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清初,黄河下游堤防失修,决口频繁。康熙年间,河道总督靳辅
“遍历河干,广咨博询,求贤才之硕画,访谙练之老成
”。他主张从全局出发,将黄河、淮河、运河三者进行综合治理,并指出:
“用水刷沙,虽为治河不易之策,然河身淤土有新旧之不同……五年以前之久淤……冲刷甚难,故必须设法疏浚也。
”主要措施是坚筑堤防、蓄清刷浑、河运分离。由于治河经费紧缺,靳辅预支数个省份康熙二十年正税的十分之一,并允诺
“以淮扬水涸之后涸出田地的屯田收入及商船货物缴纳的商税补还
”。经治理,黄河安澜十余年,之后又连年决溢。
——摘编自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等
材料二
清末民初以来,原有黄河治理体系逐渐解体,黄河水患频发。1913年,濮阳双合岭决口,当时北京政府着力进攻南方革命力量,无暇顾及,导致灾情不断扩大,拖延两年才完全堵复。1921年,《大公报》报道:
“黄河上下游近来迭次决口,被水区域益形扩大,加以款项支绌,河工经费不能尽力筹拨,因之河防设施多有未周。
”1933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李仪祉提出了黄河治本思想,强调黄河治理要上中下游并重,防洪与航运、水电、灌溉兼顾,还认识到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在黄河治理中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治河策略。但由于主管机关职权不定,治理工作难以有效推进。
——摘编自苏全有、臧亚慧《民国时期黄河治理成效不彰的历史反思》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考察黄河并提出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1999年,江泽民强调黄河治理开发应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2019年,习近平将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提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黄河流域的治理开发步入新征途。
——摘编自邓生菊、陈炜《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流域治理开发及其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靳辅治理黄河的特点并予以评价。(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黄河治理成效不佳的原因。(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黄河治理中得到的启示。(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