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重庆一中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重庆市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8 浏览数:359

一、单选题

1.

中国北疆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有三十余处,从旧石器中晚期到青铜时代连续地层积遗址仅有一处,即内蒙古金斯太遗址。金斯太遗址旧石器文化层中的遗物,主要是石制品和马、羊、鹿等动物化石,包括具有欧洲技术风格的石器。金斯太遗址(  )
①反映了北疆地区部落战争较为频繁 ②有助于研究与周边区域的互动关系
③有助于考察文明与环境的内在联系 ④见证了古人类的原始农耕定居生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

西周城邑的建置和规模有严格规制。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掀起筑城高潮,史载列国间夺城割邑,动辄数十;城邑结构布局也随之变革,齐国都城临淄在宫城外新建郭城:宫城地势高亢、格局方正,主体建筑遵循中轴对称形制;郭内则是工商业区和居民区,并无严格规制。这一变化说明(  )

A.礼制秩序完全崩坏B.城市功能发生异变C.兼并战争异常激烈D.社会发展更具活力

3.

秦皇汉武都曾封禅泰山,汉宣帝还专门下诏制定了祭祀五岳四渎之礼。南北朝时萧梁大臣讥讽北魏为五胡,北魏大臣则以本朝 定鼎嵩洛,五山为镇,四海为家 反驳之;北魏占据青齐地区后,南朝人则慨叹 岱宗牢落,天步艰难 。据此可知, 五岳 (  )

A.体现人们对自然伟力的敬畏B.成为国家疆域边界的标识C.源自于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D.成为中原华夏正统的象征

4.

表1为唐代县等第的划分依据及县等第变化统计。据此推测,唐代中后期(  )

表1

开元年间

元和年间

唐朝末年

备注

赤县次赤

7(0)

11(9)

8(12)

政治地位

京都治所天子流寓之地

畿县次畿

55(0)

49(35)

43(35)

京都所统次赤之旁

望县

121

127

150

户口多寡
资地美恶

户口多资地美,冲繁之地

紧县

116

136

142

仅次于望县

上县

420

446

404

户口多寡

六千户以上,边州五千户以上

中县

312

233

258

三千户以上,边州两千户以上

中下县

265

213

207

不满三千户,边州一千户以上

下县

253

190

201

一千户以下

羁縻县

3

28

22

民族边疆

羁縻州下分置

A.地方行政层级变化较大B.人口数呈整体增长趋势C.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D.边疆控制力度明显加强

5.

两宋之际,士人心态和职业取向发生变化,流向渐趋多元化,追求功名不再是唯一选项。史料记载中多有士人经营田产、经营工商、开办学堂、充任吏僚等。他们的 关注点和自我观念 也从国家层面转向地方领域,如开渠、铺路、赈济、发掘乡贤、推行教化等。这说明当时(  )

A.乡绅社会已然萌发B.朝廷偏安士人报国无门C.社会阶层渐趋固化D.社会不再推崇科举及第

6.

《大明律》特设《讲读律令》,规定 百司官吏 务要熟读讲明律意 ,并制订罚则:官员按期考试, 若有不能讲解、不晓律意者 ,初犯罚薪、再犯者笞、三犯递降叙用;至于 百工技艺诸色人等 ,若能熟读通晓 律意 ,可于初犯过失罪刑时 并免一次 。此律令旨在(  )

A.普及法律知识B.健全法律制度体系C.加强官员考核D.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7.

1904年 甲辰恩科 是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其会试题有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见表2)。这些试题(  )

表2

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三者孰为最急策。

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

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A.配合学堂选官制度,选录实用人才B.密切联系时务,以 中体西用 为准则
C.力图注目世界,探求富强自救之策D.暗示西方文明之弊病,以提振国民信心

8.

1939年,国民政府内政部决定: 我国标准时区仍照前中央观象台所划定,分为五区(中原、陇蜀、回藏、昆仑、长白)”; 全国一律暂用一种时刻,即以陇蜀时区(东经105度)之时刻为标准 ,取代之前推行了十余年的 中原标准时(东经120度)”。此次调整的考量是(  )

A.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B.全国抗战的局势发生变化C.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D.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9.

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全国有公私立的保育机构643个,收托儿童31794人。1951年各种类型的保育机构已有18940处(包括托儿所、幼儿园、保育院、幼稚园等),收容儿童共578988人,尤以农忙托儿所和工矿托儿所发展最快。保育机构的快速发展(  )

A.有利于国家建设战略的实施B.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C.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D.推进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10.

表3为20世纪70~9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行使否决权的记录,这体现中国(  )

表3

日期

议程项目

当时的形势

1972823

接纳新会员国孟加拉

印度军队未撤出东巴基斯坦

1972910

中东局势巴勒斯坦

以色列侵略叙利亚、黎巴嫩

199719

中美洲:迈向和平的努力

危地马拉反复介入台湾问题

1999125

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局势

马其顿政府与台湾建交

A.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B.为人类的共同命运勇担大国责任C.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革新D.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11.

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哲学家柏拉图和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历史学家塔西佗等学者都曾在著述中描述过 金色时代 的理想社会。在他们看来,处于初始阶段的人类最为幸福,完全靠本能依赖着大自然生存与繁衍,没有进入等级社会之后的各种弊端。 金色时代 的憧憬反映了(  )

A.对城邦民主政体的不满B.对原始蒙昧时代的向往C.对帝国内部矛盾的忧虑D.对人性回归自然的诉求

12.

1438年,法国国王查理七世颁布《布尔日国事诏书》,肯定大公会议(全体主教会议)高于教宗,宣布取消教皇保留圣职与预先指定的权力,规定主教由法国教士团选举产生,并赋予法国国王对教士的举荐权。该诏书的颁布(  )

A.揭开法国宗教改革的序幕B.奠定等级君主制的基础C.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D.宣告国王成为国教领袖

13.

1696年英国开征窗户税。为了避税,封住窗户乃至通风口成为一种普遍行为。19世纪40年代,人们认识到疾病、瘟疫和早夭同被剥夺了光和空气密切相关,要求废除窗户税的呼声日渐高涨。最终,这项税收于1851年被废除。窗户税的废除说明(  )

A.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B.工业化进程引发人们对城市化建设的思考C.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弊病日益显现D.医学的进步推动公共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

14.

1918~1920年,欧洲有两国的立法议会遭到解散,或不再行使职权。20年代,这个数字变成6国;30年代变为9国。 纵贯整个大灾难时代,政治自由主义在各地面临撤退,到希特勒登上德国总理宝座之际,自由阵营败退之势更加剧了。 当时西欧(  )

A.自由主义遭到普遍质疑B.局部战争走向全面爆发C.极权统治体制不断扩展D.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15.

1995年,国际留学生总量为170万人,到2013年猛增至410万人。1999~2013年美国的国际留学生数量增长了72%,但其国际占比却从2001年的28%降至2011年的19%。这反映了(  )

A.国际竞争加剧对精英人才的争夺B.单边主义使美国国际信誉受损C.科技发展扩大对高端人才的需求D.经济滞胀使美国经济陷入困境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7世纪以来,阿拉伯商人活跃于广州、泉州、杭州诸港,阿拉伯世界对中国的官制学校、民俗宗教、货币商贸等的记载不断丰富。据14世纪《伊本·白图泰游记》记载: 中国人甚富裕,乐安居……中国人技艺上特别之天才,即希腊或他种人亦当退避三舍也。 刺桐港(泉州)为世界上最大之港,世界上无一国开化文明,人口繁盛,可与中国比拟。

——摘编自忻剑飞《世界的中国观》

材料二
在17世纪的西方人看来, 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更加文明和礼貌 ,中国是 欧洲的典范 ,中国的伦理和德政是解救邪恶的正确道路。18世纪晚期,西方逐渐出现批评中国的声音,马戛尔尼就在日记里描绘着清朝的落后和愚昧。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道德、宗教、样貌等,遭到西方的全面批判, 劣等他者 成为描述中国形象的主要内容。

——摘编自许明龙《欧洲十八世纪中国热》

材料三
抗战时期,许多外国人来到陕甘宁边区参观考察,报道 另一个中国 。他们记录下的边区是全中国最接近真正民主政治的,豆选、燃香烧洞等投票方式保障了一切阶级的选举和参政权利。曾经 荒凉的陕北 ,已变成 牛羊满山、手工业发达的地区 ,人民丰衣足食,自力更生已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边区无乞丐、无鸦片、无卖淫、无贪污、无苛捐杂税, 在这儿旅行安全极了,简直到了令人乏味的地步 。中立的 旁观者 身份和视角,帮助他们向世界构筑了中国共产党 善良有效而认真 的形象。各抗日根据地的真相及其对于协助盟国抗战事业的重要地位,逐渐为外国人所明了。

——摘编自雷艳芝《从外国友人的延安叙事看中国共产党的善治形象》

材料四
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当前,中国的世界形象存在着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 反差 、软实力和硬实力的 落差 挨骂 现象还大量存在。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

——摘编自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时期阿拉伯世界的中国观,并分析其成因。(7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7世纪以来西方建构的中国形象的演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善治形象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延安叙事 的重要意义。(6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时期加强中国国际形象塑造的认识。(6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1816年阿根廷宣告独立,然而独立战争并没有改变原有的经济社会结构,一小撮特权阶层占据大量土地,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英美等国与统治阶级相互勾结,大肆侵略和掠夺, 在这个国家将近一半的商人是外国人 。地方封建割据严重,国家处于动荡和纷争之中,权力被众多 考迪罗 瓜分。直到1861年,阿根廷才正式成为统一国家。

——摘编自林华《拉美国家独立后50年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变革》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至一战爆发前夕,阿根廷通过发展初级产品出口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1929年大危机爆发后,阿根廷的进出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经济模式开始向 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 转变。1946年,阿根廷政府实施第一个 五年计划 ,将外资铁路国有化,并新建一系列基础设施。汽车、钢铁、石化等重工业发展迅速,食品加工、烟草、服装等轻工业也得到继续发展。至1949年,阿根廷年平均经济增长率接近6%,工业产量上升了25%。20世纪60年代以后,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工业化进程缓慢,制造业占商品出口比重过低,政府积累下大量外债等。民众对政府的经济政策日益不满,并通过选举政治表达出来。新政府陆续出台贸易保护、高工资和高福利等社会政策, 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 进一步陷入困境。

——摘编自董国辉《阿根廷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确立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分析阿根廷独立后迟迟没有实现统一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根廷工业化战略的特点及效果。(8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为阿根廷现代化之路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长江滋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标志性象征。史前时代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共同参与塑造着中华文明的起源。自商周起,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与北方文化并耀于世,共同构建二元耦合的中华文化。中唐以降,经济文化重心南移,长江迎来领跑千年的辉煌,明清之际,国家经济更是依赖长江流域。近代以来,长江流域成为思想创新、革命文化孕育发展的高地,担当起中国工业文明的先导、改革开放的先锋。长江流域人文兴盛, 长江经济带 长江城市带 长江文化带 正在创造更加壮阔的现代文明。

——摘编自冯天瑜、马志亮、丁援《长江文明》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论证有力)(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