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代表成分
共产党员
政府人员
少数民族
商界和宗教
学者
民运领袖
占比(%)
14.2
13.5
3.1
1.4
18.8
12.8
国民党员
军界
妇女
地主士绅
其他
3.8
6.6
5.6
17.4
2.8
历史时期
出身不同门第占总数比例(%)
高门
士族
寒门
曹魏
61.6
6.3
32.1
西晋
54.2
35.6
10.2
户籍年代
受田对象年龄(岁)
史籍出处
北魏时期
15—70
《魏书·食货志》
北周时期
18—59
《隋书·食货志》
隋朝初期
21—59
唐朝中期
25—55
《唐会要》
二、材料阅读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宋史》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张钢,李廷《英国地方政府管理》
治理模式
主要特征
美国
(1)社区被赋予自主规划和治理的权限;(2)第三部门发展程度较高,在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3)借助市场化机制完善社区治理。
英国
(1)建立了政府、NGO、NPO、社区、私人企业等多方的多方互助合作关系;(2)政府下放权力,培育社区自治能力。
日本
(1)社区居民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2)市民组织和町内会等组织成为了社区居民多方式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途径
——边防,吕斌《基于比较视角的美国、英国及日本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研究》
三、开放性试题
宣誓誓词
——摘编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