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省平许济洛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5 浏览数:364

一、单选题

1.

偃师二里头城址出现了典型的有中原庙底沟文化、王湾文化发展而来的因素,又吸收了来自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以及来自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西北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北方河套地区的石峁文化等因素。这一现象说明,中华早期文明(  )

A.满天星斗汇聚中原B.独立发展多元并行C.中原领先辐射四方D.高度成熟领先世界

2.

迁豪 政策是秦汉时期中央政府普遍奉行的一项政策。政府采用政治与经济手段将六国旧贵族及其后代、皇族、官僚、富商大贾、地方强宗等迁至首都附近或远离原籍。这一政策旨在(  )

A.打击地方割据势力B.防范地方巩固统治C.促进经济文化交流D.联合豪强共治天下

3.

钱穆先生认为: 元人以武力自傲而鄙视汉化。清人则并无真可恃的武力,一进中国,即开科取士,公开政权,依照着中国传统政体的惯例作实际的让步。北方一部分士大夫,便开始与清政权妥协。 该材料意在说明(  )

A.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B.民族政策关系国家政权的稳定C.清朝善于借鉴前朝的政治策略D.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发展

4.

明朝初年,朱元璋命令刘三吾等人按自己的旨意将《孟子》一书删去三分之一,编成《孟子节文》一书,又下令科举考试不得以被删的条文命题。清代修纂《四库全书》时 寓禁于修 ,被禁毁的书籍达到数千种。上述措施(  )

A.减轻了科举考试的负担B.有助于文化典籍的保存C.诱发了民主思想的产生D.有利于思想文化的控制

5.

上海开埠后,外国棉布在中国市场大量销售。下表为五年间(1845—1849年)外国棉布价格变动情况(1845年为100)(  )

类别

年份

灰布

白布

印花布

1846

80.9%

74.6%

85.6%

1847

84.1%

79.9%

88.3%

1848

89%

86.4%

78.6%

1849

75.4%

79.2%

83.1%

据此可知

A.中国已被卷入世界市场B.中国棉纺织业受到冲击C.国人的购买力得到提高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6.

1947年5月,国民政府紧急颁布《勘乱期间维持社会秩序临时办法》,禁止10人以上的请愿、罢课、罢工和示威游行,并授权各地政府可采取 必要措施 紧急处置 办法。这反映了当时(  )

A.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加深B.通货膨胀严重引发人民不满C.蒋介石对战场指挥的失控D.战略反攻影响到国统区统治

7.

下表是1950—1956年国有企业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变化(百分比)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类型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各项税收

78.78

64.92

56.16

56.12

53.91

51.13

50.28

国企收入

13.98

24.44

32.93

35.96

40.63

44.91

47.92

其他收入

7.24

10.64

10.91

7.92

5.46

3.96

1.80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B.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实施C.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D.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

8.

《汉谟拉比法典》对苏美尔法律制度做了重大的调整。该法典中,反对国家的罪名明显增加,国家的官吏较多地担任起逮捕和惩办犯罪的责任……惩罚大大加重,特别是对带有谋反迹象的罪行要从严惩治,而像 游手好闲 等轻微过错竟要处以死刑。这表明,该法典(  )

A.旨在强化君主专制的统治B.有效维护了社会的秩序C.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观念D.彰显了法律的至高无上

9.

阿拉伯帝国时期的伊本·鲁世德(1126—1198年)在《关于宗教和哲学之间的一致性》中提出,哲学与宗教并非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人追求现实幸福靠的是现实的哲学科学知识和靠人本身的完善化,而不是靠宗教冥想或摈弃欲望。他的这一思想(  )

A.加速了阿拉伯帝国民族交融B.有利于近代人文主义的产生C.缓和了帝国境内的宗教矛盾D.有助于欧亚民族意识的觉醒

10.

美国著名黑人学者杜波伊斯指出: 至1830年,巴西贩奴船使用着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国旗;从1830到1840年,他们开始逐渐使用美国国旗;至1845年,大部分从事贩奴的船只都已使用星条旗……而在1850至1860年十年间,近乎所有的贩奴船都在寻求美国国旗提供的最好保护 。该学者认为,巴西奴隶贸易猖獗主要是由于(  )

A.美国已垄断了世界海上霸权B.美国的造船业及海运很发达C.巴西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奴隶D.美国为奴隶贸易给予的庇护

11.

德国在19世纪90年代,按全国平均数,工人工资的25%用来支付房租,25%—30%买面包,吃住两项共占50%—55%,除此之外,尚有相当的结余。据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  )

A.推动工人阶级斗争方式转变B.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C.使工人阶级的生活较大改善D.使社会贫富差距呈缩小趋势

12.

1974年,联合国大会先后通过《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行动纲领》以及《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等文件,呼吁各国在主权平等以及公正公平的原则下开展各种经贸交流,确认了发展中国家的权利。这表明(  )

A.不合理的经济秩序遭到冲击B.发展中国家主导世界经济C.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发生动摇D.国际经济新秩序即将建立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晚清以来,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末世。经过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之后,在接踵而至的战争和外交危机下,封建落后的中国逐渐成为西方列强嘲笑的对象,代之而起的是屡次被打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弱国形象……由于时代主题的变化,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总体目标更加迫切,仁人志士的救亡运动充分构建了近代中国的正面形象,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优秀品质。总体上而言,近代中国国家形象在正反两面因素交织下呈现的主要还是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形象,处于国家形象的 沉沦 时期。

——摘编自江轶《论中国国家形象的历史变迁与现实构建》

材料二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摆脱了民族压迫,实现了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后,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方针,提出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总量稳居全球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在世界舞台上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的生机活力,呈现出一种 强起来 的国家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出愈来愈高的参与度和活跃度,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不遗余力地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编自蒋积伟《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形象的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国家形象的特征并简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中国相比,新中国国家形象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简析其影响。(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全球史观 的倡导者巴勒克拉夫主张,历史研究者应 将视线投射到所有的地区和时代 建立 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 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每一历史时代都有领导该时代历史潮流的力量,即中心。历史上也的确存在过 欧洲中心 或者 欧美中心 。但是 欧洲中心 的存在,并不等于非欧洲中心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不存在。在研究 中心 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时,也应该研究非中心国家和地区对历史潮流的回应,或它们如何创造历史,不应该排斥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文明和历史贡献。

——摘编自李世安《全球化与全球史观》

围绕材料,请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任意选取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四、材料阅读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礼乐文化在春秋以前一直占主流,春秋季世崩坏,周天子大权旁落。孔子作为三代文化的继往开来者,以复兴礼乐为己任,一方面 述旧 ,继承三代礼乐文化;另一方面因革损益,创立 仁学 ,建立仁、礼合一学说,纳仁入礼,将三代文化提升到哲学高度。由孔子开创的儒学,不但在 轴心时代 确立了显学地位,而且在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化大流中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影响十分深远。为适应文化下移,孔子公开收徒讲学,提出 有教无类 主张。相传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晚年修订六经,使三代文化得以流传后世。

——摘编自宋云生《论孔子对三代文化的继承与提升》

材料二
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子在中华文化发展方面的主要贡献。(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文化传入欧洲的原因及其影响。(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