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天津市河北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8 浏览数:242

一、选择题

1.

在北京人遗址,考古学家相继发掘出土4个头盖骨化石;经研究,北京人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研究表明(  )

A.北京人与现代人完全一样B.北京人会直立行走C.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D.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

2.

中华文明主要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如图所示的文物出土于(  )


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A.长江流域B.珠江流域C.黄河流域D.辽河流域

3.

据学者统计,当今中国常见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的姓氏约占10%。该统计资料适合用于研究(  )

A.早期猿人B.半坡遗址C.人文初祖D.禅让制度

4.

1959年被发现并开始发掘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由北部的宫殿区、南部的手工业作坊区构成,其丰富的文化遗存印证了(  )

A.远古传说的科学性B.早期国家的产生C.禅让制的推行D.殷商王朝的兴衰

5.

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6.

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取得优势,争夺霸主地位,都打出了 尊王 的旗号,这表明(  )

A.分封制度严格遵循B.诸侯完全取代周王C.统一趋势明显加强D.周王权威影响尚存

7.

七年级一班同学就某一历史阶段进行复习时,形成如下内容。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主题是(  )

政局动荡不安

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

农业继续发展

铁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

各国进行变法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A.早期文明的起源B.战国时期社会变化C.动荡的春秋时期D.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8.

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现象称为(  )

A.百家争鸣B.百花齐放C.焚书坑儒D.国人暴动

9.

秦统一全国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这说明秦朝(  )

A.延续分封制度B.增强地方势力C.恢复社会经济D.实行中央集权

10.

小梁同学在学校组织的历史故事演讲会上,抽到一组关键词—— 西楚霸王、破釜沉舟、乌江自刎 。和这组关键词有关的人物是(  )

A.陈胜B.刘邦C.项羽D.张角

11.

2021年考古发现,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与汉文帝遗诏中所说 治霸陵皆以瓦器,不治坟,欲为省 相吻合,这印证了(  )

A.勤俭治国B.勤于政事C.善于用人D.虚怀纳谏

12.

由表可知,汉初统治者(  )

秦朝

刘邦时期

文景时期

赋税

约三分之二

十五税一

三十税一

徭役

一年数次

一年一次

三年一次

A.重农抑商B.提倡节俭C.减免刑罚D.轻徭薄赋

13.

西汉初的特殊政策催生出 不可胜数 的富商大贾,这些富商大贾一方面对统治集团的权威构成威胁;另一方面结党营私;此外,一些富商大贾在国家财政危机的情况下,不佐国家之急。 根据材料分析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的直接目的是(  )

A.维护国家统一B.促进经济发展C.打击富商大贾D.平抑物价

14.

说唱是汉代百戏的一种,当时的说唱者随侍主人左右,供主人取乐。东汉说唱俑(下图)击鼓表演,神态诙谐,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说唱俑 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代的(  )

A.教育成就和社会生活B.社会生活和文学成就C.教育成就和文学成就D.社会生活和艺术成就

15.

东汉王朝统治动摇,走向衰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刑罚严苛,激起百姓的反抗B.歧视、压迫少数民族,民族矛盾尖锐C.实行暴政,阶级矛盾异常尖锐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不堪

16.

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研究西汉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第一手史料是(  )

A.任升创作的长篇小说《丝绸之路》B.中国邮政发行的《丝绸之路》特种邮票C.广西合浦汉墓出土的罗马玻璃碗D.电视剧《汉武大帝》张骞出使西域片段

17.

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了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蔡伦排名第四。蔡伦排名靠前,是因为他(  )

A.发明了指南针B.发明了火药C.改进了印刷术D.改进了造纸术

18.

坐堂行医 一词源于我国古代一位名医,他写成《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他是(  )

A.扁鹊B.张仲景C.华佗D.李时珍

19.

曹操的诗句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记录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东汉末年,曹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B.淝水之战C.官渡之战D.郾城大捷

20.

据西晋史料记载,从北方迁入内地的少数民族中,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后代, 匈奴的铁弗部认为自己是大禹后代。这些现象 主要说明(  )

A.北方地区出现了民族大交融B.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产生认同C.鲜卑族匈奴族完全融入汉族D.内迁民族受到西晋的残暴统治

21.

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政权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它是(  )

A.东晋B.前赵C.前秦D.鲜卑

22.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

A.西晋B.东晋C.东汉D.西汉

23.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该诗是唐朝诗人韦庄对曾为 六朝 (吴、东晋、宋、齐、梁、陈)古都的感慨。该古都是今天的(  )

A.北京B.西安C.洛阳D.南京

24.

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 该诗称赞的人物生活在(  )

A.春秋战国B.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D.南北朝时期

25.

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被规定为标准书体的书法家是(  )

A.锺繇、胡昭B.锺繇、王羲之C.顾恺之、司马迁D.郦道元、胡昭

二、材料题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一后,秦朝铺设以首都咸阳为中心辐射于全国的驰道,并对在道路上行驶的车子两轮间的距离作了统一规定。为了与匈奴作战时能迅速地将军队派往长城,加强了对云、贵一带的控制。一条道路可以通往帝国最偏僻的地方,就中央而言,都意味着妨碍了对那里的统治。

——(日)鹤间和幸《秦汉帝国:始皇帝的遗产》

材料二 汉代的 大一统 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文化的统一和地域的统一

——张践《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

材料三 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时期……它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及凝聚核心。秦汉的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现实。

——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依据材料一,写出秦朝在道路交通建设方面的举措,概括这些举措实施的政治意义。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分别指出汉武帝为实现 文化的一统 地域的一统 采取的措施。
(3)依据材料三,指出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的影响。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敦煌壁画

材料二 汉为发展同中亚、西亚各国的交往,修筑了令居(今甘肃永登)以西的道路,设置亭驿,便利商旅。据当时文献记载,通往中亚、西亚的大道,这成为后来著名的 丝绸之路 。1959—1969年,在 丝绸之路 的我国境内发现了大批文物(汉时称精绝)这个当时曾是南路要冲的地点,发现了 汉司禾府印 ,说明那时在当地曾设立了专为供应汉使者和行旅所需食粮的管理屯田事务的机构。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有多个,比如徐闻(今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合浦(今广西合浦),但史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是徐闻。汉武帝曾派人招募海员从徐闻、合浦港出海,经过日南(今越南境内),到达黄支国(今印度境内)、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

——摘编自《早期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四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1)材料一中的壁画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的什么场景?此次活动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代为保障 丝绸之路 畅通所采取的措施。
(3)依据材料三,分析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今天中国重提 丝绸之路 ,共建 丝绸之路经济带 有什么现实价值。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整顿政治,增强国力,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材料三 (孝文帝)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 昨望见妇女之服(少数民族旧俗)卿等何为而违前诏?

——《魏书》卷二十一

材料四 贾思勰主张 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体现了民间谚语所说 顷不比亩善 的真谛。他还强调 顺天时,量地利,掌握农作物的生产规律,依据天时地利的具体特点,谋求事半功倍。

——樊树志《国史概要》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找出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请从农耕技术方面举例证明南方农业得到发展。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指出留京官员违背了孝文帝的哪项诏令?孝文帝坚持推行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指出贾思勰的主张是通过他的哪部著作体现出来的?这部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怎样的科学精神?
(5)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特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