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对民间传统歌谣进行了改编与创作。李伯钊回忆:“(瞿)秋白同志鼓励大家搜集民歌来填词……通俗的歌词对群众教育作用大,没有人写谱就照民歌典谱填词。
”彭湃将客家山歌
“日头出来对面山,打扮阿郎去过番(去南洋),十七十八阿郎返,玉石手镯金耳环
”,改编为
“日头出来对面山,欢送阿郎去打战,打了胜仗阿郎返,伢爱手枪和炸弹
”。此外,广大群众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东方红》,由陕北《移民歌》整理、删减而成。这首革命歌谣抒发的真挚情感,使人产生强烈共鸣,迅速被传唱接受。
——摘编自邓登瑶《革命歌谣的演进历程、鲜明特征及价值意蕴》
材料二
贵州松桃县曾组织师生在街头进行抗日演讲,高唱《义勇军进行曲》
以唤醒苗族、土家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群众的抗日热情。丰子恺说:
“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
‘起来,起来
’
‘前进,前进
’的声音出自村夫牧童之口。都会是自不必说,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军夫,都能唱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曹聚仁描述道:
“一个英国人在北戴河初闻此歌,为之感动流泪;一个日本的文化人,在上海街头听了不觉心神震动;这歌曲曾流传于印度河上,也曾洋溢于旧金山的一角。
”
——摘编自郑大华《论抗战歌曲对“中华民族”的书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革命歌谣改编创作过程中呈现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歌曲传唱的意义。(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