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曾著有《风俗论》赞誉中国
“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法国重农学派魁奈更认为
“中国的专制君主不持偏见……一切官职均经科举获得,只把哲学作为宗派,把文人奉为贵族
”。一直到1855年,英国期刊文献和议会辩论中,仍认为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包括罗马帝国)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中国有更多社会群体享有
“竞争(文官)的自由
”,且
“没有操纵的提名,也没有可耻的党争
”,有的是“(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
”。
——摘编自【英】汤因比等《展望二十一世纪西方文官制度》
材料二
李鸿章在1864年就批评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建议
“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需专设一科取士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要求
“停止八股试帖,推行经济六科,以育人才而御外侮
”。……光绪二十四年诏令
“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
”。1905年清政府再有诏书
“饬令各督抚设学堂,将俾全国之人,咸趋实学,以备任使……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
——据【日】宫崎市定《科举史》、【美】艾尔曼《晚期帝制中国的科举文化史》改编
材料三
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
|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分量仍很重……
|
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颁布
|
取消读经讲经课
|
壬戌学制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
|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
——根据朱有《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编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相关西方人士推崇科举制度的原因,论证科举制所具有的“(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
”。(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在选拔和培养人才方面的新举措。结合所学,基于政治、文化角度,归纳影响近代科举制命运的外部因素。(7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民国时期课程设置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变化在思想层面的时代意义。(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