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4 浏览数:184

一、选择题

1.

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  )

A.会使用火,保存火种B.种植水稻C.烧制彩陶D.铸造青铜器

2.

造成如图中这些房屋样式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是(  )


河姆渡人建筑复原图


半坡居民圆形房屋复原图

A.政治制度B.自然条件C.劳动工具D.宗教信仰

3.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它是我国古代的一项民主制度和领导的选拔标准,这项民主制度是(  )

A.世袭制B.分封制C.禅让制D.宗法制

4.

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 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B.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D.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5.

青铜器在古时被称为 吉金 ,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刚刚铸造完成的青铜器是金色,被称为青铜。我国出土的迄今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是(  )

A.三星堆青铜面具B.司母戊鼎C.四羊方尊D.毛公鼎

6.

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与齐、晋距离较近,而与周天子距离较远B.鲁国想与齐、晋联合,共同攻打周天子
C.周天子势力与齐、晋势力差不多D.周王室衰微,地方诸侯势力扩大

7.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手段。在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

A.建立县制B.奖励耕织C.废除旧贵族特权D.承认土地私有

8.

学习 百家争鸣 知识后,同学们在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物理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  ④英语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①③④

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 均衡教育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 均衡教育 思想的是(  )

A.提出 的学说B.提出 为政以德 C.创办私学,主张 有教无类 D.提出学习要 温故而知新

10.

战国时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  )

A.铁器的使用B.个体小农的出现C.百家争鸣的影响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11.

以下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公元前246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20

公元前215

公元前214

公元前213

公元前210

即王位

灭六国,统一天下;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分天下为36郡;修驰道,书同文,统一度量衡

开凿灵渠

派遣蒙恬北击匈奴

在北方边境筑长城

崩葬于骊山

A.秦始皇建立了统一国家B.汉武帝开创了刺史制度C.秦始皇暴政导致秦灭亡D.文帝景帝开创文景之治

1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诏书发至桂林,出现了当地人不认识的情况,文字的不统一无疑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令的畅通,因此秦始皇下令推行 书同文,车同轨 ,这里 书同文 中的 指的是(  )

A.楷书B.隶书C.行书D.小篆

13.

大泽乡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此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这次起义的领导者是(  )

A.晋文公B.秦穆公C.陈胜、吴广D.刘邦、项羽

14.

下图选自某书的部分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是(  )

第二章  消灭项羽,建立汉朝

第三章  确立典章,设立制度

第四章  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A.蒙恬B.汉景帝C.汉高祖D.汉文帝

15.

班固在《汉书》中写道: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 材料描述的是(  )

A.北击匈奴B.光武中兴C.宦官专权D.文景之治

16.

据统计,西汉初期研究儒家经典的高级官员仅占5%,到西汉中期这一比例升高到45.1%,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儒学主导地位的确立B.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C.官吏素质的提高D.文景之治 统治局面的出现

17.

下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举措(  )

经济加强中央控制

收回铸币权

实行盐铁国有

均输、平准、平抑
物价

A.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B.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C.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D.推动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18.

有人说: 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 据此可知东汉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B.东汉王朝统治者素质偏低C.东汉中后期皇帝大多在位时间短D.被大规模农民起义推翻

19.

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人们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下列人物与成就相对应并符合题意,正确的是 (  )
①蔡伦——造纸术  ②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③华佗——麻沸散  ④祖冲之——《史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

《三国演义》里 借东风 草船借箭 连环计 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

A.马陵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21.

三国是东汉末年以来由分裂走向大一统的过渡时期。结束这一时期,统一全国的是(  )

A.西晋B.东晋C.南朝D.前秦

22.

西汉中期至西晋,中原王朝先后允许已归附的匈奴、鲜卑族内迁到陕北、晋北等长城一带,羌族、氏族内迁到关中地区聚居。这一做法(  )

A.加快了国家大一统的出现B.导致了民族危机的加重C.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D.促进了分封制度的强化

23.

由下列材料可知(  )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南朝刘宋时,江西已成为江南稻米的重要产区之一,鄱阳湖流域更成为南朝著名粮仓。萧梁时,其仓……在外有豫章仓、钓矶仓、钱塘仓,并是大储备处。豫章仓、钓矶仓都在江西

——《江西通史》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政权更迭频繁C.南方战乱不断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24.

如图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中外交往B.休养生息C.民族交融D.经济交流

25.

请将下图卡片信息补充完整(  )

姓名:_______________

朝代:南北朝

主要贡献: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A.贾思勰B.祖冲之C.顾恺之D.王羲之

26.

观察下图漫画,它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中央集权,制度创新B.学术繁荣,诸国变法C.诸侯争霸,铁犁牛耕D.上承夏商,创立分封

27.

下图记录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这些措施(  )

1.迁都成2.讲汉语3.改姓氏4.通婚姻5.穿汉服

A.结束了南北分裂B.削弱了北魏实力C.促进了民族交融D.加强了君主专制

28.

请给下列历史事件选择一项符合主题的选项(  )

①秦统一中国

②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③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C.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D.中华文明的起源

29.

成语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成语的来源与我国古代著名战争有密切的关系。下列成语与相关战争的搭配正确的是(  )

A.草船借箭——牧野之战B.退避三舍——长平之战C.破釜沉舟——官渡之战D.草木皆兵——淝水之战

30.

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

A.夏王禹——酒池肉林B.周文王——长平之战C.秦始皇——官渡之战D.汉武帝——尊崇儒术

二、材料题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 管仲相桓公 成就了齐桓公怎样的千秋伟业?
材料二 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2)依据材料二指出秦国商鞅变法的一个特点。
材料三 商鞅变法内容

政治

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3)结合所学知识三说说商鞅变法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你可获得怎样的启示?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周王室的亲戚一旦取得了他们的土地,立刻互相疏远和进行战争,而天子则无力阻止他们。……秦始皇把全国分成36郡,每个郡又分成数目不等的县。所有这些(郡县)官员都由中央任命,并接受固定的俸禄,他们的职位不是世袭的,随时可以罢免。……此后,这个制度成了后世王朝的典范。

——摘自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

(1)材料一反映了秦始皇在哪两个领域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 这个制度 指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实行有什么意义?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写出汉代 丝绸之路 的起点A的名称,并指出汉代 丝绸之路 的开辟与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关。
材料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造丝绸、制作陶瓷器、种植茶叶的国家。可以说,具中国特色的交换货品由于大宗的中国陶瓷制品后来都经海道外销到亚、非、欧,因此,丝绸、瓷器、茶叶是中国文明的符号。各色的丝绸织品、瓷器、茶叶成为了丝绸之路上最具特色的交换货品……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 陶瓷之路 。中国的瓷器备受西方贵族的青睐,被认为是奢侈品。
(2)据材料二,指出丝绸之路上最具中国特色的商品包括哪些?
材料三 丝绸之路是一条多种宗教、思想、文化、艺术传播之路。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中国对侨居民族、外来宗教宽容以待,对各种文化兼容并蓄,使中华文明因海纳百川而博大精深。
(3)据材料三,指出在 中国主流的传统文化 中融入了哪种外来宗教文化。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古代 丝绸之路 的重要历史作用。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南迁的浪潮。
(1)依据材料一,请你指出 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南迁的浪潮 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见下图。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下图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面貌。


图一
汉人胡食图


图二
胡人牛耕图


图三
穿汉服的少数民族贵族

(3)从材料三中可以得出当时民族关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特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