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8 浏览数:882

一、单选题

1.

图1为我国出土的一些镶嵌绿松石铜牌,形制、纹饰略有差异,但制作工艺接近,二里头出土的铜牌所处的时代最早,三星堆最晚。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早期政治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B.夏朝开始我国进入了青铜时代C.区域文明在发展中存在交流的情况D.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2.

齐桓公召集诸侯 葵丘会盟 ,签订了五条盟辞。其中第五条规定:诸侯国之间要保持黄河下游通畅,各诸侯国对黄河河道和堤防要实施统一管理,不要人为修筑不合理的堤坝。这反映出(  )

A.会盟主要维护齐国利益B.齐国建立中原军事同盟C.黄河流域得到有效治理D.争霸战争威胁各国生存

3.

表1 西汉时期按爵授田制规定的部分爵位授田数量统计

爵位

单位:顷

爵位

单位:顷

左庶长

74

少上造

84

右庶长

76

大上造

86

左更

78

车庶长

88

中更

80

大庶长

90

右更

82

关内侯

95

这一做法客观上(  )

A.巩固了等级秩序B.保障了小农生产C.增加了国家税收D.革新了生产技术

4.

北宋时期,赵普为太祖,太宗两朝宰相,于厅中坐屏后置二大翁,凡有人进利害文字皆投置其中,满则焚之。太宗后期,任命有 为人糊涂 之称的吕端为相,制辞中明确勉励他 思尧舜以致君,无使其不及,体黄老而行化,用致乎无为 。这些做法(  )

A.推动了崇文抑武的确立B.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C.助长了因循守旧的风气D.促进了三教合流出现

5.

1283年,元朝开通海上漕运航道,发展迅速,至1309年,通过海运输入大都的粮食达到246万石。此后,海运发展过程中虽然不时有低潮出现,但整体上仍呈持续发展之势。延续至元末,岁运粮数一般持续维持在300万石以上。这(  )

A.反映出造船航海技术领先于世界B.有利于北方地区的社会稳定C.说明南北之间经济差距持续扩大D.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6.

同治十年(1871年),曾国藩奏议日本订约问题,认为不可 一视同仁 地给予日本单方面条约权利,即不可让其 一体均沾 给予各国的 恩渥利益 。曾国藩的主张(  )

A.促进了近代平等外交形成B.有助于中国近代外交发展C.加快了新疆边疆危机解决D.推动了洋务运动迅速发展

7.

针对1928—1931年革命文学在上海的兴起,鲁迅说: 这革命文学的旺盛起来,在表面上和别国不同,并非由于革命的高扬,而是因为革命的挫折。 鲁迅所谓 革命的挫折 可能是指(  )

A.国民大革命的失败B.九一八事变的发生C.红军被迫战略转移D.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8.

 这些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

时间

名称

主要内容

1931

反帝统一战线

反日为主,同时警惕英、法等国与日本协同侵略中国

1933

反帝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反帝同时反蒋

193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全民族的联合抗战

表2 1931—1935年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名称变迁

A.注重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国情相结合C.理论变迁主要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D.已经从幼稚阶段逐渐走向了成熟阶段

9.

1965年前后,攀枝花迁入人口最多时有60多万人次。据统计,1982年攀枝花的汉族人口为732680人,比1964年增长201.07%,平均每年增长6.31%;少数民族人口为82472人,比1964年增长了79.42%。这些变化反映了(  )

A.改革开放促进了人口的流动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显著成效C.东西部地区实现了均衡发展D.国家战略推进西部地区发展

10.

表3

时间

举办地

名称

2004

苏州

28届世界遗产大会

2005

西安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

2006

绍兴

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

2007

北京

东亚地区文物建筑保护理念与实践国际研讨会

2010

上海

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暨第25届全体会议

对此解读合理的是,中国(  )

A.主动承担全球文化治理的责任B.主导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文化活动C.文化遗产保护面临严峻的形势D.依靠国际力量推动国内遗产保护

11.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录道: 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媾不杂。 文中描述的这一制度(  )

A.根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宗教传统B.有利于古代印度各阶层的团结C.导致古代印度频繁遭受外族的入侵D.凸显了古代印度文化的等级性

12.

15世纪,不少教皇热衷于搜集和收藏古典手稿,如尼古拉五世一当上教皇,就宣称要建立一所教廷图书馆,他还在梵蒂冈设立了一个翻译、抄写和编纂中心,招募各地知名学者前来服务。这些古典手稿内容广泛.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哲学著作、古希腊宗教和神学著作。教皇的上述活动(  )

A.意在用宗教的形式彰显人文精神B.通过自身的特有方式助推文艺复兴C.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有利于促进文化思想的传播与发展

13.

图2发表于1870年8月的英国《时代周刊》。画中英国 坐山观虎斗 ,坚持 最安全的中立 ,将比利时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同时 睁一只眼睡觉 ,对远处的 狗咬狗 保持密切关注。 狗咬狗反映的历史事件(  )

图2 漫画《当今时代的好战君主》

A.导致欧洲封建复辟时期出现B.促使英国政府放弃均势政策C.改变了欧洲的国际关系格局D.阻止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14.

表4 1882—1907年德国工农业生产领域的劳动力统计, 表4反映了当时德国(  )

领域

统计项目

1882

1907

农业生产

就业人数万人

823.7

988.3

男女就业比重(%)

79.7:20.3

77.8:22.2

工业生产

就业人数万人

639.6

1125.6

男女就业比重(%)

69.2:30.8

53.5:46.5

A.工业革命推动工农业均衡发展B.工业化进程促进社会结构变动C.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D.男女的就业比例分布相对均衡

15.

1956年11月,联合国紧急会议以64票赞成,英法等5票反对,6票弃权,通过了美国提出的埃及停火决议。11月6日,英法两国被迫接受联大决议,表示欢迎联合国部队去 接替我们不得不肩负的责任 。据此可知(  )

A.民族独立风暴影响大国博弈关系变化B.美苏在反殖民主义问题上达成了共识C.宗主国自愿结束殖民统治是大势所趋D.综合国力下降导致英法军事行动溃败

二、综合题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庙,前朝后市,市朝一夫。汉长安城,开始初步按照此要求布局,唐都长安宫城在城中部,南北中轴线北端,宫城南面是皇城,布置官署、祖社以及手工作坊和驻军;元朝大都皇城位于全城南部中央地区,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传统宫城制度……。在城市选址上,古人讲究居住处要达到天地人的和谐一致,着力选择适宜的居住环境。一方面,是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另一方面,还要尽得自然之趣,山翠万重当槛出,水光千里抱城来

——摘编自吴佳蕾《浅谈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及影响》等

材料二
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记载大抵见于《诗经》,其中提及周文王的祖父古公父着礼服,考察四郊,并且量出各个方位和太阳的光线与阴影,甚至对地表水的流向也弄清楚。古代城市的中央区或宫城,通常有围墙,是宗庙、社稷坛、宫殿及贵族用的重要建筑所在的区域;围绕中央区是另有围墙包围的外城,是手工业、商业和一般市民的住宅用地,也包括一些农地。外城围墙外是护城河。城市建设先营宫室、宗庙,厩库次之,居室为后。汉代以后,中国的城市体系基本就是中央集权式的行政体系的载体,主要的城市都是地方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又是官学等教育机构所在,负责发展地方农业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建设。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都城规划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12分,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三、材料阅读

17.

【历史研究与论文写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下面为学术论文《北洋政府文官制度及渊源研究》的部分内容。

绪论

概念界定

(1)北洋政府:……

(2)文官制度:是近现代官员选用和管理的制度。该制度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在其发展过程中,文官制度曾出现官僚习气、争权夺利、工作效率低等弊端。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北洋政府文官制度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初……6070年代鲜有研究80年代以来,大量文献资料出版,如《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北洋军阀 1912—19286等,收录了不少与北洋政府文官制度有关的政府公报、文献档案等;国内学者对北洋政府的研究论著增多,研究由整体、宏观转入了专题研究;美国白鲁询采用政治学研究方法、美国齐锡生围绕文化心态层面、加拿大陈志让提出军绅政权,都对北洋政府文官制度有深入探讨。由此推动国内该问题研究进入高潮。

正文

第一章 晚清选官制度的蜕变

第二章 南京临时政府的文官选拔制度

第三章 北洋政府的文官制度

参考文献

《保举过滥请定限制折》,1906

《裁撤吏部上谕档》1906

《大总统咨参议院决议文官与外交官及领事官考试令草案》,《临时政府公报》,1912228

《劝各省勿自举都督原因》,《盛京时报》,1912 3 24

《文官任用法草案》,《政府公告》,1913 1 9

《纪广东卖官案》,《申报》,191475

《论今日保荐之滥》,《盛京时报》,1914 8 5

谢俊美:《晚清卖官鬻爵新探——兼论捐纳制度与清朝灭亡》,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

徐辉:《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及其践行失败根源论析》,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

(1)阅读 概念界定 ,补充 1.北洋政府:……”中省略的内容。(3分)
(2)阅读 国内外研究现状 ,结合所学,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关研究进入高潮的原因。(4分)
(3)依据 参考文献 ,结合所学,从 正文 三章中任选一章,进行子目录设计。(6分)要求:至少依据两条参考文献。

四、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
美国不同时期海外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变化反映出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表6 1897—1914年美国海外投资数额变化

单位:百万美元

地区

1897

1907

1914

投资额

占投资总额之比(%)

投资额

占投资总额之比(%)

投资额

占投资总额之比(%)

欧洲

151.0

25.8

489.5

19.4

691.8

19.7

加拿大与纽芬兰

89.7

15.3

697.5

27.6

867.2

24.8

古巴与西印度群岛

49.0

8.3

225.2

8.9

336.3

10.3

墨西哥

200.2

34.3

672.0

26.6

853.5

24.3

中美洲

21.2

3.6

41.0

1.6

93.2

2.7

南美洲

37.2

6.4

129.7

5.1

365.7

10.4

非洲

1.0

0.2

5.0

0.1

13.2

0.4

亚洲

23.0

3.9

235.2

9.3

245.9

7.0

大洋洲

1.5

03

100

04

170

05

国际性投资包括银行业

10.0

1.7

20.0

0.8

30.0

0.9

注:北北美洲是指加拿大和纽芬兰地区,南北美洲中美洲是指中美洲地区。

图4 1949年世界各地对美国贸易占本地对外贸易总额比例

——改编自(美)福克讷《美国经济史》等

根据材料,以 从美国对外投资与海外贸易的视角看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