的赋税制度和按身份等级配置土地资源的土地制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宋代户籍制度以控制民户财产为主,这有利于将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农民人身自由加强,为商品经营、城市发展提供了广大的自由劳动力。

——摘编自曹端波《唐宋户籍制度的变革与社会转型》

材料二
一条鞭法 的实施废止了以户丁为主征调赋役的办法,改以田亩为主要征调对象。黄册再也不能称作 赋役黄册 了,只具有人口统计的作用。赋役银由政府官收官解,里甲组织丧失了原有的征解税粮、编派徭役的功能。一些少田或者无田的农民逐渐减轻或者摆脱了徭役的压迫,获得了较多的人身自由。到清朝, 摊丁入亩 的推行,把丁银全部摊入田赋之中,延续了约两千年的人头税从此不再单独征收,劳动者人身不再成为赋役征发的依据,传统的人丁、土地双重的征发赋税标准演变为仅以财产(土地)为依据的单一赋税标准,这对清代前期以人丁编审为主体事务的户籍制度可以说是釜底抽薪,把一些卑贱地位的人列入平民户籍。

——摘编自王威海《中国户籍制度——历史与政治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自唐至宋户籍制度的变化,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户籍制度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户籍制度变革的认识。

18.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18世纪中期棉纺织业的发展,人们对动力的需求更加迫切,当原始动力再也不能继续满足日益扩大的需要时,蒸汽动力应运而生。在几乎所有工业全用上蒸汽机后,人们开始尝试把蒸汽机作为牵引力,用于改进原有的交通运输——运河。

——【意】卡洛·M·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受沪宁铁路借款权被英商攫取的刺激,江浙地区一些士绅和实业界人士等决意筹集资本,自主修筑铁路。1906年,浙江方面率先修建杭州至嘉兴段铁路。次年4月,在张謇的主持下,上海至嘉兴段也开工兴建。沪嘉铁路的修建,其意义不仅在于唤醒了国民的利权思想,从外人手中争回了路权,而且在于它把实业界的视线引向了铁路,以与列强对中国路权的攫夺相抗衡。沪杭铁路资本以商界为大宗,商界的投资又集中在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五府,皆浙江工商业相对发达地区。铁路的修筑,对沿线城镇民智的启迪影响颇大。1909年8月沪杭铁路全线通车,沿途观者如堵。

——摘编自戴鞍钢《近代江浙沪地区铁路修筑述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铁路建设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沪杭铁路建设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整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中国经济结构的特征,并说明理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