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
皇帝要求地方官员要及时上报当地发生的灾害。一般是地方官员上报户部,再由户部奏报皇帝,皇帝命令有关官员采取救济措施或先核实灾情再采取救济措施。在灾害发生后,政府免费为灾区提供粮食衣物、生产工具等,这是明朝政府采取最普遍的措施。永乐十二年(1414)
“河间府沧州、顺天、通州、固安县淫雨,宝坻县雨雹伤稼
”,皇帝
“令有司发粟赈之
”。
“景泰三年(1452)闰九月癸酉,免宣府前等十六卫所屯粮三分之一,以其早、蝗、霜、雹等灾也。
”
——摘自谢行焱《明代国家的灾害救济机制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二
英国社会救助制度萌芽于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的慈善施舍和同业行会的互助互济。1531年亨利八世颁布救济物品法令,国家开始在社会救济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随后英国社会救济制度框架与政策模式逐步建立,1601年伊丽莎白一世颁布济贫法,主要内容是规定地方政府负责办理救济贫民工作,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对贫穷家庭的孩子施行就业培训,对老年人、患病者和孤儿进行收容。
——据C.利斯和H.索利《欧洲前工业社会的贫困与资本主义》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救助体系呈现出应急化、边缘化、基础化、民生化的演进特点。1993—2013年为基础化阶段,关注因经济体制转型而下岗失业、进而陷入贫困的群体,通过以低保为核心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为经济体制改革配套并维护社会稳定救助水平。2014年以来为民生化阶段,重点对象为新时代背景下无法达到社会认可的基本生活标准的生活型贫困群体,为贫困群体提升生活质量,以实现兜底保障和
“弱有所扶
”的民生保障目标救助水平,逐步提升政策适应对象和范围;重视制度衔接和综合型帮扶措施,建立临时救助和
“救急难
”工作机制。
——据张浩淼《中国社会救助70年(1949—2019):政策范式变迁与新趋势》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代中国社会救济和中世纪后期英国社会救济的不同点。(12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的特点。(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在当下中国的时代价值。(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