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福建省龙岩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01

一、单选题

1.

马尼拉大帆船 贸易是指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西班牙人主导的、航行于菲律宾马尼拉与墨西哥之间的贸易。大量的中国丝绸、瓷器通过大帆船运往南美及欧洲市场,产自美洲的白银则大量流入中国。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导致了印度洋贸易地位衰落B.建立了以西班牙为中转的贸易网C.推动了太平洋贸易快速发展D.引发了中国对外贸易格局的逆转

2.

美国法学家沃格林认为,宗教改革使人们逐步认识到,由基督教的人所组成的制度上的统一体,已经无可挽回地倒塌了,新的共同体代替基督教的统一体已成为历史的必然。沃格林意在强调,宗教改革(  )

A.打破了基督教会的精神垄断B.推动了欧洲统一的进程C.提高了中世纪世俗王权地位D.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3.

英王乔治三世时期,英军在北美独立战争中惨败,在议会压力下,内阁被迫集体辞职,国王不得不任命反对派领袖为首席财政大臣,但国王还是提拔了自己的亲信为内阁首脑。这说明当时英国(  )

A.国王仍是国家权力中心B.君主立宪政体亟待完善C.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D.封建守旧势力仍然强大

4.

16世纪中叶,西班牙已从拉丁美洲殖民地掠夺了巨额财富;对于这些财富,西班牙国王宣布 由于国王拥有对殖民地正当的合法的拥有权,他要求享有全部珍贵金属产品的五分之一 ,商人、殖民者和当地人民的财富被王室大肆搜刮。这(  )

A.推动了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B.引发了拉美民族独立运动C.限制了拉美社会经济的进步D.造成了各国对殖民地争夺

5.

19世纪初,在美国工人运动中,男性占据主导地位。他们认为,女性在工厂务工有损妇女形象,并丧失了家庭责任感和道德感。男工往往以男性气概和家庭地位为依据向资本家提出工资诉求。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工人斗争缺乏科学理论指导B.传统社会结构瓦解C.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不断下降D.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6.

1917年二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认为,俄国无产阶级尚无能力管理国家,便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达成协议,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自己则处于次要地位。这表明(  )

A.俄国无产阶级已达成革命目标B.社会主义革命阶级基础完全形成C.民众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苏维埃领导人错误判断革命形势

7.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夫脱党领导埃及人民举行声势浩大的民族独立运动。1922年,英国不得不承认埃及独立,但仍保留了在埃及驻军的权力,以 保护 埃及免受外国入侵或干预为名,肆无忌惮地干预埃及政治。这反映了(  )

A.埃及民族独立运动任重道远B.华夫脱党无力领导埃及独立C.埃及封建专制统治根深蒂固D.英国殖民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8.

图1是1939年1月,英国政治漫画家大卫·洛(DavidLow)在伦敦《标准晚报》上发表的漫画。此漫画意在(  )
202403082341310433

A.讽刺英国政府推行的绥靖政策B.揭露英意勾结瓜分埃塞俄比亚C.抨击德国对外侵略的嚣张气焰D.说明英德两国矛盾冲突的历史

9.

1945年旧金山会议上,针对殖民地的托管制度问题,中国与英、法产生了分歧,最终《联合国宪章》接受了中国代表提出的托管制度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被托管地区自由与独立的主张,同时规定其适用范围并不包括英法殖民地。这些规定(  )

A.延续了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B.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C.体现了大国之间的政治妥协D.保证了战后英法殖民统治的稳定

10.

表1是二战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编撰的部分书目。此举旨在(  )

表1

书目

内容简介

《人类史》

反映多元化观点的人类史,强调文化间的相互作用,突出产生的共同的价值观

《非洲通史》

从非洲人的视角写非洲历史

《中亚文明史》

启发人们理解地缘政治学上一块重要的区域

《拉丁美洲通史》

聚焦关于拉丁美洲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讨论

A.消除世界的冲突B.遏制西方的文化侵略C.推动文化的传承D.倡导尊重文化多样性

11.

商朝为维系国家的稳固,商王积极拉拢方国,方国和部族内的居民多是聚族而居;西周分封制中,诸侯的主体都与王室有血缘关系,而封国内民众的血缘关系被打破。这一变化表明西周时期(  )

A.周王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B.地缘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C.实现了国家权力高度集中D.早期国家发展为成熟国家

12.

1302年,法王菲利普四世首次召开了由高级教士、世俗贵族和富裕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此后,三级会议逐渐成为法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部分。但该会议往往是在国王需要征收新税或需要各等级代表的支持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才召开。这表明法国(  )

A.建立起议会君主制B.王权的进一步加强C.摆脱了教会的影响D.财政危机日益凸显

13.

王安石变法 募役法 规定,此前轮差职役的民户不再服役,改为按土地、家产多少缴纳免役钱;此前无差役负担的官户、僧道户、女户、单丁户、未成丁户以及上五等的坊郭户,一律按其户等减半出钱。这表明该法的推行(  )

A.遏制了土地兼并发展B.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C.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D.限制了富商对市场操控

14.

1945年戴高乐政府着手创办 国立行政学校 ,专门培养新型高级文官。到1979年在政府掌握行政实权的高级文官中,将近一半是该校毕业生。由此可见,法国(  )

A.文官制度深受英国影响B.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C.社会民主运动持续高涨D.行政事务日益复杂化

15.

《唐律疏议》对各种诏令文书作出了明确严格的规定: 诸私发官文书印封视书者,杖六十;制书,杖八十……既误发,视者各减二等;不视者不坐。 这表明唐朝(  )

A.立法审慎内容周详B.注重规范从政行为C.法律制度化规范化D.蕴含礼法合一观念

16.

中世纪的欧洲,人们结婚需教会主持,无需家长或封建主同意。17世纪的新教徒结婚,则需要家长的同意并到政府去登记,可以不采用宗教仪式。这一变化(  )

A.体现了人文意识的觉醒B.表明社会矛盾有所缓和C.反映了世俗权力的提升D.保障了平民阶层的利益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表2现代奥运会(夏季)举办国一览表

年份

国家

年份

国家

年份

国家

年份

国家

年份

国家

年份

国家

1896

希腊

1900

法国

1904

美国

1908

英国

1912

瑞典

1920

比利时

1924

法国

1928

荷兰

1932

美国

1936

德国

1948

英国

1952

芬兰

1956

澳大利亚

1960

意大利

1964

日本

1968

墨西哥

1972

德国

1976

加拿大

1980

前苏联

1984

美国

1988

韩国

1992

西班牙

1996

美国

2000

澳大利亚

2004

希腊

2008

中国

2012

英国

2016

巴西

2020

日本

注:[1]1916年、1940年和1944年三届奥运会因世界大战被迫停办。[2]1972年在德国举办奥运会期间,巴勒斯坦武装分子袭击奥运村,造成11名以色列运动员死亡,史称 慕尼黑惨案 。【3】1980年,为反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发起抵制莫斯科奥运会。1984年,为报复美国,苏联发起抵制了洛杉矶奥运会。
(1)根据材料,指出以20世纪50年代为界,现代奥运会举办国出现的新变化。(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奥运会举办国的新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昔尧德衰,[舜]复偃塞丹朱(尧之子),使不与父相见也。

——《竹书纪年》(战国)

材料二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 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而卒授舜以天下。

——《史记·五帝本纪》(西汉)

(1)指出材料一、二中有关 尧舜权力更替 叙述的不同之处。(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以后 禅让说 逐渐占据主导的主要原因。(4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经济特区的最初形式是自由港,中世纪晚期陆续出现在法国马赛、德意志的汉堡和不莱梅、意大利里窝那等西欧城市,18—19世纪逐渐扩展到英国占领的直布罗陀、新加坡、亚丁,西班牙占据的梅利利亚以及葡属澳门等地。它们充分利用毗邻国际航线的优势,允许外国商品免税进出、自由存储、分类包装等,带动了商业、金融、保险等流通领域发展。
材料二
二战以来,印度、巴西、中国等国划出特定区域作为自由加工区,吸引外商在区内投资、生产和出口加工制品,经营范围由此覆盖工农业生产领域;美国、英国、苏联等国则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依托,建立了 硅谷 剑桥科学公园 等高新科技工业园区;欧共体兴建了横跨法国、比利时、卢森堡等国的开发区,旨在增强整体竞争和应变能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钟坚《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态势及其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特征,并分析其成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世界经济特区的新变化,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世界经济特区发展的历史启示。(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国家治理能力,主要指政府为民众提供安定、繁荣的生活环境的能力,是一个国家管理的运作方式,主要受国家政治制度、官员管理、法律、教化、基层自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图2所示)。自古及今,东西方各国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治理组合,从而实现了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据曾庆捷《围绕治理能力的政治发展:国家间差异的历史起源》

从图2中任选两个影响国家治理的相关因素,提炼观点,运用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