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四川省泸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5+3)【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8 浏览数:301

一、单选题

1.

西周时,村社居民每三年要更换一次耕地和住所,即所谓 换土易居 。春秋时实行的 履亩而税 则需要使农民和耕地的关系相对固定,于是出现 书社 ,即把村社户口土地画在版上。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

A.新的生产关系正在形成B.王室有了稳定可靠的税源C.新式耕作技术广泛应用D.井田制被土地私有制取代

2.

汉代的主要选才方式是 乡举里选 ,即由地方依据 乡望 士名 推举人才。曹魏时实行九品中正制,中正官由中央官兼任,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地方人才,获得资品的人才,由吏部授官。这说明当时的九品中正制(  )

A.有效避免了官僚腐败B.加速了门阀地主的衰落C.延续与发展了察举制D.改变了乡举里选的传统

3.

据《隋书》统计,隋文帝纳谏36件,拒谏5件,结果不明的有2件,纳谏率为84%;隋炀帝纳谏7件,拒谏10件,结果不明的1件,纳谏率39%,拒谏包括征辽东、巡幸江都、平定农民起义等重大事情。以上现象可用于研究(  )

A.社会矛盾影响谏议数量B.谏议与中央集权的关系C.科举制度影响谏官素质D.谏议与国家兴亡的关系

4.

宋代,政府对居所的称谓规定: 亲王曰府,余官曰宅,庶民曰家 。对房屋装饰、结构也有明确的要求,如 六品以上宅舍许作乌头门 凡民庶家,不得施五色文采为饰 非品官,舍屋许五架、门一间两厦 。这说明,宋代的房屋建筑(  )

A.突破坊市制度的限制B.布局设计整齐划一C.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D.旨在规范城市管理

5.

元朝1287年设置的辽阳行省,除设置路、县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万户、千户方式进行管辖;1307年设置的岭北行省,其下不置州县,地方行政按照蒙古传统的千户、百户等组织形式进行管理。这(  )

A.阻碍了游牧区域和农耕区域的糅合B.体现了地方管理的统一性和多元性C.增强了内地与边疆治理一体化趋势D.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

6.

据估计,清中叶全国集市总数至少可达22000—25000个,江南的市最为著名。广东广西等地贸易之所多名为 ,北方多称 是四川等地集市的称呼, 是作为码头的市,所谓 村市为墟,水津为埠 。材料表明(  )

A.海外贸易繁盛B.基层市场活跃C.长途贩运兴起D.商人群体形成

7.

下图为1878年—1917年(部分年份)中国海关进出口税洋商、华商所占比例的统计图。
上图可主要用来说明近代中国(  )

A.关税自主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经济结构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C.帝国主义攫取了中国的税务管理权D.列强扩大商品输出以抢占国内市场

8.

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在河南、安徽、湖北清编户口,规定:十户为甲,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抽选壮丁、编练民团,制定规约,进行 党化 教育。1934年,各省市陆续恢复保甲制,近代县域自治改革被中断。这表明,保甲制度的恢复源于(  )

A.土地革命冲击了地方统治秩序B.国民政府基层治理的经验不足C.县域自治改革不符合时代潮流D.国民政府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

9.

抗战初期,边区银行发行 边币 ,但在流通中仍主用法币。国民党借机搞法币贬值,稀释边区人民的劳动成果。此后,边区政府集中区域内的法币换购国统区物资,再将物资有计划的投向边区市场,并控制 边币 发行量和禁用法币。边区政府此举(  )

A.统一了国内货币的发行B.标志边区金融工作的完善C.有力地支持了抗日战争D.解除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10.

1950年7月,新中国政务院公布的《税政实施要则》中,列举了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税种,但并未开征。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颁布,我国个税制度开始建立。此后,个税法紧跟时代需求,到2018年,历经七次了修缮。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B.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C.国民人均收入的减少D.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

11.

梭伦执政时,鼓励外邦工匠移居雅典,并赋予他们公民身份。克里斯提尼执政后,只有年满18岁的男性村社成员才有资格成为公民。到伯里克利执政,明确规定,享有公民权的人,父母双方须是雅典公民。雅典公民身份认定的变化表明(  )

A.城邦呈现出开放的趋势B.雅典社会活力渐趋减弱C.公民是一个封闭的群体D.雅典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12.

1543年,路德翻译的德文圣经面世。随后,脱离了天主教会的西欧国家纷纷将本国的语言用作宗教布施和政治活动,本国语言也成为了诸如英法等 同质化 大国建立的纽带。本国语言的推广(  )

A.阻碍了国际文化交流B.强化了罗马教廷的统治C.增强了民族认同观念D.削弱了王权提升的基础

13.

1928年8月,美、法、日、德、印等15国签订《巴黎非战公约》,缔约各国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性质和起因,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解决。该公约(  )

A.维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国际体系B.反映了世界人民反对世界大战的理想诉求C.实践了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宗旨D.避免了帝国主义国家间冲突的爆发

14.

杜鲁门提出建立公共医疗保障服务,大资本家认为这是一个与共产主义有瓜葛的政策而抵制,故未能得逞;奥巴马提议政府经营保险公司也被批为 社会主义医疗 而失败。据此可知,美国(  )

A.意识形态决定医疗保障政策制定B.推行商业化的医疗保障制度C.公共医疗保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D.意欲大幅提升普通民众福利

15.

21世纪以来,基于人工智能和计算思维的数字史学勃兴,对传统史学构成挑战。学界普遍认为:数字史学的核心是技术,只有结合史学理论、正确的价值判断才能推动史学研究走向未来。这表明(  )

A.数字史学背离史学研究方向B.数字技术限制了史学的创新C.数字技术创新主导史学研究D.数字史学不可缺省价值判断

二、材料阅读

16.

大一统不仅是一种思想传统,也是一种制度形态。思想的大一统,最终仍要通过制度层面的大一统得以呈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周,史称三代,三代期间均有一统雄心,但只有周立之后,广为封建,才在政治上,并由政治而文化上实现了最初的大一统。这种一统之势,在社会管理方面形成以王室为中心、为正统的政治权力体系;在民族关系上,形成了以华夏为主体,融合各族群的统一民族形态;在地域上,基本统一了宜耕地带,形成以华夏地区,也就是中原地区为主体,延及广大农耕地区疆域,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耕文明;在文化上,以华夏地域为主体的中原文化成为其文明的主要形态,并融合了周边地带的有益元素,形成了容纳多样文化而又以中原文化为正统的文明。

——杜学文《大一统的形成与治理体系的完善——从华夏文明到中华文明》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古典大一统模式的基础上,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结合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创造性地发展出了新大一统模式。在这一模式的指引下,现代中国实现了有效治理和科学发展。其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立并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其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立足于中国的 土壤 ,创造了新型政党制度,是从古代专制社会到现代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其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终得以建立和发展。具体而言,更多地指向两个层面:一是在民族问题上,二是在统一问题上,即族群统一与疆域统一。这也正是大一统在社会主义中国最为明显的制度化表达。

——摘编自韩向臣、李龙《政治制度与政治文明:现代中国的新大一统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分封制对西周 大一统 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中国新大一统模式的特点,并指出其制度内涵。
(3)结合上述材料,就中国的制度建设与 大一统 模式之间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10年,罐装食品实验成功,烹饪开始从家里的厨房向工厂转移。1836年,约瑟夫·科林公司生产的沙丁鱼年产量10万罐,到1880年,法国食物罐装工厂每年产出5亿罐沙丁鱼罐头;同时,机器被运用到面包、饼干、浓缩牛肉汁的批量生产和销售。20世纪前半期,随着冷冻、保鲜技术的应用,新鲜蔬果、肉类,连同各种加工食品出现在全球各地。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汉堡包、热狗、三明治、意大利面、比萨饼、美式炸鸡、法式炸薯条等快餐以烈火燎原般的速度占领着全球市场。到了1995年,美国快餐店有1218万家,占全美餐饮业的42.16%。而创建于1930年的美国炸鸡快餐连锁企业肯德基,迄今已在全世界80多个国家拥有11000多家连锁店。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的饮食活动被纳入新的全球体系中,食品生产、贸易日益扩大,一方面:致使我们的饮食文化中既有古代的成分,又有现代的成分,还有后现代的成分;另一方面:食品安全问题被日益重视。从理性的角度讲,饮食要在具有卫生保障的前提下提供必要的营养,而且这种营养的提供越便捷越有效率。

——据陈炎、李梅《中西饮食文化的古代、现代、后现代特征》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以来全球食品生产与供应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饮食活动被纳入全球体系的影响。

三、开放性试题

18.

《贸易打造的世界》是一部讨论全球贸易的经典著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贸易打造的世界》书籍目录

目录

具体内容节选

Ⅰ市场准则的形成

中国朝贡制度;交易与折磨:世界贸易与近代初期法律文化。

Ⅱ运输手段

木材、风、造船、货运:中国为何未雄霸海上;稳赚的生意和部分实现的希望:英属印度的铁路建设。

Ⅲ致瘾性食品的经济文化

咖啡社会角色的转变;甜味革命;鸦片如何使世界运转。

Ⅴ暴力经济学

没人性的买卖,道理何在;西印度群岛海盗——当年的企业狙击手;奴隶制终结后的解放、契约仆役、殖民地种植园。

Ⅶ世界贸易、工业化、去工业化

蔗糖业:最早的工厂;值钱纤维:棉花如何成为工业时代的织物。

——【美】彭慕兰、史蒂文·托皮《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

根据材料,概括两个影响世界贸易形成发展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解读。(要求:明确写出两个影响因素,解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