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云南省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云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5 浏览数:446

一、单选题

1.

下图为龙山时代(前2600年~前2000年左右)考古学五大文化分布图。据此可知,这一时代(  )

A.各文化区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大B.文明曙光最早出现在中原地区C.华夏文明的主要区域已经形成D.部落联盟完成向君主政权转化

2.

西汉末年,中央集权逐渐削弱,国力日益衰减,官僚机构日趋腐化。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三者结成密不可分的整体。该现象(  )

A.与盐铁专营政策有直接关系B.最终导致西汉政权的瓦解C.促使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可佐证王莽改制成效有限

3.

唐时有 杏园宴 的活动,主要内容是探花,即同一榜进士中选出两位,称作两街探花使,让他们骑马遍游长安城内外名园,摘取名花。这反映出(  )

A.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关注B.制度设计影响社会习俗C.科举制蜕变助长奢靡之风D.世人接受社会变迁现实

4.

康熙年间,台湾多次纂修府志。府志中记载了平台有功的将领,并载明 凡所建置,皆因人情而宜土俗 二十余年沐圣天子深仁厚泽,置郡县、定营制、启文明,士读农耕、商怀工集 等。台湾府志的纂修(  )

A.申明了台湾与中央政府隶属关系B.规划了台湾与内地统一建制原则C.系统介绍了台湾地区的社会风貌D.记录了台湾社会制度巨变的历程

5.

下图是一张纪念照,留影者在照片背后写道: 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上之丽芙照相馆。 从留影者的做法和心境,可以发现(  )

A.变革与传统的复杂联系B.革命与改良的艰难取舍C.潮流与逆流的反复斗争D.先进与落后的激烈碰撞

6.

中国共产党通过征粮调查运动,合理分配了民众的公粮负担。贫农负担占收入的5%~12%,中农负担占收入的9%~ 20%,富裕中农负担占收入的17%~20%,富农负担占收入的21%~30%,地主负担占收入的25%~30%。这一做法(  )

A.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的经济基础B.保障了解放区的粮食供应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D.拓宽了根据地的财政来源

7.

导致下图中三线地区工业化程度变化率急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  )

A.发展道路的探索B.经济政策的重置C.社会矛盾的激化D.国际局势的严峻

8.

下图最有可能呈现的是(  )

A.农业起源地及其农作物外传B.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资本流动C.工业革命后商品原料的交换D.经济全球化下劳动力的转移

9.

史学家莫克尔在考察工业革命期间需求增长的相关证据时,收效甚微。他发现需求增长对于工业增长产生明显刺激作用的唯一案例,是棉制品行业:对于棉制品的需求增长,推动了人们千方百计地提高该行业的产量。材料说明(  )

A.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需要重估B.工业革命的历史研究逐渐深入C.工业革命的首要起因已经确定D.工业革命仅带动部分行业增长

10.

1848年马克思指出: 你们也许认为生产咖啡和砂糖是西印度的自然禀赋吧。二百年以前,跟贸易毫无关系的自然界在那里连一棵咖啡树、一株甘蔗也没有生长出来。也许不出五十年,那里连一点咖啡、一点砂糖也找不到了,因为东印度正以其更廉价的生产得心应手地跟西印度虚假的自然秉赋作竞争。 由此可知,马克思(  )

A.阐明经济作物种植要适应自然条件B.强调亚非拉争取独立的艰巨性C.揭示资本主义扩张主导了国际分工D.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走向联合

11.

1853年,日本幕府解除了始自1635年的 大船建造禁止令 ,称 观当今之形势,知大船之必要。故自今日始,诸大名可造大船。然制造工法、使用目的及制造数量等尚需奏请 。这说明当时日本(  )

A.明确对外扩张的战略意图B.尝试改变传统的锁国体制C.回应变法自强的时代诉求D.欲融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12.

1923~1927年间,因粮食收购价格低,苏联商品粮的平均收购量还远低于战前。要刺激农民多交商品粮,当时最有效的办法是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工业品,然而落后的工业生产能力无法完成这一任务。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开展工业化;但相对薄弱的农业基础,对工业化形成一定程度的掣肘。全面了解苏联这一时期的历史情况,可认识到(  )

A.固定的建设模式影响了工农业的协调B.经济目标的实现基于对客观规律尊重C.国家调控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有效方法D.特殊的国情需要探索特殊的发展道路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早在先秦时期,家国同构。自秦汉而下,宗法活动以社会上层贵族为中心展开,魏晋门阀士族是其代表。至隋唐,贵族型家庭制度逐渐瓦解。北宋时, 近世名门鲜克永世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一些士大夫成为新宗族组织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带头呼吁,以尊祖睦宗为要旨,团结宗亲。其他社会阶层后来也开始效仿,慢慢地发展起了一种新的宗族形态—— 平民型宗族

——摘编自包伟民《陆游的乡村世界》

材料二
10~16世纪间,中世纪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对地位和血统的执着是当时的标志之一,法定地位是中世纪欧洲人的身份标志,贵族观念是这一状况最明显的表现。但是,欧洲社会不断涌现出掌握新财富乃至实力的新贵,他们无法在既有的等级体制中找到容身之处,便向传统发起挑战。他们很快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社会形态、行会、传说和团体,使商人的社会身份拥有了新的定义。商人阶级的兴起几乎完全是城镇发展的结果,商人的出现与这一中世纪欧洲文明中最具活力的元素密不可分。任何地区的领主都寻求城市的支持,以便对抗国王;而国王则争取市民的支持,借助他们的财力以打压势力过大的属臣,并因此向城镇授予特许状和特权。

——摘编自【英】J.M.罗伯茨《企鹅全球史·文明的分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简析宋代出现 平民型宗族 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社会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内容说明这些变化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11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分别指出宋代 平民型宗族 和西欧中世纪后期新贵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特征。(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纵观世界历史,我们看见两条线,一条是横线,一条是纵线。横线是从分散到整体的运动趋势,终结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纵线是从低级到高级的社会发展,文明在发展中持续升华。历史运动的真实却是横向和纵向交互发展,横向发展和纵向发展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单纯的横向和单纯的纵向都不完整。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

参照材料中的观点,结合世界历史的相关内容,阐述历史发展中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要求:围绕具体史实阐述,突出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史实准确,观点正确,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分别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战争中使用原子弹,各家媒体竞相报道。《解放日报》转载了有关的报道:8月9日,头版刊发了《战争技术上的革命原子炸弹首袭敌国广岛》和《传盟国将发出新公告促使日寇迅速投降否则即将以原子炸弹摧毁日本》两篇报道。第3版比较集中地对原子弹进行报道,包括《杜鲁门宣布使用原子炸弹攻日》《英报评原子弹》《阿特里及史汀生谈原子炸弹发明的经过》((美报评原子弹的发明是科学与战争的革命》等消息;8月10日,继续在第3版以综合报道的形式,较大篇幅地转载原子弹的消息。

——摘编自耿显家《毛泽东与延安(解放日报)对原子弹报道的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简析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说明人类认识和利用原子能的历史经验。(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