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44 浏览数:128

一、选择题

1.

早在19世纪我国就有一位进步官员意识到毒品的危害,他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 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这位官员是(  )

A.林则徐B.魏源C.孙中山D.陈独秀

2.

五口通商之役开始打破清朝和外国人交涉时以 天朝上国 自居的迷梦。材料中的 五口通商之役 是指(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

1856年10月,英国发动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下面关于这次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

A.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B.目的: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
C.借口: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虎门销烟D.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

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

A.英军攻陷浙江定海B.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D.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5.

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制作的示意图,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虎门销烟B.金田起义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

6.

下图是乐乐同学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某一课后绘制的漫画。据此推测他学习的课题是(  )

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武昌起义

7.

1872年创立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航运公司。它的创办使外商旗昌轮船公司的赢利情况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这说明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  )

A.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B.变革了封建政治体制C.粉碎了列强瓜分图谋D.推动了学生反帝斗争

8.

如图《“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9.

《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出现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以康、梁为首的新兴民族资产阶级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新的高度 体现的是(  )

A.宣传维新启蒙思想B.推动民主共和传播C.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D.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10.

《申报》自1872年4月创办,至1949年5月停刊,被称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 百科全书 。下列可能被《申报》作为新闻报道过的事件有(  )
①新中国成立  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③五四运动  ④香港回归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1.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 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我)辈为乱臣贼子。凡认识者,视(吾人)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惟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 形势的变化反映出(  )

A.革命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B.革命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C.清王朝的统治已不得人心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人人心

12.

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研究辛亥革命的一手史料是(  )

A.电视剧《辛亥革命》B.话剧《裂变·1911》C.研究著作《辛亥:摇晃的中国》D.志士手稿《辛亥首义补述》

13.

某学者指出: 它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 实现这一成果的指导思想是(  )

A.自强求富B.变法维新C.三民主义D.民主科学

14.

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进步书籍报刊纷纷涌现(如下图)他们宣传的主流思想应当是(  )

A.马克思主义的思想B.维新变法的思想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D.反封建礼教思想

15.

正确地计算历史时间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把 民国八年 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

A.1908年B.1919年C.1920年D.1938年

16.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自由,拥有选举、被选举、请愿、诉讼等权利。这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B.肯定了民主自由原则C.保证了民主共和制度D.实践了分权制衡理论

17.

小明同学在整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单元资料时,摘抄如下案件资料。这一案件(  )

时间

1913320

被害人

宋教仁

经过

被害人于上海火车站遭歹徒枪击,之后不治身亡

涉案人

袁世凯亲信及本人

A.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B.反映了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C.说明袁世凯复辟了帝制D.导致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出现

18.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言: 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欲救此病……是在一二敏于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抉择人间种种之思想……。 这段话中 种种之思想 在新文化运动中表现为(  )

A.自强求富B.变法图强C.实业救国D.民主科学

19.

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单元知识结构图。据此可知,该单元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C.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D.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20.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下列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和平建国,反对内战

2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到: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 。早在1919年5月4日,中国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的爱国革命运动。这场运动体现的精神是(  )

A.不怕牺牲、艰苦奋斗B.万众一心、众志成城C.爱国进步、民主科学D.立党为公、忠诚为民

22.

为迎接建党102周年,某校准备开展红色之旅,若是前往上海实地参观,其主题可为(  )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B.武装反抗,军旗升起C.生死攸关,历史转折D.七大召开,指明方向

23.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某班筹办一期 永远的怀念——走近毛主席 为主题的展板,所选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出席中共一大  ②发表《论持久战》  ③发动秋收起义  ④亲赴重庆谈判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③①④②

24.

中国共产党中央机构所在地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变迁顺序是(  )

A.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京B.北京→上海→瑞金→西柏坡→延安C.上海→延安→瑞金→西柏坡→北京D.北京→上海→延安→西柏坡→瑞金

25.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B.黄埔军校的创办C.北伐战争的开始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6.

1926年,湖南省农民协会的会员达到107万人,到1927年1月,会员又增加到200万人。湖北省农民协会会员在1926年7月是3万多人,到同年11月就增加到了20万人左右。两湖地区农会组织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五四运动扩大B.北伐胜利进军C.红军战略转移D.七七事变爆发

27.

1927年,为了吸取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独立掌握革命武装,中国共产党(  )

A.促成国共合作B.领导学生运动C.发动南昌起义D.召开遵义会议

28.

会议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确立了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原则,赋予这支新型人民军队强大的军魂,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三大B.八七会议C.古田会议D.遵义会议

29.

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在它起步时,就摈弃了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 选票里面出政权 的议会道路的理念,坚持了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的十月革命道路。最能佐证该观点的史实是(  )

A.五四运动B.南昌起义C.八七会议D.秋收起义

30.

三五年十月,新旅团旗扬,十二个小儿童,勇赴国难,离别爹……”这曲《新旅赞歌》讴歌了淮安的一群小学生于1935年奔赴全国进行爱国救亡宣传的感人事迹。这群小学生 离别爹娘 的时代背景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日本侵略不断加剧,民族危机严重D.大小军阀混战,割据纷争

31.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南京大屠杀

32.

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 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材料描述的此次战役(  )

A.取得了正面战场的第一个胜利B.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
C.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D.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成破灭

33.

一封封写于战火纷飞年代的书信,承载着系国系家的深厚情怀。下面两封书信(节选)一起能印证的史实是(  )

致战友: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绝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小兄张自忠手启

民国二十九年五月一日

亲爱的双亲大人膝下:

儿这次为了民族,为了阶级,为了可爱的家乡,为了骨肉相连的弟妹,求得生存和幸福,儿不得不来倍辞别双亲大人……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罪甚!罪甚!

程雄新四军战士

A.正面战场的抗战B.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C.敌后战场的抗战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34.

抗战期间,有一个 人人想去的、充满阳光的、愉快和蔼的地方 ,那里的革命士气和热情令人感动,党代表们在此聆听毛泽东同志的中共七大报告。这个地方是(  )

A.瑞金B.井冈山C.重庆D.延安

35.

如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某一著名战役的路线图,该战役(  )

A.极大提高了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B.发生在正面战场C.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D.失利后国民党被迫迁都重庆

36.

以下表格所列信息可用于佐证(  )

时间

1937

1938

1939

1941

日本陆军总兵力

24个师团

34个师团

41个师团

51个师团

用于侵华总兵力

21个师团

32个师团

34个师团

34个师团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

用于侵华总兵力在日本陆军总兵力中的占比

88%以上

94%

83%

80%

A.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B.抗战胜利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D.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7.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过: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蒋发动的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 插上一刀 指的是(  )

A.千里挺进大别山B.百万雄狮过大江C.关门打狗锁锦州D.蘑菇战术胜陕北

38.

如图是不同历史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一些措施,其中与③有关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B.平均地权 的政策C.地主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D.《中国土地法大纲》

3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百万雄师过大江能够气吞万里如虎,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同人民一条心,军民团结如一人。 其强调了哪一战役胜利的原因(  )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40.

清末,127所高等专门学校中有理、工、农、医类学校23所,学生2195人,占全国专科学生总数的9.2%。1915年,94所专科学校中有工、农、医类学校29所,学生4763人,占全国专科学生总数的19.8%。这反映出(  )

A.专科学校分布科学合理B.新文化运动成果丰硕C.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D.全国学制得到了统一

二、材料题

41.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数个不能忘却的时间】
材料一


1842
829


1895
417


1901
97

(1)解读材料一中的场景,说出 三个不能忘却的时间 中任何一件发生的大事及其重要影响。
【一个争议的历史人物】
材料二 李鸿章因为洋务,被天下的读书人唾骂,也因为洋务,被天下的世俗功利之人崇拜,而我之所以推崇他,责备他,惋惜他,也是因为洋务……李鸿章出生以来,实为中国与世界发生密切关系的时代,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艰难的时代。

——梁启超《李鸿章传》

(2)材料二中李鸿章举办 洋务 的口号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想一想,梁启超对李鸿章推崇的原因是什么?
【两次危局下的制度变革】
材料三 甲午一战带来的屈辱越是沉重,国人对于日本自强成功的领会也就越为深刻。于是强敌变成了榜样……这一事实非常雄辩地为西学致强的实效作了证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 甲午一战 失败后中国人追求 西学致强 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四 这个国家的政府已经腐败透顶,只有革命才能提供救世良药……1911年10月10日,汉口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尽管缺乏配合,革命运动仍迅速席卷全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四中的 兵变 是什么事件?用所学史实说明 革命运动仍迅速席卷全国 带来的影响?
【一群青年的觉醒年代】
材料五 ……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1920年,国内的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5)根据材料五,概括新文化运动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作出的贡献。
(6)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4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 ,红色文化反映了中国人民在特定国情下的价值诉求和精神信仰,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积淀和精神特质,凝聚着鲜活的红色基因和伟大建党精神。八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 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下面是他们在分组承担项目任务时遇到的问题,请你参与活动一起解决问题。
任务一【探寻红色文化中的 历史事件
(1)一组的同学聚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搜集了如下素材(图一、图二)。你认为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前者对后者有何影响?


图一
北京学生游行路线191954


图二
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

任务二【找寻红色文化中的 历史人物
(2)下面是二组同学根据《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著作,整理的 青年毛泽东的革命事迹(部分)”资料卡。请你根据资料卡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是什么?归纳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19273月,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述了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19279月,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改变计划,率起义部队于10月……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0年,总结斗争经验,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从而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

任务三【追寻红色文化中的 历史足迹
(3)三组的同学整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要的历史地图,下图是其中之一。请你根据地图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指出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请你从地图中任选一个地点(除示例外),写一份关于这个地点的历史记忆小档案,仿照示例。

示例赤水历史小档案

历史事件:四渡赤水

历史意义: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

任务四【传承红色文化中的 当代价值
(4)在项目总结阶段,同学们就传承红色文化的现实意义进行了讨论。请你结合上述项目的研究过程及下列文字概括传承红色文化的现实意义。
材料 红色文化是党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综合体现,是当代中国人共同的历史、政治记忆,它不仅能增强国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能区别我们与他们,成为提升国家认同的精神资源。……红色文化将起着强化国人国家记忆黏合剂的作用,它经过火热年代练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价值认同基础。所以,习近平特别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沈成飞·《论红色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当代价值》

(5)请根据材料概括红色文化在当代价值的体现。

43.

国共关系在特定历史时期呈现出特定的阶段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一生主张共同奋斗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代表工农劳动阶级利益的政党,孙中山知道没有这些劳动阶级的热烈支持与合作,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摘编自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主张国共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取得的成就。
材料二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 围剿 ,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九一八事变纪念碑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材料三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材料四 廖承志认为: 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
(4)以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成果或意义,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

三、小论文

44.

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简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895

大生纱厂创建

一战期间

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1925

大生纱厂无力维持,被江浙财团接办,后落入官僚资本手中

九一八事变后

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纱在华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

解放战争期间

内战使荣氏企业陷入生存危机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生纱厂创建者的姓名及创办大生纱厂的历史背景。
(2)请你以大生纱厂和荣氏企业的兴衰为例,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主要原因。
(3)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