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高三3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311

一、单选题

1.

图1、图2是距今4700年至4100年的河南郝家台遗址出土的部分农作物遗存。通过分析鉴定可知,郝家台遗址农作物结构以粟为主,黍为次,兼有少量稻和大豆。据此可知,当时郝家台地区(  )

A.具有仰韶文化的特征B.农业经济得到了发展C.是原始农业的发源地D.以石器锄耕方式为主

2.

表1所示为秦代(部分地区)县令、县丞律令行政行为与自主行政行为所占比率的对比情况(单位:件)。据表可知,秦朝(  )

表1

行政运作内容

总数

律令

行政

所占

比率

自主

行政

所占

比率

县令、县丞下达的政令与执行

34

14

41.2%

20

58.8%

A.文书行政运行不畅B.中央集权体制尚未建立C.基层管理较为混乱D.地方有一定行政自主权

3.

两税法实施以后,京畿地区的农户 多取麦造面,而入城贸易 ,其他地区的农民在卖出农产品之后,再次购入了农资、醋、食盐等日常用品,后又继续出售。部分农民除了从事农产品的买卖贸易,还从事蔬菜、棉花的生产经营。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两税法(  )

A.放松了对农民人身的控制B.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C.让政府税收名目得以简化D.使税收形式发生转变

4.

宋初,儒家学者认为礼源于俗,故从俗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循礼。而程颐认为从俗需要符合义理,若不害义理,即可从俗。如拜扫之礼,有人问其何据,程颐曰: 此礼古无,但缘习俗,然不害义理。 程颐的这一解释(  )

A.突出了义理核心地位B.抵制了社会趋利风气C.完善了封建等级秩序D.开启了儒学的世俗化

5.

清初,河南林县地区瓷器 多来自彭城(今江苏徐州)”,后由于当地手工业者潜心研究, 在铁炉村东创设瓷窑 ,其 制造之美,不亚于彭城 。嘉庆年间河南河内县柏山村成立了缸窑会,制定各种行规,对产品的价格、尺寸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据此可知,清代河南(  )

A.逐渐出现新的经济因素B.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C.手工业生产日益专业化D.民营手工业生产占据主导

6.

1867—1894年,中国棉布进口由1200万海关两上升到3100万海关两,增加不到2倍;而同期洋纱进口则由146万海关两上升到2140万海关两,增加了13倍以上。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当时(  )

A.洋布完全占据中国市场B.棉纺织业实现了工业化生产C.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D.政府大力扶持棉纺织业发展

7.

1898年,一位主张变法维新的湖南士绅认为西方的强盛是西方人 得吾教之分数 其心朴厚 重信义 贵廉耻 上下一心 。因此, 欲救中国之敝,必自正人心始,欲正人心,必自明教化始,此自然之理也 。这可用来说明该维新人士(  )

A.仍然坚持 中体西用 思想B.对东西方国情缺乏理性认识C.反对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D.认识到开发民智的重要性

8.

辛亥革命后,办报成为时尚,至1913年,全国报馆多达500家,许多报纸以议论时政得失,评说政府官员,监督政府工作为已任。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共识B.民众政治热情得到了提升C.公民言论自由得到保障D.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广泛

9.

1936年9月,中共中央通过决议提出 民主共和国 较之苏维埃制度在地域上具有 更普及的民主 ;1937年5月,陕甘宁苏维埃政府不仅吸收了国民政府的议会制,还规定法院具有 审判独立 的权力, 不采取司法与行政并立 的模式。这些举措(  )

A.改变了根据地政府的组织结构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发展和完善了根据地民主政治D.扩大了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10.

图3所示为1953年由安林创作的宣传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保证工程质量做到又好又快又省又安全》。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图3

A.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B.现代化建设激发了工人劳动热情C.工业生产能力得到极大提高D.倾思潮影响国民经济运行

11.

在两河流域历史上伴随军事战争而存在的是对其崇拜神灵神像的践踏和掠夺,如埃兰人攻陷乌尔城时,便将乌尔城保护神月神南那的神像劫走;赫梯人攻陷古巴比伦王国时也将其城邦保护神马尔杜克的神像劫走。这一做法意在(  )

A.实现文化发展趋同B.提高军事实力C.重建社会统治秩序D.建立神权政治

12.

13世纪的西欧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声称, 当一个人为了公共福利经营贸易,以生活必需品供给国家时 贸易就变成合法的了 。14世纪,罗马教宗甚至还封一名商人为圣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文思想的盛行B.宗教的腐化堕落C.全球商路的开拓D.城市经济的发展

13.

18世纪末,秘鲁、墨西哥、委内瑞拉和智利等地涌现出一批强烈要求独立的人士,秘鲁耶稣会士就曾写道, 新大陆就是我们的家园,它的历史就是我们的历史,我们应该到这段历史中去寻找目前的处境和原因 。由此可见,当时拉美地区(  )

A.耶稣会士领导独立运动B.文化认同激发独立意识C.反抗殖民侵略已成共识D.殖民统治遭到一定冲击

14.

图4所示是某位史学家对欧美某国宪政进程特点的表述。该国是(  )

该国宪政进程不但起步较晚,而且步履维艰,这是因为早期该国长期保持分崩离析状态,政治经济发展落后,缺乏启动宪政进程的历史条件。后来在民族国家统一过程中,旧封建王朝又有幸占据了主导地位,发挥了显著作用,从而造就了一个庞大强悍的权力巨人

图4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15.

1926年英国政府所公布的《贝尔福报告》称:英国(本土居民)与自治领(居民)虽然同为国王的臣民并作为英联邦成员自由连结为一体,但在英帝国内无论内政、外交等任何方面,都是彼此互不隶属、地位平等的自治团体。这反映出,一战后的英国(  )

A.接受了民族自决原则B.殖民统治走向衰落C.积极推进经济一体化D.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16.

1994年,美国提出在2005年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所有成员国应以独立身份参加,而巴西及部分拉美经济集团则主张以已经建立的拉美经贸集团为单位集体加入,多数国家至今仍未达成共识。这反映出(  )

A.经济全球化陷入困境B.美国霸权扩张受阻C.多极化趋势开始呈现D.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从1918年11月到1919年年初这段时间是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最兴奋激动的时刻。中国经历了极短暂的历史狂热期,从1918年年初美国总统威尔逊关于处理战后问题的十四点建议( 十四点原则 )传开,到11月停战协议签字达到高潮,直至1919年夏季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消息传出来为止,这段时期大众是在 公理战胜 劳工神圣 (由蔡元培提出)两个口号中度过的。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狂热时期,也是民族大觉醒前的狂热时期。

——摘编自李永昌《觉醒前的狂热——论公理战胜劳工神圣两个口号》

材料二
严复曾支持中国加入世界大战,可是欧战结束后,严复彻底幻灭了,认为唯有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才能解救中国和西方。梁启超目睹了战争的可怕影响之后断言:这场欧战近乎消灭了人类文明。他放弃了达尔文主义,认为东方现在可以提供一些西方所没有的价值。

——摘编自朱继军《从国家建构看第一次世界大战——从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一书谈起》

材料三
(一战后)梁漱溟认为,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理与欲的和谐和平衡 ,中国文化处在一个高于西方文化的水平上,中国文化当引导西方人走向儒学之路。

——摘编自徐国琦著,马楠、张春田译《何为中国:1919年的中国与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结束前后 公理战胜 劳工神圣 口号提出的历史背景,并简要评价 觉醒前的狂热 。(8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前后国人对西方文明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政党外交具有鲜明的价值观外交特征。中国共产党是信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实践活动中既要实现国家利益,又要强调国际主义精神。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分属不同性质的概念。意识形态具有脆弱性,国家利益具有刚性,在涉及国家关系问题上,国家利益是最终目的,意识形态是服务国家利益的斗争工具。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专门从事党的对外联络工作。在20世纪70年代末之前,中国共产党主要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建立联系,通过党际关系推动国家关系发展; 以意识形态划线 可谓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中国共产党发展对外党际关系、开展政党外交战略选择的一般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中国共产党实行全方位党际交流活动,不仅加深了与社会主义政党间的交流,而且也与资产阶级政党建立了联系。政党外交成了党的一条重要战线,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体现。
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相互关系成为政党外交的永恒主题,是研究政党外交绕不开的主线。这是政党外交双重属性的重要体现。

——摘编自杨胜刚《新中国政党外交维护国家利益研究——以处理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相互关系为视角》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政党外交的特征。(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中国 政党外交双重属性 演进的历程。(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在某种意义上,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可称为 白银世纪 。17世纪末以后,葡萄牙在其属地巴西开始大量开采黄金;英国抓住了机遇,与葡萄牙政府签订了《梅修因条约》,葡萄牙向英国出口葡萄酒,英则向葡及其殖民地出口制造业商品,此后两国又签订一系列补充条约。但是,葡对英的贸易总是呈现逆差,为了平衡贸易赤字,葡动用从巴西运回的黄金,把它们不断地送到英商手中,于是巴西黄金经过葡萄牙这个漏斗,大量地流入英国国库。 1700年从巴西流入葡萄牙的黄金为35万英镑,1760年时已高达220万英镑……从18世纪30年代起,葡属巴西的所有黄金、钻石的收入中用来贴补葡与英之间贸易赤字的价值数额在100万至200万英镑之间
有人估计,18世纪巴西出产的1000多吨黄金中,有90%被运至葡萄牙,其中有60%,即500多吨又被运至英国。大量黄金被运至英国,为英国货币稳定、金融信贷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保证。18世纪,英国成为西欧黄金中心区。西欧商人资本,特别是荷兰商人资本,在荷兰丧失经济优势后,以购买英国国债的形式大量流入英国。1737年,荷兰人拥有1000万英镑的英国国债,相当于英国全部国债的1/5。1762年,荷兰人拥有1/4的英国国债,高达1200万英镑。

——摘编自罗翠芳《16—18世纪商人资本在西欧国际流动的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商人资本在西欧国际流动的原因及影响。(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英国货币稳定的有利条件。(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2

中国传统文化的四个层面

以儒家为中心的道德文化层面

以道家为中心的审美文化层面

以墨家为中心的农民文化层面

以法家为中心的政治文化层面

——据刘士林《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与层面》整理

上表所示是某位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部分看法,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至少选择一个层面,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