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体育萌芽于原始氏族社会。商周时期盛行的射礼,竞争者先相互揖让,后登堂比赛,赛毕同饮,
“其争也君子
”。御术、龙舟竞渡等项目,同样受到
“君子之争
”的框定。汉代舞龙活动十分流行,不同节令的求雨祭礼都离不开舞龙。宋元以后,多数体育活动形式开始冲破
“礼仪
”束缚,如蹴鞠、相扑等成为瓦舍中民众喜爱的体育表演。清代民间冰上活动在技巧形式与普及程度上都较前代有很大的飞跃,这与满族人尚武善滑的传统有很大关系。
——摘编自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编《中国古代体育史》等
材料二
洋务运动开启了西方体育传入中国的先声。从1862年起,湘淮系等清廷军队开始废除传统的骑射、刀、弓等武艺,以西式兵操训练士兵。维新思潮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西方体育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维新人士
“呼吁锻炼强民之体魄
”。20世纪初,晚清政府明确规定各学堂一律练习兵式体操。1933年,党领导人民群众成立了
“赤色体育会
”,将体育与军事技术训练、政治任务相结合,使红色体育为革命和抗战服务。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学校体育课加入了军事体育元素或直接改为军事体育课,学习并掌握侦察、埋地雷、投掷炸弹等军事技能,推动了
“以体卫国
”爱国精神思潮的蓬勃兴起。
——摘编自王德辉《中国近代以来的国运与体育:“国运兴则体育兴”的历史阐释》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体育活动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相比,近代体育活动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近代体育活动开展的意义。(10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体育活动发展历程的认识。(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