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5 浏览数:513

一、单选题

1.

我国先民很早就开始了对 形象的塑造,如内蒙古三星他拉出土的圆雕玉龙、浙江良渚出土的龙首纹环、河南二里头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等。它们的形态存在较大差异,但都具备了 形象的基本元素。这反映了(  )

A.原始先民的华夏认同B.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C.奴隶社会的精神诉求D.手工技艺的高超精湛

2.

在西周中期的佣伯和其妻毕姬的墓葬中,毕姬墓随葬有五鼎五簋,而佣伯墓随葬了三鼎一簋。有学者认为,这主要缘于毕姬出身于周人之强宗毕氏,而佣伯因其少数民族土著的狄人身份成为周人的附庸。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政治实力冲击宗法制度B.等级观念阻碍民族融合C.血缘与政治的结合紧密D.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3.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对》中说: 故下事上,如地事天也,可谓大忠矣。土者,火之子也,五行莫贵于土……忠臣之义,孝子之行取之土;土者,五行最贵者也。 这一主张意在(  )

A.重塑 天人感应 的思想B.瓦解传统礼乐制度C.确立儒家思想独尊地位D.强化封建伦理秩序

4.

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赴杭州任职前,因李方叔日常出行缺少马匹,遂将自己多余的马匹赠予他,并在拟定的契约中说: 恐方叔别获嘉马,不免卖此,故为出公据。 这体现出当时(  )

A.马匹交易程序比较繁琐B.契约具有辅助交易的功能C.马匹交易管控开始放松D.契约成为税收的法律凭据

5.

表1

记述

出处

番豆乃落花生也,始生海外,过洋者移入百越,故因此名。初时为果,今湖田沙地遍植。

张宗法《三农记》

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

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中国用桔槔,大费人力。西人有龙尾车,妙绝……又以风车转之,则数百亩田之水,一人足以致之,大有益于农事。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

表1是有关我国明清时期农业方面的记述。据此可知(  )

A.中外农业技术在交流中互鉴B.明清时期农业技术取得突破C.我国积极引进西方农业成果D.对外交流利于我国农业发展

6.

1874年,日本借口侨民被杀出兵台湾。钦差大臣沈葆桢赴台湾办理海防事宜期间,认识到 台洋之险,甲诸海疆,欲消息常通,断不可无电线 ,遂奏请朝廷创设电报。到1891年,全国电报线路 南北东西纵横三万里 。由此可知(  )

A.技术变革保障了台湾安全B.日本的殖民统治受到冲击C.边疆危机影响通讯现代化D.清廷扭转了军事被动局面

7.

1946年4月,哈尔滨解放区民主政权将可依靠的力量统称为 城市人民 ,并指出: 城市政权的成分应包括工人、农民、独立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及一切爱国人士。 这表明该政权(  )

A.逐步转变民主革命纲领B.贯彻新民主主义革命原则C.配合了辽沈战役的部署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8.

郑州第二砂轮厂原是 一五 计划期间全国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85年,机械工业部下放企业管理权后,该厂组建为白鸽实业工程公司。1993年,公司又改制为郑州白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其变迁得益于(  )

A.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确立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9.

表2

希腊古典时代的文化

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上半叶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

约公元前336—约前31

类型

城邦文化

帝国文化、世界性文化

特征

个人主义、理想主义

个人主义、世界主义

中心

希腊雅典

埃及亚历山大里亚

表2是希腊古典时代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比较简表。这一演变(  )

A.源于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B.扩大了区域间的文化差异C.体现了东西方的文化交融D.实现了帝国内的民族融合

10.

1381年,英国剑桥镇爆发了骚乱事件。国王先取消了该镇的自治特权,后认为 剑桥镇是王国的古老市镇之一 ,而且 该镇如若缺少治理则必然无法延续 ,所以 暂时将该自治特权全部给予该镇长与市民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君主立宪制度逐渐确立B.资产阶级革命取得突破C.王权运作呈现弹性特征D.市民阶层主导地方自治

11.

中古时期,西方艺术作品中的儿童多以小型成人的形象出现,如图4。自15世纪以来,艺术家们不断创作出顽皮或可爱的儿童形象,如图5。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B.追求理性成为时代共识C.启蒙运动关注民众生活D.宗教改革开启人性觉醒

12.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向世界贸易组织报备并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有591项。其中,跨区域协定共292项,占比约为49%。全球出现众多既参与多边贸易规则框架,又参与区域贸易规则框架的 双重身份 国家。这说明(  )

A.经济全球化弱化国家主权意识B.国际经济旧秩序濒临瓦解C.区域集团化加剧贸易保护主义D.国家间经济依存程度增强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清初,黄河下游堤防失修,决口频繁。康熙年间,河道总督靳辅 遍历河干,广咨博询,求贤才之硕画,访谙练之老成 。他主张从全局出发,将黄河、淮河、运河三者进行综合治理,并指出: 用水刷沙,虽为治河不易之策,然河身淤土有新旧之不同……五年以前之久淤……冲刷甚难,故必须设法疏浚也。 主要措施是坚筑堤防、蓄清刷浑、河运分离。由于治河经费紧缺,靳辅预支数个省份康熙二十年正税的十分之一,并允诺 以淮扬水涸之后涸出田地的屯田收入及商船货物缴纳的商税补还 。经治理,黄河安澜十余年,之后又连年决溢。

——摘编自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等

材料二
清末民初以来,原有黄河治理体系逐渐解体,黄河水患频发。1913年,濮阳双合岭决口,当时北京政府着力进攻南方革命力量,无暇顾及,导致灾情不断扩大,拖延两年才完全堵复。1921年,《大公报》报道: 黄河上下游近来迭次决口,被水区域益形扩大,加以款项支绌,河工经费不能尽力筹拨,因之河防设施多有未周。 1933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李仪祉提出了黄河治本思想,强调黄河治理要上中下游并重,防洪与航运、水电、灌溉兼顾,还认识到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在黄河治理中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治河策略。但由于主管机关职权不定,治理工作难以有效推进。

——摘编自苏全有、臧亚慧《民国时期黄河治理成效不彰的历史反思》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考察黄河并提出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1999年,江泽民强调黄河治理开发应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2019年,习近平将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提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黄河流域的治理开发步入新征途。

——摘编自邓生菊、陈炜《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流域治理开发及其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靳辅治理黄河的特点并予以评价。(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黄河治理成效不佳的原因。(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黄河治理中得到的启示。(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新航路开辟后,最初来华的西医师主要身份是传教士,他们通过外科手术在中国站稳脚跟,之后西医在中国迅速推广。传教士带来西医的同时,也将中医向西方传播。如清前期法国传教士殷宏绪将中医人痘接种技术传入欧洲;20世纪初,法国驻昆明副总领事苏里耶·德·莫朗学习针灸并回国行医,在西方掀起了学习中医的热潮。新文化运动后,国内出现了激烈的中西医论争。南京国民政府曾一度通过废止中医的法案。新中国成立之初,仍有许多人强烈要求废除中医,毛泽东坚定支持中西医结合,中医才得以延续和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进一步走向世界。据统计,到2022年,中医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18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摘编自罗曼《西医东渐及其与中医的碰撞》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逻辑严密。)

四、材料阅读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罗马法复兴运动,通常指12~16世纪欧洲各国兴起的罗马法研究风潮,对近代欧洲影响深远。意大利凭借优越的经济与地理条件,成为罗马法复兴的绝佳之地。在该运动中,人文主义法学派应运而生。他们回溯历史,如洛伦佐·伐拉追溯法律制度、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他们要求回到原始的罗马法文献,主张恢复经典文本的原貌,通过考察原作探讨罗马法对当时社会的用途。人文主义法学派承认地方习俗,具有民族意识,这促使当时社会进行习惯法的研究,例如法学家杜莫林编纂了《巴黎习惯法》。该学派还认为,法律可以成为一门科学,并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他们引进了当时所能掌握的哲学、文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各种科学方法,为法律成为一门科学奠定了基础。在人文主义法学家的努力下,之前长期沿用的《学说汇纂》这种相对松散、碎片化的模式逐渐体系化,法律的研究形成了一种相互关联的综合性体系。

——摘编自何勤华、祝檀吉《罗马法复兴与欧洲法律教育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意大利成为罗马法复兴绝佳之地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文主义法学派的特点。(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