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南省焦作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64

一、单选题

1.

春秋时期的史书中,公室旧贵族集团的不断衰落和卿大夫集团的崛起占据着大量篇幅。比如鲁宣公十五年楚庄王围宋时,两国大夫私自和谈而国君却无可奈何。这反映出当时(  )

A.诸侯采用新选官制度B.政治权力的下移趋势C.官僚政治制度已产生D.改革和变法运动兴起

2.

下表为拿破仑颁布的《法国民法典》概况。据此可知,该法典(  )

目录

主要内容

涉及法律条文

第一编人

民事权利的享有及消失

从第7条至第515

第二编财产法

关于财产和所有权的规定

从第516条到710

第三编取得财产所有权的各种方法

关于取得财产各种方法的规定

从第711条到第2281

A.以罗马法为基础B.注重保护私有财产C.提倡自由和平等D.反专制色彩的浓厚

3.

1947年6月,东蒙银行改组为内蒙古银行。内蒙古银行成立后即发行 内蒙古各旗县公私款通用地方流通券 (统称内蒙币)。1950年,内蒙古在全区范围内用人民币取代内蒙币。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B.各民族认同新政府C.人民币开始成为法定货币D.新中国金融的统一

4.

居延是汉代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在此出土的汉简中有一简(下图)记载主管侦察、报警官员礼忠的情况。这反映出,汉代(  )

侯长。得广昌里公乘礼忠年卅

小奴二人直三万。用马五匹直二万。宅一区万

大婢一人二万。牛车二两直四千。田五顷五万

轺车一乘直万。服牛二六千·凡赀直十五万

A.监察制度细致B.赋税来源广泛C.户籍管理严格D.官员财产公开

5.

西班牙史学家奥维多于1526年、1537年先后出版了《西印度自然简史》《西印度自然通史》,书中都有专门章节描述玉米的种植和用途等。此后,记载、描述、研究玉米的欧洲人及其著述逐渐增多。这反映了当时(  )

A.玉米在欧洲的种植和推广B.欧洲人把玉米当成了主食C.科学家对美洲的兴趣大增D.欧洲与美洲物种交流频繁

6.

元政府明确要求官方在采买中增加棉布收购数量,并使之成为惯例。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正式将棉布纳入政府的税赋中。大德六年(1302年),在江西行省的临江路,棉布开始取代麻布。这反映出当时(  )

A.棉织机成为重要生产工具B.棉布是民众主要衣料C.江南经济重心地位的凸显D.民营手工业后来居上

7.

据考古发现,公元前28世纪中叶埃及法老就率领船队从尼罗河进入地中海,最后抵达腓尼基海滨进行贸易活动。法老还派出商队从尼罗河出发抵达今天的苏丹等地。这说明当时埃及(  )

A.实行重商主义政策B.对外贸易对国家意义重大C.农业文明闻名于世D.是沟通东西方贸易的桥梁

8.

据统计,16世纪最初的5年里,葡萄牙香料贸易金额由22万英镑迅速上升至230万英镑,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场扩大和商品交流不断B.西欧国家较少参与殖民活动C.葡萄牙和西班牙主导世界贸易D.欧洲殖民者热衷于三角贸易

9.

下表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市镇分布统计情况。据此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  )

蚕桑与丝织市镇

唐栖、硖石、南浔、菱湖、双林、王江泾、濮院、盛泽、震泽等

棉花与棉纺织市镇

三林塘、朱家角、江湾、罗店、南翔、新泾、枫泾等

米粮市镇

枫桥、浒墅关、黎里等

以冶铁著称

嘉兴炉镇、吴江村等

以陶业著称

嘉兴千家窑、杭州瓶窑镇等

A.城乡经济联系密切B.商业环境宽松C.市镇经营方式多样D.小农经济解体

10.

1956年,新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长春也由此成为我国的汽车城;同年,新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这说明新中国(  )

A.将东北作为重工业基地B.城市交通得到根本改变C.交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D.科技创新促进交通进步

11.

14世纪,意大利暴发黑死病,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当时,那些看似权威和正统的部门,尤其是教会,开始失去人们的信任。在黑死病面前,面对人们的拷问,看似严密而又坚固的信仰堡垒开始变得不堪一击。据此可知,瘟疫的暴发(  )

A.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权威B.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C.推动了近代医学体系的建立D.加速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进程

12.

浩如烟海的日本古代典籍,保存了大量中国已经失传的唐诗作品和唐代诗学理论资料,成为中国学者辑佚唐诗作品、研究唐诗的重要史料。这表明(  )

A.中日两国文化同根同源B.日本更重视文化的传承C.日本深受中华文化影响D.唐诗深受日本国民欢迎

13.

列那狐故事诗是12—14世纪法国最出色的文学成就之一。故事诗以 禽兽 喻人,其中狮子象征国王、笨拙凶狠的熊象征大封建主、笨驴象征教士、灵巧狡猾的列那狐象征市民,当列那狐和其他动物展开斗争时,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列那狐。这一文学作品(  )

A.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崛起B.沉重打击了法国的封建政治体制C.加速了欧洲的思想解放D.抑制了贵族的专横和教会的贪婪

14.

飞天 是印度佛教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北魏以前,莫高窟早期飞天多为男性,且都是上半身赤裸,双手合十具有浓厚的印度色彩。北魏后期,飞天开始向女性化发展,五官均匀,身上的飘带数量多达四五条,营造出飞动升空的视觉效果。这表明(  )

A.中外绘画艺术风格相互交融B.各民族间的文化交融加速C.外来文化决定飞天风格变化D.北魏儒学受到巨大的冲击

15.

拿破仑战争时期,他试图以征服与占领让欧洲的君主国接受革命的某些理念,由 法国化 而实现 自由化 。下图为拿破仑最大势力范围。据此可知,拿破仑战争(  )

A.推动了欧洲统一的实现B.引发了欧洲各国的反抗C.强化了欧洲的民族意识D.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16.

清末新政时期,兴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新图书馆运动 ,政府积极推进图书馆建设,各省的官办公共图书馆如同雨后春笋,相继出现。这一现象(  )

A.表明清末新政成效显著B.促进了革命思想广泛传播C.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加强了政府对文化的垄断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兴……高祖以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文帝时期,有 田租减半 之诏,景帝时(前155年)复 三十税一 制。东汉时,刘秀曾实行 什一之税 ,不久又恢复 三十税一 旧制。汉初规定,不分男女,每人每年缴纳 口赋 20钱;15岁至56岁,不分男女,每人每年征112钱,谓之 一算 。据《三国志·魏志·武帝记》记载,曹魏 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

——摘编自王文东《浅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

材料二
秦汉至明清各朝赋役制度屡有更改变化,考察时有四个方面值得注意:①赋与役分和合及其程度;②赋与役各自所占的比重;③赋役征派的主要依据或标准;④赋役的课征形态。若从这四方面纵观我国封建赋役制度的演变过程,唐代废租庸调制而实行两税法,是一个转折性变化,一个区分阶段性的标志。

——摘编自林正根《隋唐至明清土地、赋役与农民起义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与曹魏赋税制度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是 一个转折性变化,一个区分阶段性的标志 的理由。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革和演变对当今社会税制变革的启示。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9世纪中叶开埠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步步推进,上海转变为世界的 东方巴黎 ,成为中国最为现代化的都市,英文modern在上海有了它的第一个译音——摩登。城市化伴随着上海的国际化、商业化、现代化,使其成为中国现代化城市的象征。城市化和工业化都离不开人口的增加。上海的城市化也同样表现为人口集中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中国早期的城市化更多是在外力推动下,以商业化为主要动力。在经济因素推动的人口聚集过程中,商业贸易成为其中更重要、更突出的一大环节。随商业贸易而移民上海的商人成为上海都市移民中重要的一部分。

——摘编自艾萍《近代上海城市化特征初探》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城市出现了不同于乡村的变化,形成了城乡分离的趋势。近代城市从物质外观到文化样式上都呈现出了迥异于传统乡村的新局面。然而在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并不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中国近代城市的变迁不仅有着明显的不同步性,而且也因城市近代化进程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形成了相互对立的两个世界。

——摘编自翟志宏《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和价值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上海城市化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代官员考核标准变化很大,但总体上分为两大类:一是 政绩 标准。包括对一般性行政官员的考核和业务官吏的考核:对一般性行政官员如部门首长和地方行政首长,则考核其所属部门或地区的户口增减、垦田多少、钱谷收入、盗贼狱讼、教育水利等,也就是说,是综合指标的考核;对担任专门业务的官吏,其考核依据不同的职事制定不同的标准。二是 道德 标准。我国传统是礼治治国,比较重视官员的道德水准,于是官员的道德水平也是考核重心。在隋以前是清正、治行、勤谨、廉能等;在唐宋是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不懈;在明清是清、慎、勤等。这些被认为是所有官吏必应具备的品德,也是考核的基本内容。

——摘编自吕冰洋《央地关系:寓活力于秩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古代官员考核标准。(要求:论题明确,表述准确、史实充分、逻辑严密、论述成文)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蒙古三次西征以后,蒙古统治者挟持军事上的胜利,将大批被征服者迁徙到东方。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回回人,这些回回人原是居住在葱岭以西、黑海以东,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人民,迁入中国后从事手工业、农业和充当职业军人,担任传教士,或者依靠贸易为生,少数人在中国当了官。另有一些从唐宋以来就频繁地出入沿海港口、经营对外贸易的阿拉伯人,和当地民族居民通婚,产生了 土生蕃客 的侨民世家。回回人东迁以后,这些穆斯林侨民也加入回回这个队伍中。从那时起,在中国便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信仰伊斯兰教为特点的,使用汉语而又具有学习阿拉伯文化和波斯文化的历史传统的回回民族。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2019年全球移民数量2.72亿人,2020年的数据为2.81亿人。欧洲占国际移民总数的比例达30.9%,亚洲30.5%,北美20.9%、非洲9%。2020年,65%的国际移民居住在高收入国家,31%的移民居住在中等收入国家,尤其是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居住在低收入国家的仅占4%。约占78%的国际移民处于15岁至64岁的劳动年龄。截止2021年底,全球因迫害、冲突、暴力以及违反人权等导致的被迫移民人数再创新高,总数达8930万人。

——摘编自陈积敏《当前国际移民的新动向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回族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指出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国际移民的特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