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66

一、单选题

1.

周成王分封邢国在平皋(河南温县),后北迁到襄国(今河北邢台市)。周康王时期的《臣谏簋》记载了山西北部的戎进犯軝侯,邢侯抵抗戎狄。《后汉书·西羌传》有 邢侯大破北戎 的记载,可见邢国的分封(  )

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华夏认同B.形成等级森严的权力分配制度C.有利于加强西周对地方统治D.解决了周王朝内部的权力冲突

2.

商朝的青铜器多绘有极具神秘色彩的饕餮纹(如图1);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纹饰更多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生活画面,如采桑习射,宴飨乐舞,攻战搏斗等(如图2)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贵族阶层的消亡B.铸造工艺的成熟C.王权与神权分离D.人文观念的增强

3.

汉武帝 罢黜百家 后,儒家以外的各派学者不仅可以公开授课、治学,而且可以入宫廷为官,如汉武帝时的名臣司马谈是黄老之言者;此外,大臣中治杂学、纵横术、阴阳学等诸子百家者不在少数。这说明(  )

A.尊崇儒术 并未得到贯彻执行B.各种思想学派并未完全被禁止C.百家争鸣 推动汉代思想解放D.黄老学说依然占据了主导地位

4.

唐初的科举考试进士科以诗赋为主。但中唐以后,进士科几乎每次开科内容都以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 达于吏理可使从政 军谋宏达材任将帅 等为主题。这种变化体现了(  )

A.政府放松了对科举的管理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C.现实需要促进科举的改革D.科举考试程序日益完善

5.

图3为春秋战国至清代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图中变化反映了(  )

图3

A.春秋战国时期南方对中华文化发展没有贡献B.宋朝以后文化发展受到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C.明朝南方人才比北方人才更受统治者的青睐D.清朝江浙地区的文化发展水平开始超越中原

6.

明清小说塑造的草莽英雄往往出身平凡,但天赋异禀、豪爽而又善良。如《水浒传》中的李逵出身农民家庭,是混迹于市井之间的无赖小民,但他会为民除害,为民谋利。这样的英雄形象反映了(  )

A.民众反对专制的诉求B.统治者维护封建纲常的需要C.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D.文人对儒家传统道德的追求

7.

1872年李鸿章向清廷上奏《试办招商轮船折》,申明 翼为中土开此风气,渐收利权 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至为洋人尽占,其关系于国计民生者,实非浅鲜 。这说明,他开办轮船招商局的目的是(  )

A.通过经济手段维护国家利益B.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条件C.突破 中体西用 思想限制D.践行实业救国的思想主张

8.

这场战争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早熟的步伐,战争得到的巨额赔款成为1897年日本确立金本位制的准备金,统治者开始积极热衷于对外侵略,叫嚷所谓 国旗飘扬的地方,贸易随之 。这场战争(  )

A.为明治维新的进行创造了条件B.使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C.促进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D.加速列强对华商品输出的步伐

9.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在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国务员的职责体现了(  )

A.民主共和B.主权在民C.三民主义D.权力制约

10.

表1为不同时期《新青年》杂志关于社会主义一词出现的次数。这一变化反映了(  )

表1

时间

次数

1919年之前

34

1919

104

19211922

685

A.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B.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C.社会主义成为当时主流思想D.中国共产党诞生具备阶级基础

11.

1937年清明节,国共两党首次在同一时间地点共祭黄帝陵,两党都带来祭文,其中毛泽东撰写的《祭黄帝陵文》中有 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这样一句话。这有利于(  )

A.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国共两党分歧的消除D.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

12.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把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政策。中共中央土地政策调整的原因是(  )

A.抗日战争的爆发B.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C.革命形势的变化D.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

13.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的发言中说: 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国家应撇开政治分歧,加强团结,为会议的成功而努力。 通过这次国际会议,中国(  )

A.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C.取消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D.冲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孤立

14.

1965年至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础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时期全国基础建设投资总额的43.5%。各级人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由此推测,三线建设(  )

A.有利于改善国民经济布局B.得益于国家雄厚的工业基础C.着眼于改善当地民众生活D.消除了东西部之间经济差距

15.

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培养的大批骨干,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指的是(  )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16.

图4为1978~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示意图,据图中数据变化可知(  )
202404081933498121

图4: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示意图(单位:亿元)

A.1978~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有限B.1985~1990年经济增长源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2000年邓小平 南方谈话 后经济增长速度加快D.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

大运河的开凿与改造

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后,为加强对南方的统治,隋炀帝从洛阳开凿南通余杭、北抵涿郡的南北大运河,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大文明连接为一个整体。

唐王朝建都长安,当时的长安城有百万人口,更需要大运河为其漕运服务,唐朝开伊娄河、广济渠工程,又一次开启了具有天下格局的中国共同体

北宋

运河交汇之地开封为都城,北宋进一步开凿新河,疏浚旧河道,开创了漕运的鼎盛时期。

改造运河,使大运河从北京开始由河北入山东经江苏直达浙江杭州,大大缩短了航程,并把钱塘江、太湖、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这六大水系一脉贯穿,中国共同体得以强化。

清王朝继承元明两代的治河成果。康熙平定三藩之后,六次南巡都为黄河、运河而来。

——摘编自翁淮南《大运河:千年流动的文化血脉》

(1)根据材料概括隋唐以来大运河开凿与改造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大运河修建的历史作用。(6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处于 礼崩乐坏 的时代背景之下,重建 大一统 的社会秩序,成为摆在诸子百家面前的切实问题。孔子创建儒家学派,以复归西周礼乐文明,重构社会 大一统 统治秩序为毕生追求。孔子援仁入礼,根据时势改造西周礼乐文明,使其焕发新的活力;孔子创办私学教育,将 大一统 的思想诉求熔铸于君子人格的培养与塑造之中;孔子整理典籍,修订《春秋》,将 大一统 的政治思想寄寓其中。

——摘编自叶晓庆《先秦诸子大一统学术思想论略》

材料二
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第一次把进化论引入社会历史,孔子被尊奉为托古改制的改革家, 孔子拨乱生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 外来的进化论使传统的儒术有了全新的意义,而传统的儒术又使外来的进化论取得了中国的形式。维新派的观念同西方的进化论联为一体,带来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一次革命,使一批批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思想,一批批传统士人转化为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之所以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量,历经千年各种内忧外患而终于能够保存、延续和发扬光大,与孔子仁学结构的长处也大有关系。仁学中的人格理想,经世致用的理性态度,积极进取的实践精神,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责任担当……都曾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感染、教育、熏陶了不少仁人志士。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为重建 大一统 的社会秩序所做的努力。(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一位历史人物及其贡献,阐述孔子思想对后人的 感染、教育、熏陶 价值。(6分)
参考示例: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剧,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 西方的政治制度,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康有为的革新主张和行动折射出仁学中积极进取的实践精神。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公有制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变化情况表

年份

全国工业 企业总产值

亿元

其中: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企业占比(%)

国有企业

亿元

集体企业

亿元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1953

450

193

17

42.9

3.8

1955

534

273

41

51.1

7.7

1957

704

378

134

53.6

19.0

——根据《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数据整理

材料二
21世纪之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发展的常态。2004年
和2008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资本结构分别为65∶35和52∶48;非公有制经济GDP产出占比则分别为63%和70%,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强化。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变化有利于不同所有制经济各展所长,共同促进生产力发展。

——摘编自杨春学,杨新铭《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一种综合性的解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并简述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变化 的含义。(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所有制结构调整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3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央视开播了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百集特别节目,遴选出100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以画为体,以史为魂 ,再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以下为该节目介绍的其中四幅绘画作品。
202404081933498121
任选其中一幅作品,结合时代背景为该作品反映的历史事件编写一段简介。(要求史实准确,叙述充分,表述清晰。)

Baidu
map