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427

一、单选题

1.

郑国子产参照夏、商、周三代之法令铸刑书,让百姓遵从郑令、野令,按照礼仪行事,从而彰显美德,抑制邪恶。子产铸刑书体现了(  )

A.轻视礼制的变革思想B.以刑促礼的治国路径C.由礼至德的治理方略D.礼主刑辅的基层教化

2.

汉初,国家以编制的户籍为主要依据,授予民众田宅,没有立户占有田宅是违法的。民众按照遗嘱获得的田宅可以先行占有,到每年八月户口登记核查之日,必须立户并把所分田宅登记在户籍之上。这一举措(  )

A.源于土地兼并严重B.便于国家赋役征发C.变革农业劳作方式D.健全基层里甲制度

3.

汉代士人在忠孝之间往往选择先忠后孝,到魏晋南朝时,士人忠君观念逐渐淡化,重孝道而忽视忠君,形成了 孝先于忠 的观念。与士人忠孝观的转变密切相关的是(  )

A.选官注重孝廉B.佛教和道教的发展C.门阀士族形成D.律令儒家化的推动

4.

图1反映的是宋代冬季无雪时,地方官府组织祈雪活动的区域分布。影响两宋祈雪活动区域分布出现差异的因素是(  )

图1

A.两宋经济上依赖南方B.南宋尊崇程朱理学C.南宋按田亩征收地税D.小麦种植区域扩展

5.

明中后期,除下层文人外,士大夫阶层中的一些人加入通俗文学的创作队伍中来。晚明时期,很多士大夫还将 三言二拍 等市民小说摆到了床前案头。这些士大夫的行为促进了(  )

A.心学出现B.科举发展C.私家藏书D.文化下移

6.

同治初年,曾国藩主持重刻了王夫之的《船山遗书》,使之得以传遍海内。他亦十分关注魏源的著作,于同治七年(1868年)专折奏请以魏源入祀江南名宦祠。这表明曾国藩(  )

A.认同经世致用B.重视中外文化交流C.主张民主平等D.意在改变封建统治

7.

武昌起义爆发后,英美报刊均以更为务实审慎的态度向西方报道中国局势,并不多见关于 宪政 共和 等政府形式的讨论,而是注重分析南北割裂的局面,并表达出对孙中山政府实际治理能力的担忧。这些报道反映出英美两国(  )

A.支持南方革命政府B.期望中国建立共和政体C.注重维护在华利益D.意图促成军阀割据局面

8.

表1是1947—1949年东北解放区地方流通券发行数额的大致统计。对表1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表1

年份

发行额单位:万元

比上一年的增长率(%)

1947

上半年

2882032

76

下半年

10212606

254

1948

上半年

32860127

222

下半年

350000000

965

1949

1206620000

245

A.解放区的物价持续下降B.流通券发行额的增长率上升C.战场胜利缓解财政困难D.东北通货膨胀问题得以解决

9.

图2为1972年出版的年画《贫下中农的好医生》,描绘了一位女医生到社员家中出诊的场景。该画旨在宣传(  )

A.社员卫生健康意识得到强化B.妇女积极投身精神文明建设C.社会主义医疗体系的优越性D.农业合作社的医疗保障完善

10.

1980年12月,谷牧副总理在全国第二次进出口工作会议上指出: 世界银行的一些专家在中国调查后,写了一个考察报告,准备在征求我们意见后正式提出。我花了两个晚上仔细看了这份考察报告的摘要。他们的意见很有参考价值。 这表明(  )

A.世界银行促成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B.中国深层次参与到国际规则的制定C.国际贸易组织期待中国融入全球化D.中国重视对外部经验的参考和借鉴

11.

据考古学家研究,位于埃及和赫梯贸易线上的城市麦吉多出土了许多象牙制品,象牙是经埃及从非洲引入;其中一块象牙制品上雕刻了赫梯神灵和符号,而且雕刻技艺和艺术风格具有赫梯特征;这块象牙制品原来归驻扎在麦吉多的埃及官吏所有。这一研究可以用来说明(  )

A.希腊文化的中心东移B.波斯帝国的区域扩张C.古代区域文明的交流D.欧非贸易与文化传播

12.

9世纪末,法兰西地区的宗教会议,多次号召封建主和武士不劫掠教会财产。到11世纪中叶,此号召在欧洲其他地区得到推广,封建武士被要求去支持教会,每周三日落至周一日出期间停止一切争战。这反映出西欧(  )

A.王权和教权的长期并立B.国王与教会冲突不断C.基督教会强化社会教化D.封建主义秩序的混乱

13.

美国内战爆发前,在妥协派议员的呼吁下,美国国会匆忙通过了第十三条宪法修正案,规定:禁止未来制定任何宪法修正案授权国会废除或干涉各州的内部制度,包括奴隶制度。这一事件体现的是(  )

A.国会通过立法应对国家危机B.黑人公民权利得到承认C.英美法系强调国家权力制衡D.南北方的矛盾得以缓和

14.

据英国社会观察家亨利·梅休统计,19世纪上半叶伦敦每年煤炭消费量达350万吨,由此产生的燃煤垃圾高达90万吨。他发现,伦敦垃圾承包商还要定期从纽卡斯尔和其他北部城镇搜集燃煤垃圾运往伦敦,才能满足本地建筑市场的需求。垃圾承包商的活动说明伦敦(  )

A.城市建设的发展B.工业生产污染严重C.能源供给的改善D.煤炭利用效率低下

15.

卡德纳斯执政期间,成立了墨西哥夏季语言培训班,致力于在土著社区普及西班牙语,强化国民教育,此外还建立了合作社与车间学校,推动土著社区工业化发展。这些措施(  )

A.阻碍了印加文化的独立发展B.强化印第安人的国家认同C.促成墨西哥基本实现工业化D.加速墨西哥的半殖民地化

16.

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颁布了以下法律。这些法律的颁布(  )

《卡特尔法》

设立卡特尔局,对各类限制竞争的行为进行监督。将竞争自由同竞争秩序二者联系起来,为市场竞争的有关各方规定了一个法律范围。

《联邦银行法》

联邦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执行机关,负责调节货币流通和经济企业的信贷供给,保卫货币

A.推动社会结构变化B.力促市场良性运作C.适应欧盟发展需要D.强化贸易保护主义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清承明制,除将明代的南直隶、陕西和湖广各一分为二,其他12个省级政区幅员基本不动。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清代前中期,朝廷与省督抚的关系更加紧密,省制更为有机地融入国家对全国疆域的整合与地方社会的治理机制之中。清末,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压力下,清廷不得不整体上放松对各省督抚大员的控制,一些封疆大吏趁机掌握省级兵权和财权,呈现省区逐渐疏离中枢的趋势。随着近代边疆危机日益加深,形势逼迫清政府对省区进行划设、调整与整合,省制仍具有加强国家统一和国家领土安全的强大制度功能。
材料二
辛亥鼎易之后,各省实力派都督在清末离心潜伏的积累后乘机走上前台,分离态势日益明显。皖系、直系、奉系轮流坐庄,地方军阀各霸一方,省区力量取得主导地位,央地关系倒挂。省制变革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仍未能得到解决,冯系、阎系、桂系等地方实力集团与蒋介石集团各为其利仍纷争不断,亦不得其解。大革命面临严峻危机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在重要省区先后设立省委,是对省制的创造性运用。抗日战争结束后,随着革命战争形势快速发展,东北、华北、中南等行政区先后在解放区建立起来,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解放战争时期的区划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执政时期的最高发展阶段,克服了近代省区位置失序的弊端,为国家的统一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支撑。

——摘编自翁有为《近代中国之变轴:军阀话语建构、省制变革与国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省制建设的主要举措。(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时期省制的演化历程。(5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省制变革的积极作用。(5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初,国际范围内自由主义的失势也影响到中国知识界。中国知识界掀起了一股谈论苏联和社会主义的热潮。知识界谈论和主张社会主义的人虽然不少,但真正像李大钊等人那样信仰社会主义的并不多,其中就包括了胡适等一批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在胡适主持的《独立评论》上发表了不少谈论苏联和社会主义的文章,希望当局能向苏联学习,迅速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他们看到了苏联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却未能认识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施实际上是长期的渐进过程。1933年初《东方杂志》的 新年梦想 征文中,虽然有20多篇文章不同程度表现出对社会主义的集体诉求,但几乎没有一篇从学理的层面加以阐述的。与五四时期比较,30年代初的社会主义思想明星则寥寥无几。其后,由于民族主义思潮高涨,30年代初的社会主义思潮逐渐趋向没落,并最终被掩盖于抗日战争的浪潮之下。

——摘编自郑大华、谭庆辉《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时代背景。(7分)
(2)根据材料,简评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社会主义思潮的主要内容。(5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实现工业化,必须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就需要一个周密翔实的计划。当时,朝鲜战争、国内剿匪和解放台湾的任务,也给新中国的经济发展走向规定了一个有限的选择空间。 一五 时期从苏联和东欧国家引进的156个工业项目,实际施工的有150项,这些项目后来都成为我国工业的骨干企业。尽管新中国最初一段时间,照抄照搬了苏联的一些建设和管理经验,但仍然是注意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有些方面还有所创造。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98家央企的核心部分,绝大多数都是计划经济年代建成的。陈云在谈到四个现代化如何实现时曾明确提出, 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技术水平,应该来之于这些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水平的技术骨干。 如果以1952年和1992年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起始和终止时间,那么,只要看看在这40年里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就会十分清楚在这个过程中,计划经济体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摘编自朱佳木《正确认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作用坚定新中国的历史自信》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我国采取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因素。(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贡献。(7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图3是西方学者绘制的一幅历史地图,包含了多种历史信息。

图3

提取地图中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