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七中学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43 浏览数:150

一、选择题

1.

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 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但能直立行走C.已经会用火烧烤食物和长时间保存火种D.能够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并过群居生活

2.

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3.

关于夏朝建立后的王位传承,史书中有不同的记载,据此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内容

出处

帝禹……以天下授益……益让帝禹之子启

《史记·夏本纪》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

《战国策·燕策一》

A.启用武力夺取王位B.启最终登上王位C.益将王位让于启D.禹直接传位于启

4.

古书记载,夏朝建立了武装,设置了官职、监狱,制定了刑法。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原始农业兴起B.成熟文字诞生C.国家已经产生D.青铜文明兴盛

5.

学者张帆指出,商朝青铜文化不仅出现于殷商统治的中心地区,很多距离较远的方国也都有青铜器出土。这些青铜器程度不一地表现出一些地域特色,但就主体而言与中原青铜文化存在联系。这一现象反映出(  )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B.华夏文明逐渐四向延伸C.分封制得以普遍推行D.诸侯征战推动文化交流

6.

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20世纪国家文物考古工作队曾在殷墟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清理。当时出土的物品可能有(  )

A.精美的 帛书 帛画 B.刻有诸侯纳贡的画像砖C.刻有卜辞的甲骨D.各类青铜器和铁犁

7.

下图是周代世系略图,它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三公九卿制

8.

下列一组图片直接反映了我国古代(  )


①打制石器


②磨制石器


③青铜农具


④铁农具

A.生产工具的变革B.社会制度的变化C.冶炼技术的进步D.科技水平的提高

9.

按下列成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作出正确排列,应该是 (  )
①纸上谈兵  ②破釜沉舟  ③卧薪尝胆  ④霸王别姬

A.③①②④B.④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①

10.

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巨变之中。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这一时期 巨变 的是(  )

A.经济上,广泛使用牛耕,促进经济发展B.政治上,各国纷纷变法,引发制度变革
C.思想上,诸子百家争鸣,带来思想学术繁荣D.社会生活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11.

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工程建成后,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 天府之国 。这有利于(  )

A.齐桓公成为霸主B.商鞅推行新法C.秦完成统一大业D.夏朝巩固统治

12.

有学者认为,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率先按地区划分国民,使国家公共权力控制到基层社会,国家形态逐渐走向成熟,对统一国家具有深远影响。这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废除井田制B.严明法度C.统一度量衡D.确立县制

13.

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 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历史史实是(  )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C.佛教传入中国D.西学传入中国

14.

战国后期,燕国太子丹派壮士荆轲刺杀秦王,以阻止秦国攻取燕国.同学们对这件事的评价很多,下列符合唯物史观的一项是(  )

A.只要杀了秦王,燕国就不会灭亡B.荆轲是一个壮士,他用生命阻止秦王的暴行
C.秦王进行的战争违背了历史潮流D.荆轲刺杀秦王虽然壮烈但行为愚蠢,违背了历史潮流

15.

某班进行 小钱币,大历史 跨学科主题学习,一位同学推测下面这枚钱币可能出自秦朝时期。以下可作为依据的是(  )

A.这枚钱币采用圆形方孔形制B.秦朝工匠开始掌握青铜冶炼技术C.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D.中央政府统一铸造了五铢钱

16.

秦始皇实行 焚书坑儒 ,汉武帝推行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

A.钳制思想,摧残文化B.加强文化专制C.区别对待古代文化D.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17.

百度词条: 楚河汉界 ,是秦朝灭亡后的楚汉争霸时期的历史典故。楚、汉双方曾在荥阳展开长达四年(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的争夺战,后双方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从词条中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楚汉争霸的双方是楚庄王和西楚霸王B.楚汉争霸是为争夺帝位而展开的C.楚汉之争是一场农民起义D.楚汉之争无果而终

18.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民失作业(百姓无地可种),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改变这一不利局面,汉初的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B.汉化政策C.横征暴敛政策D.开明的民族政策

19.

汉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推行休养生息。武帝即位后,对匈奴用兵,采取盐铁官营、告缗等一系列政策汲取大量社会财富,解决财政危机,加强中央集权。汉朝对匈奴政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和亲政策产生积极效应B.汉代重新实现大一统C.人民渴望和平统一D.国家实力的明显增强

20.

《汉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区域: 东则接(连接)汉,厄(关隘)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 这一区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始于(  )

A.西汉政权的建立B.班超经营西域C.西域都护的设置D.甘英出使大秦

21.

如图反映的主要历史发展趋势是(  )

A.经济逐渐恢复发展B.社会局势日益稳定C.儒学占据主导地位D.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2.

文景之治 光武中兴 分别是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东汉光武帝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导致 文景之治 光武中兴 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

A.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B.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C.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D.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23.

汉族传统的坐姿是 席地而坐 ,所谓 ,其实犹如今日的 ,东汉时,胡床自西北传入中原,坐胡床形成的 垂足而坐 姿势,显然更舒服,依据胡床的形制,人们还创制出椅子、方凳等新式坐具和桌子。这段话强调了(  )

A.区域贸易的频繁B.游牧文明的落后C.中原文化的先进D.民族交融的深入

24.

中国古代王朝历经更替,不断发展。以下正确描述历史演进的是(  )

A.第一个封建盛世:汉初刘邦休养生息——汉武帝的大一统——文景之治B.重新振兴的东汉:宗室刘秀重建汉室——楚汉之争胜出——光武中兴
C.东西方交通大动脉:西域都护设立——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开通D.天下的分分合合:春秋战国时期—— 一统秦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25.

某同学依据朝代更迭示意图(如:下图)概括时代特征。这一阶段的时代特征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6.

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结论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B.黄巾起义——推翻了东汉政权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D.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衰落

27.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动乱,阶级对立。以下哪幅图片最能体现这一社会背景(  )


A
.东汉宅院画像砖


B
.东汉说唱俑


C
.东汉陶院落


D
.汉代讲经图

28.

位于广州的汉代南越王墓出土了一扁球形的银盒(如下图)该银盒的工艺、造型和纹饰与汉代及以前的银器迥异,但在西亚波斯帝国时期的银器中却不难找到与之相似的标本。该银盒反映了当时(  )

A.中外交流的现象B.中央集权的加强C.宦官专权的局面D.儒家学说的兴盛

29.

甲骨不易多得,金石笨重,缣帛昂贵,简牍所占空间很大,都不便于日常书写。公元105年,蔡伦在东汉京师洛阳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为纸张取代竹帛开辟了前景。这段话强调了(  )

A.改进造纸术的原因B.造纸工艺的传承C.工艺流程的繁琐性D.洛阳纸贵的缘由

30.

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在汉武帝的微信朋友圈,最不可能出现的信息是(  )

A.司马迁这个人真是迂腐,朕很生气B.今天朕练了一套 五禽戏 ,强身健体
C.张骞此去西域已六年有余,杳无音信,朕甚是挂念D.这次大宛(中亚古国)进贡的良种马真不错,朕很喜欢

31.

学习历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利用示意图的方式可以清晰反映历史的发展变化,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32.

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中分析,各个地区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倾向的加剧,在无数割据者角逐的混乱局面中,出现了魏、蜀、吴三大割据势力,它们削平了较小的割据势力,巩固了内部的统一。据此可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分裂倾向的加剧B.均衡局势的打破C.区域经济的发展D.局部范围的统一

33.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要求之一。下列表述属于 透过现象看本质 的是(  )

A.东汉末年,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B.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
C.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孙权曾派卫温到夷洲D.三国鼎立使当时的中国从混战到实现局部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34.

下图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朝代更替示意图,图中序号代表的政权是(  )

A.①吴②东汉B.①商②南宋C.①吴②东晋D.①东魏②东晋

35.

《资治通鉴》有载: 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混水)击之。……秦兵遂溃……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死者什七、八 。这场战役(  )

A.成就了晋国的春秋霸业B.激发了秦国的商鞅变法C.促使北方陷入分裂和混战D.加速了南北的统一进程

36.

据下图可以推知,当时(  )


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替

A.南北地区交流减少B.南方秩序相对稳定C.南方经济超越北方D.北方行政区划固定

37.

我国许多优秀文化成就被列为世界级文化遗产。下列文化遗产中,明显带有中外文明交汇交融特征的是(  )

A.孔府B.秦始皇陵兵马俑C.云冈石窟D.长城

38.

周杰伦创作的 中国风 歌曲: 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以下哪位书法家(  )

A.顾恺之B.胡昭C.锺繇D.王羲之

39.

小明的爸爸想要带领全村人民致富,为选择适合本村所在的北方地区自然规律的项目,他想查阅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介绍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和方法的我国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正在就读七年级的小明到书店为爸爸购买了这部著作。小明为父亲购买的农学著作是(  )

A.《齐民要术》B.《水经注》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

40.

下列事件不可能被写进《史记》里的是(  )
①秦赵长平之战  ②官渡之战  ③汉武帝派兵征战匈奴  ④蔡伦改进造纸术  ⑤北魏孝文帝改革

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②③④

二、材料题

41.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领略迷人的西域风情,聆听沙的呼吸,触摸历史的脉搏——追寻丝路
材料一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弧烟。这一切,让我感到十分亲切。

——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 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 踏着串串悠长的驼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桃、梨、杏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的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尘封,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
材料三 汉为发展同中亚、西亚各国的交往,修筑了令居(今甘肃永登)以西的道路,设置亭驿,便利商旅。据当时文献记载,通往中亚、西亚的大道,有南北两条,这成为后来著名的 丝绸之路 。1959—1969年,在 丝绸之路 的我国境内新发现了大批文物,在民丰这个当时曾是南路要冲的地点,发现了 汉司乐府印 ,说明那时在当地曾设立了专为供应汉使者和旅行所需食粮的管理屯田事务机构。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习近平主席所说丝绸之路的路线的起点和终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关系?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与文化交流,材料中哪些属于文化成果的交流?(举2例)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汉代保障 丝绸之路 畅通的措施。

4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但使龙城飞将(龙城飞将:泛指英勇善战的将军)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边塞诗人王昌龄《出塞》

材料二 请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示意图(如图):
(1)据材料一,请指出古诗中的 在秦汉时主要指北方哪个少数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汉武帝为巩固北方边境各采取的主要措施。
(2)依据地图,指出图中的人口迁徙现象发生在什么历史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情形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阶段的人口迁徙对我国北方和南方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三、小论文

43.

河北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古有 燕赵 之称。从古至今,名人辈出。如尧、扁鹊、赵奢、荆轲、董仲舒、刘备、窦太后、郦道元、赵云、祖逖、祖冲之……等都曾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请就你了解的其中之一的人物(不限于以上列举)进行介绍和评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