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辽宁省七校联考高一第二学期期初联考历史试题(16+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辽宁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88

一、单选题

1.

龙山文化时期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文字的发明、铜器的使用、城址的大量出现、薄胎黑陶及快轮制陶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大型墓葬的发现、成组玉器的存在,昭示这一时期阶级分化达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由此推断(  )

A.中华原始文化星罗棋布B.中华古代文明领先于世界C.奴隶社会形态已经形成D.国家的初始形态已经显现

2.

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料的正确解读。下列结论与史实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田氏伐齐,六卿分晋

实现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

B

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

C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

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D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

A.AB.BC.CD.D

3.

秦统一不仅体现在 尽并兼天下诸侯 ,还体现在君主与地方政治联结层面上。这一 联结层面 是指(  )

A.确立三公九卿制B.全面推行郡县制C.统一货币度量衡D.统一六国迁贵族

4.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防范匈奴的侵扰。这些举措(  )

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B.说明抑商政策逐步瓦解C.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D.表明了贸易被官方垄断

5.

如图为出土于甘肃的魏晋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河西地区(  )

撒种耱地画像砖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的农业开始出现C.出现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6.

下列四幅地图反映了不同时代长城防线变化,按照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202404041230507233

A.④①③②B.②④③①C.①④②③D.③②①④

7.

有学者指出: 关于秦汉两朝帝国传统的记忆,延续贯穿了整个分裂时期(魏晋南北朝)。不仅那些渴求重现帝国雄伟气象的帝王心存此念,士族阶层亦复如此。 该学者意在强调魏晋南北朝时期(  )

A.统治阶层存在统一观念B.传统社会观念全面复兴C.士族门阀制度不得人心D.民族交融促进社会发展

8.

唐高宗即位后,封松赞干布为 附马都尉 西海郡王 。松贾干布道使奉书称, 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勒兵以赴国除讨 并献金银珠宝请置唐太宗灵座之前。唐高宗嘉许,为他刻了石像列于太宗陵旁。这说明当时(  )

A.唐朝政府强化对西藏管理B.吐蕃已经是唐帝国的藩属C.唐蕃的政治关系得到加强D.唐朝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9.

唐代传奇、北宋风俗画、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出现的社会条件中相同的是(  )

A.疆域辽阔,国家统一B.城市工商业发展,市民阶层的需求C.生活富足,审美提升D.传统文化的积淀,文学家们的创新

10.

某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如下内容: 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 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 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 等。据笔记内容判断,其学习主题是(  )

A.汉代集权的加强B.隋唐制度的变化C.宋代社会的变化D.明清经济的发展

11.

有学者指出, 康乾盛世 虽然取得了文治武功的辉煌成就,但鼎盛中也孕育着危机,其中有些是以前朝代反复出现过的旧问题,有些则是新形势下的新问题。下列属于 新问题 的是(  )
①农民起义频繁 ②人口压力
③吏治日渐腐败 ④英国窥伺觊觎

A.②④B.①③C.①④D.③④

12.

1872年,李鸿章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公开向社会招股筹集资金。此后,从1877年—1883年间,先后有苏、皖、鄂、鲁、滇、桂等省的纺织、煤炭、铜、银、金等行业19家洋务企业竞相效仿,形成了股份制企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这说明(  )

A.股份制得到社会普遍认同B.洋务运动实现了 求富 目标C.洋务企业尝试近代化经营D.清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13.

甲午战败后,清廷内外与日本再战呼声甚高,保守派官员也激烈反对议和,朝廷在20天内收到了约有2500人签名的130份反对赔款、议和的奏章。这侧面反映了(  )

A.维新变法运动开始B.国人民族意识增强C.保守派思想出现转变D.清政府统治基础动摇

14.

下图是《解放画报》第15期(1921年)的宣传漫画,描绘一女子被锁链捆绑在 经济 的石柱上,她的一旁放有标注 实学 职业 的斧头。其题字为: 打器在她旁边,一味的不用,难道不要解脱这束缚么? 这幅作品旨在(  )
202404041230507233

A.控诉封建礼教束缚压制人性B.强调男女地位和权利的平等C.倡导女性经济独立走向社会D.宣扬反抗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15.

左权小调是流行于山西晋中地区的民歌, 八月二十三,下午八点半,八路军、决死队,……破坏正太路,切断平汉线,同蒲路拦腰斩,鬼子没法干。八路军、决死队,杀敌千千万,包围阳泉站,攻克娘子关。公路挖成壕,铁路炸断桥,这一场大战,实在呱呱叫 。民歌中的 大战 是指(  )

A.平型关大捷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

16.

据统计,三大战役共动员支前民工880余万人次,人民群众支前的大小车辆141万辆,担架36万余副,牲畜260余万头,粮食4.25亿千克,在千里运输线上,奔流着一支亘古罕见的支前大军,谱写着一曲人民战争的动人凯歌。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B.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腐败C.共产党善于做革命宣传D.中共得到人民大众的支持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摘编自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材料二
元朔五年,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直接代表皇帝监察十三州的二千石禄的高官乃至诸侯王。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一切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摘编自《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 大一统 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国家治理的主要措施。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吉林机器局,又称为 东局子 ,是东北第一家近代化工厂。其旧址位于吉林市昌邑区松江东路11号。19世纪70年代末,中俄两国因交涉伊犁问题关系日趋紧张,东北边疆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清政府于1880年委派钦差大臣吴大澄前往吉林帮办防务。由于当时东北地区所需的军火都由内地调拨,一有战事很难应急,且 道远费繁,终非长策 。1881年,吴大澄奏请清政府在吉林省城兴建工厂制造军火,清政府于当年允准,吉林机器局遂于1881年开始筹办,1883年建成并正式生产。机器局的设备先进,种类齐全,并且配套有附属学校。机器局在当时拥有东北地区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技术,生产了大量新式弹药。1900年,机器局毁于战火。2007年6月,机器局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吉林市政府已在机器局旧址建立了工业博物馆,原来的工业建筑遗存得以保护并有了新的功能。

——摘编自孙华、李业巍:《从档案史料看吉林机器制造局的兴衰及其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吉林机器局得以创办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吉林机器制造局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所颁布的土地法中都有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的规定。广大农民亲身感受到共产党和红军是为广大民众谋利益的。他们清楚地知道只有革命战争取得胜利,才能维护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共产党每到一处,首先在县一级建立起自己的政权,一开始就将土豪劣绅打倒,划分农村阶级,使农民不再有畏惧土豪劣绅的思想。等到政权相对稳定后,组织农民参与选举。1933年,据苏区江西省对其16县中的10县统计,贫农会员达到了贫农人口总数的30%。

——摘编自《浅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的意义》

材料二
从1931年11月到1934年1月,中央苏区进行了3次民主选举,并颁布了选举法细则。在选举中,许多地方参加选举的人占选民总人数的80%以上,一些地方达到了90%以上。……对上杭县才溪乡选民在候选人名字下写上 不好 同意 消极 ,甚至注上 官僚 字样的做法,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 所有这些,都使民众对于行使管理国家机关的权利的基本步骤——苏维埃的选举,有了完满的办法,保证了苏维埃政权巩固的基础

——摘编自李炳军《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央苏区红色政权的探索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获得农民支持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苏区推动民主选举发展的意义。

三、开放性试题

20.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中国近代史专题探究过程中梳理了如下表格:

时间

事件

主要内容

19世纪五六十年代

太平天国运动

金田起义后起义军一路北上,占领南京,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先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9世纪九十年代

戊戌维新运动

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支持下推行“百日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除旧布新

20世纪前期

新文化运动

具有新思想的学者主张拥护“德先生赛先生反对旧伦理、旧政治、旧艺术、旧宗教、旧文学等

依据上述表格提炼一个主题;针对该主题请你再补充两个历史事件,对补充的事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